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

一个湖,一个岛,千百年来荡漾着多少人的记忆;

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

孤山

“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

我家住在湖畔,传说抚仙湖以前是一个城市,因为地震导致地面下降,久而久之有了积水就有了现在的抚仙湖。我是半信半疑,直到长大后查阅了各种资料才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小编带大家来认识一下抚仙湖。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

抚仙湖水下遗址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江川区、华宁县之间,湖北端距昆明最近52公里,是全省重要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抚仙湖是我国数一数二的蓄水量湖泊、也是著名的高原深水湖、在淡水湖泊水深排名中名列第二,属“南盘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的葫芦形;

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 抚仙湖分布图

公元前106年,西汉王朝设澄江为俞元县。后来,古俞元县城突然消失了,史书里没有记载,民间只流传着一个古城因一次大洪水沉于湖中。考古学者根据古遗址依自然地势而建,年代大致在汉唐时期的特征,推断抚仙湖处于地震多发的断裂带,古遗址可能因地震而陷落,水位上升而沉到水底。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

但抚仙湖水下古遗址是西汉时期神秘消失的澄江古遗址——俞元县城,还是古滇王国的故郁?直到现在依然是众说纷纭。

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

直至2001年开始,玉溪市政府对抚仙湖进行第一次科考,随后中国水下考古队大规模的对抚仙湖底进行了考察,到了2005年抚仙湖底的神秘面纱才慢慢被揭开;在探测仪蓝鲸入水后,考古工作者发现,沉睡了上千年的水下古城竟比著名的庞贝古城还大近一倍,也是中国目前已知最大的水下古城,由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早期建造的古城,由石板铺筑的整条街都清晰可见,还有风格独特的高台建筑,但目前尚未明确这座古城为古滇王国还是俞元城。

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倒塌的石板


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抚仙湖水下古城


然而,这一系列探秘的举动却引发了学术界的批评。

2006年8月,时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指出,对抚仙湖水下考察应该保持科学冷静的态度,在没有充分、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要轻易作出结论。

同月,曾两次应邀参加“水下探秘”活动的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界定抚仙湖水下遗址的性质应当慎重”。

因此,抚仙湖水下古城的说法备受争议,有待考察认证,所以抚仙湖“水下古城”迄今来说只是一种说法,尚无实证,但滇国在这一带遗留的历史痕迹却是无法磨灭的。

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牛虎铜案(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

两湖相交鱼不来往

两湖相交 两湖指的是抚仙湖和星云湖,

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

抚仙湖和星云湖

鱼不来往 鱼指的是抗浪鱼和大头鱼,

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大头鱼

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

抗浪鱼

小学上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从前有个故事说的是,在两湖相交处有一个农户家,家里一共是四口人,父母早逝,兄妹两早年间失散,长大成人后相结识并相恋,最后结为夫妻,因为双方都是孤儿,因此想去寻找自己的家人,在寻亲的路上来到了一块巨石下,聊起了各自的身世;才得知两人是兄妹,因为彼此已经结了婚,觉得这样做有失伦理,所以就选择投了河,大头哥哥投向了星云湖,抗浪妹妹投向了抚仙湖,在这巨石下结束了各自的生命,当地的村民得知这兄妹的遭遇非常的惋惜,之后村民们就发现在抚仙湖中多了一种鱼,星云湖中也多了一种鱼,而且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两种鱼游到了巨石下就各自回头,互不过界,大家就给这块巨石取名为 界鱼石,根据两兄妹的名字命名了这两种鱼名,才有了大头鱼和抗浪鱼的由来;虽然故事的真实性不可靠,但是这两种鱼每游到两湖交界的巨石下就各自回头,从不越界,我们在星云湖只能看到大头鱼,看不到抗浪鱼,在抚仙湖也只能看到抗浪鱼看不到大头鱼。这个民间的小传说确实是耐人寻味啊。

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

车水捕鱼

在抚仙湖畔存在着一种非常古老的捕鱼方式叫做 车水捕鱼;

那是什么样的车?捕的是什么鱼呢?我们来看一下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

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

眼熟吗?是的 这个就是抗浪妹妹所化的抗浪鱼,哈哈 我们进去正题,原名 ,属 形目鲤科白鱼属。抗浪鱼是云南抚仙湖的特产。个体虽小,但肉味鲜美, 一直是抚仙湖的主要渔业对象。七十年代后,由于过量捕捞和入侵物种银鱼的引入,野生抗浪鱼几乎绝迹。

大概由于鱼类喜欢逆流而上的特性在抗浪鱼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 -- 所以才被称之为"抗浪鱼"。就是巧妙利用了抗浪鱼这一显著特性及其产卵期"来三去七"的特性,当地渔民发明了一种特有的捕鱼方法 法:车水捕鱼法。用 把水抽向引水渠,抗浪鱼便自动游入渔民特制的鱼篓中。是不是很有意思的捕鱼方式,这也是我们祖先智慧的产物,只可惜近年来抚仙湖水位下降,之前的车水捕鱼的水车也在碧云寺下的明星鱼洞至今闲置了多年

观仙湖--公独何人,心如止水;抚仙湖 我心灵的圣地(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