淨利再次下滑,山東海化業績為何不景氣?

1月16日,山東海化發佈了2019年度業績預告:去年預計盈利1.4億元至1.8億元,上年同期盈利5.87億元,同比下降69.31至76.13%。

對此山東海化稱,報告期內,公司業績變動是因為主導產品純鹼銷量較上年同期下降,銷價也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公司主導產品生產消耗控制較好,但因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致使單位營業成本較上年同期上漲。

實際上,山東海化近年來的業績增長乏力,一度令股民疑惑。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往年淨利一度下滑

山東海化地處國內重要的海鹽產區,有豐富的滷水資源。公司在純鹼、溴素、氯化鈣、原鹽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方面均有佈局,其中純鹼為公司主導產品。

公司近年來的業績並不景氣。

2016年,受下游需求不旺、行業產能過剩等不利因素影響,公司淨利虧損達1.23億元,同比下降200.36%。

2017年,因主導產品純鹼產量增加及價格上漲,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85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了656.67%。然而,在淨利暴增6倍的同時,山東海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方面比2016年減少115.51%,減少額度達到3.3億元。對於現金流的變化,公司曾稱,主要系本期採購商品支付現金增加及支付“1.29”事件賠償所致。

但是,之後山東海化的業績仍出現下滑。

進入2018年以後,純鹼價格的不確定性再次顯現。市場一度出現純鹼供大於求的狀況,庫存消耗也需要一個比較慢的過程。這一年,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87億元,同比下降14.4%。

近年來純鹼行業庫存量持續降低,截至去年6月,山東海化的庫存量僅為30萬噸左右,與50萬噸的歷史平均水平相比呈現出較大幅度的下滑。2019年3月以來,國內有多家純鹼企業陸續進行檢修,涉及產能佔比20%以上,市場供應量不斷縮減。

當時華東地區輕質純鹼價格約為1811元/噸,重質純鹼1928元/噸,處於歷史中位,一方面是庫存低位,另一方面是需求提升,在雙重因素疊加下,純鹼進入旺季漲價通道。

對此民生證券曾分析,山東海化兼有規模優勢和循環產業鏈優勢,在純鹼行業景氣回升的形勢下,公司將充分受益。

但這對公司扭轉淨利下滑局面並未產生作用。

去年10月,山東海化披露了公司三季報。公司在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34.4億,同比下降10.6%;實現歸母淨利潤2.4億,同比下降48.3%,降幅較去年同期擴大。

背靠中海油

2008年9月4日,山東海化發佈公告稱,濰坊市國資委與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關於山東海化集團有限公司之股權劃轉協議》。協議規定,濰坊市國資委將其持有的山東海化集團有限公司51%的股權無償劃轉給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

當時持有山東海化40.34%股份的山東海化集團,為山東海化的控股股東,協議簽署意味著中海油成為山東海化的新東家。

2008年,山東海化便已在A股市場擁有近十年的資歷,公司在純鹼、溴素生產等海洋化工領域佔據優勢地位。另外,2007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突破3億元大關,在藉助當年資本市場牛市行情,山東海化的股價在一年的時間內暴漲256.60%。

投資者一直對中海油控股下的山東海化寄予希望,但現實情況卻總是“失望”。

由中海油控股後,山東海化董事長一職已由數人先後任職過,每次新官上任都被投資者認為是公司資產重組的希望。但多年過去,山東海化仍未有大的變動,公司的主營業務仍然是純鹼化工。

公司上市20年來,除了IPO時公司募集的6.28億元外,只進行過一次配股融資,融資金額3.87億元,在定向增發、公開增發、優先股方面,公司的表現均為零。

在中海油控股期間,山東海化的業績起伏不定,隨純鹼行業的週期波動,時虧時盈。2017年,公司歸母淨利潤曾達到6.8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2018年,公司業績雖有所下滑,淨利也能達到5.87億元,但是公司的股價卻未能創新高,甚至一度跌至5元/股的狀況。

如今,股民依然期待著山東海化能有亮眼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