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动画同台竞技,《天气之子》有值得《哪吒》学习之处

先听听这首歌。


奥斯卡最佳动画同台竞技,《天气之子》有值得《哪吒》学习之处

三年前的《你的名字》成为了动画电影的现象级作品,在发行国家本土的票房纪录中仅此于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也是笔者这些年的最爱。而三年后导演新海诚带来了新作《天气之子》。虽然这一部没有像前一部那样成为现象级作品,但是笔者依然发现一些突破和创新之处,是目前国内动画电影尚未达到的地方。

《天气之子》讲述了一个乡下青年离家出走去东京讨生活,结识了能够操纵局部天气能力的女孩。然而依靠女孩的超能力赚钱的快乐生活没多久就发现与这项能力相关的沉重代价,如果女孩不献出生命那东京的暴雨就永不停止,城市会被淹没。

奥斯卡最佳动画同台竞技,《天气之子》有值得《哪吒》学习之处

其实不论是这个核心矛盾的设置,还是其他辅助人物和情节的铺陈,《天气之子》都没有做到《你的名字》那般自然流畅,同时扣人心弦。类似毁三观之类的评论也不少,但是我也在其中看到了导演和制作组的勇气。《你的名字》中拯救爱人和拯救所有人是不冲突的,这是剧情中讨巧的地方,而《天气之子》的设定中爱人和世人一直都是矛盾的。这其实是一个创新,这个创新的度很难把握,有关类似创新的度把握的不错的作品,面前就有一部今年国人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

奥斯卡最佳动画同台竞技,《天气之子》有值得《哪吒》学习之处

其中也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比如主角和反派的逆向外观和人设,像小混混一样的英雄和唯美标致惹人怜爱的大BOSS。而整部作品逗乐和严肃的结构比例和过渡也做的非常自然,让整个观影过程感到节奏合适、内容充实,没有太多凑数和突兀的地方。较好的综合品质是这部作品能成为今年国内第一爆款的主要原因。

然而不能不说的是,它的剧情本身在最大的地方依然是保守的,也就是小我相比众生而言肯定是需要牺牲的,至于牺牲以后不复活还是复活到什么程度要看作者想讨好什么样的观众,想表达到什么程度的深刻。文化作品里面,死和活都太过容易。那么如果从这个层面来讲,《天气之子》原本也完全可以这样来做,本身就是一个超现实的设定,让男主和女主通过各种拼搏实现超越这种要么消失要么下雨的矛盾是更常用和更保险的手段。或者死后转生,或者男主也成为天气男和女主在天上永久相伴的设定也是能赚取一些眼泪和感动的。

那么导演为什么没有选择这些更讨好观众的设定呢?我觉得导演和剧本甚至美术风格都想掌控的新海诚,虽然一直是克制文艺范的风格,但是内心其实一直有一种创新的冲动,并且都选择最难的方向——他一直想用最意想不到的手法,表现人物内心最真的感情。

首先,新海诚作品的画面风格已经自称一体,号称每一帧都可以作为壁纸,不仅色彩丰富明亮却不杂乱,给人唯美的享受,并且在动画电影中都达到了“实景描绘”的极致,把现实中的一草一木、生活场景中的各种场景和细节都描绘得入木三分,做到这种效果的工作量都堪称劳模。很多场景如果不预先知道是动画时甚至会有就是加了点滤镜的照片的错觉。

奥斯卡最佳动画同台竞技,《天气之子》有值得《哪吒》学习之处

而剧情中,对每个人的日常状态和生活琐事,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其中着力想表现的是毫无背景的普通青年在经济大形势萧条常态化时心中的无奈以及面对感情时的羞涩。这些都不是通过一些文字或声音沉重的旁白来实现,而是从他们尝试的每一项工作、杂乱的生活环境、为开支做的每一项节省和对待每一份工作时的拼搏中自然而然展现出来的。不论是《你的名字》中在炎热的小屋里吹着破风扇一直画图的立花泷,还是《天气之子》中在各种店铺内奔跑却要在每顿能吃到什么上反复纠结的森岛帆高,都能让你在一部动画片里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不易,这个在如今国产的各种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能做到的太有限了,甚至包括绝大多数现实题材的作品。而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也是表现的非常克制,虽然男主愿意为了女主放弃众生及大意,但是他的爱主要是以自己的努力去表达的,动作和语言依然是正常青少年的风格,不像国内许多青春题材的作品为了博眼球刻意在尺度上做文章,给人感觉青少年就只有叛逆和对情色及破坏的向往,然而我们知道多数人的青春本不是那样。新海诚的作品虽然基本都含有超现实元素,但是其表现的情感反而是坚定却恬淡的,而这恰恰是多数普通人真实的情感。

在用心融入大量写实元素的同时,新海诚的作品中自始至终一直保有着对美的幻想和执念,这种美不是完全的空想,而是托生于现实生活。比如以前的樱花之美、流星之美,以及这部《天气之子》的水之美。可以说这是把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自然来源的水展现的最淋漓尽致的唯一的作品。平时我们看雨景,大多是纪录片那种山水秀丽的无人之境,而一旦掺入了人气和现代工业化的烟火气,那种画面之美就会被破坏,而唯有《天气之子》中的雨,全部在大都市车水马龙之中。它能把路边和水洼里的水表现得既真实又美轮美奂,可见主创团队至少是生活的有心之人,能用心发掘生活中每一处细节的美感。而正是有了这些建构在真实生活场景之上的美,才能恰如其分地烘托出天气对人的心情能够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

我们的确会在风和日丽时心情舒爽,而在天气恶劣时容易发生抑郁,甚至自杀率都和天气密切相关。只是现实中我们太过追求那些能把所属权归于个人的东西,太想拥有英雄光环,对于天气这种人类共享的事,一般都是当时有感触、过目即忘。在瓢泼大雨中有人与你同行,在广阔天地间旅行时的那一片沁人心脾的湛蓝,在生病开始恢复时窗前的那缕明亮的阳光,这些东西其实真的非常重要,但是大多由于得到的不是那么难,也没有自己的专属标签,而从来不被重视。如果观众能有制作人员那样细腻的感情,就会发现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值得珍惜,虽然那些不是只属于自己。

奥斯卡最佳动画同台竞技,《天气之子》有值得《哪吒》学习之处

而在此基础上,作品迎来了核心矛盾的拷问:是否要为了整个城市的天气牺牲爱人。这个地方天气的设定其实是一个比较讨巧的设定,因为一个人的天气一般人不怎么关心,而集体的天气就会上升为所谓“大义”。正如武侠小说中树立起来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尽管不是所有武侠的主角都完全做出符合的行为,但是它是标定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而《天气之子》中男主最终做出的抉择不是像所有作品那样为了大家牺牲小我,而是选择了爱人的生命。这个地方被许多评论诟病毁三观,但是它是在前半段通过对天气的细致描绘让平时不怎么关注天气的观众引起了对天气的重视,而后却没让主角选择集体的天气这个“大义”。运用这种手法的风险非常大,已经招致了很多价值观不正的评论,但是对真实的个人而言,这个选择是最真实的。试问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要想让天空不下雨就要失去重要的人的生命,有多少是心甘情愿去换的。

而本作的解决我认为是重大创新无疑,并且不是为了哗众取宠那种博眼球的创新,它想要表达的意义依然是正面的、积极的。首先它对天气的影响从程度到地域都进行了合理的限定:虽然一直下雨,但是没有形成特别严重的灾害,没有人因此身故,城市各种功能还能正常运转;虽然东京一直下雨,但是并非全球都一直下雨,不是整个地球被淹没,人们依然有处可去。在此基础之上,对被水淹没后的东京的描绘其实指向了另一条思路:历史上的东京曾经是一片洼地,就是建在水域上的孤岛;那么对于科技发达的现代,把东京打造成水上都市的可行性更高。人类并没有因此灭绝,而是换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及思维习惯。现在有许多想到打造旅游城市的海边城市和本身就位于岛屿之中的国家,不都是这样想的么?我们在处理环境问题和社会发展的时候,借鉴这种思路正是目前处理矛盾的可行之策么?这种结局,其实是为大义和个人之爱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虽然不那么煽情,但更贴近真实。毕竟对于现实中的我们而言,我们的小爱同样重要,确实是做不到轻易牺牲的。

而再看爆款动画《哪吒》之时,你会发现虽然主角的初期设定变了,但是最终还是变成了所有人都是白莲花的感觉,而天庭和上神的地位和权威依旧不可撼动,这种设定的本质依然是童话,符合英雄式的商业片的一般规律,深度难以更进一步。

所以,虽然《天子之子》的确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是希望有更多这样冒着商业化票房的风险的创新之作不断涌现。

当前,《天气之子》与《哪吒之魔童降世》同台竞技不止一项奥斯卡奖项,现已得知二者在最佳外语片中均未入终局,那么在最佳动画长篇奖项中谁会有更优秀的表现,我们拭目以待。

《天气之子》在二次元的世界比较知名,但是国人中知名度并不高,笔者认为它的意义不仅限于二次元,除了剧情和精致的美工,它的音乐同样达到了让人感动的高度,如果你听从建议在篇首点开了音乐,相信这首主题曲本身已经能够让你产生对这部作品的兴趣。如果你没接触过新海诚的作品,想了解更多,可以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天气之子”:

奥斯卡最佳动画同台竞技,《天气之子》有值得《哪吒》学习之处

让我们相约于天气好的每一天,相约于每一个平凡的感动~~

奥斯卡最佳动画同台竞技,《天气之子》有值得《哪吒》学习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