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更多的是在取悅自己

最前面:這不是一篇安利文,也不是一篇有什麼意義的文章,發個牢騷。

我的大學時代,是王小波和村上春樹的時代,當然還有一些詩,比如柳永、李煜、愛倫坡、顧城、萊蒙托夫等等。後來的這些人也就是記得個名字,看過的內容倒是都忘記了,為什麼要特意列出來呢?就是感覺多寫幾個名字顯得自己挺有文化。

我還嘗試過用王小波的語言風格加上村上春樹的思考方式來寫文章,現在還能記得的就是對《天黑之後》中那部手機敘述,當然手機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以來我都知道自己雖然大多時候枯燥無趣,但還是有些文藝追求的,這種文藝也是枯燥無趣的。

“追星”更多的是在取悅自己

劇照:金基德《弓》(網絡圖片,侵刪)

這個枯燥無趣可以追溯到我的大學時期,當時已經開始盛行網劇了吧,那時候有個電視劇叫《美人心計》,我記得它並不是我看過,而是周圍的女生都在討論,所以很難不知道這名字,而彼時我正在追《海賊王》《死神》。後來一次小組活動上,女生們聚在一起討論《美人心計》,很激烈,我完全無法參與話題就顯得格格不入。終於小組長意識到我被孤立了,特體貼的問我喜歡哪個角色。我直言冬獅郎帥的天絕人寰!然後明顯的感覺有那麼一點冷場。好在小組長貼心,她又特別問真人影視作品喜歡哪部作品……我直言喜歡倫理片多一些,其實我當時剛看過金基德的《弓》不久……悲哀的是,她們就再也沒有主動邀請我參與話題,也不知道是我想歪了,還是她們想歪了,此事已經成迷。而我至今都覺得動漫和論理片(不要想成狹隘的那種影片,謝謝)是互補的存在,都是最能帶動人生思考、上升哲學境界的藝術形式,且很明顯,這種偏好有點枯燥無趣,也不太受歡迎。

後來市面上的電影也是普遍的越拍越爛,電視劇就更不必說了,一向不盡如意,再加上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稍微偏文藝的人,據我所理解的呢,這種人要有自己的姿態和挑剔,既然不好的東西,那就不要相互折磨了,徹底相忘於江湖吧,在此更加堅定遠離所謂影視歌的世界。關於此種“清高”,我非常贊同村上春樹在《挪威森林》中借永澤之口說出來的那段話:

“對死後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則上是不屑一顧的。那種書不足為信。不是說我不相信現代文學。我只是不願意在閱讀未經過時間洗禮的書籍方面浪費時間。人生短暫。如果讀的東西和別人雷同,思考方式也只能和別人雷同。鄉巴佬、小市民才那樣。有識之士不會如法炮製,取羞於人。”

這大概也成了我對於影視歌的態度,花費精力去涉獵沒什麼營養的東西,浪費時間不說,還會有一種羞恥感。說起來永澤是渣男,但也是一個有深度的渣男,現在想來大概是因為肉體無法承載他的靈魂才渣了的吧。我是不是渣女,自己本身不能下論斷,但是我能清晰的知道的是,我沒有永澤同學的清高的底氣,畢竟人家是真的有些學問,我是假裝自己有學問。但是!即便如此,這也不妨礙我欽佩並且效仿這種膽識和氣魄,所以很長時間以來,我關注的書籍大部分都比較有點年代感,並且非常贊同“傳承古代文化”這件事,真才實學是做不了虛假文章的,我也只能從形式上感受一下歷史文化的底蘊。

“追星”更多的是在取悅自己

村上春樹(網絡圖片,侵刪)

無論是從華而不實的思想上,還是從矯情做作的形式上,我註定都不會是一個關心影視明星,或者是歌星的人,有辱斯文呢。我的上一個愛豆還是在小學時期就喜歡上的王菲,1997年的驚鴻一瞥,轉眼已經22年,而時間最近的一個覺得還不錯的新人叫周杰倫——與其說專一長久,不如說是另一種自閉和拒絕。當然也會在網絡上多次看到一些名字並記住,偶爾會在片段中刷到一些比較紅的藝人,畢竟現在時興買熱搜炒新聞什麼的,不由得你不去和某些關鍵字擦肩而過,本來就很難生出好感來,又被強行安利,就更是不喜歡去看去聽,不一定是人家不好,就是道不同且又不喜歡被摁頭硬嗑。

打臉雖然來的比較晚,但它還是來了。2019年年底,我竟然粉了人生中的第二個演藝明星,第一個當然是王菲,竟然已經跨了22年。真是難以想象的事情!在腦袋發熱之後,我也在思考,為什麼會去喜歡一個流量明星,王小波不香了嗎?還是村上春樹改行了?古往今來,喜歡過那麼多人物,老子、孔子、莊子、王陽明、陶弘景、馮友蘭、袁科……突然冒出一個流量的名字來,而且這還是一個目前來講,業務能力不那麼盡人意的年輕人,真是太突兀了。這件事讓我一度茫然,且覺得羞恥,不好意思和周圍的朋友提及。

我曾刷過愛豆的表演和視頻,很多都是不忍直視,甚至是慘不忍睹,也聽過他的歌,單獨拿出來聽,還不錯,一旦遇上真正的實力派,就一言難盡了。我絕非是要黑他,這個年輕人需要成長的空間太大了,和我一向的喜好偏差不是一星半點,就在11月份之前,如果將對方的視頻放在我的眼前,我可能還會說“年紀輕輕,搔首弄姿,不堪入目”。對,我說過,我是一個沒什麼趣味的人,又有些臉盲,對於單純的皮相賣弄沒什麼好感。現在事實是我經常沉迷於愛豆的各種營業不知今夕何夕,到底是什麼讓人,或者就是讓我,放棄漫長的堅持,去關注一個流量明星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個人深思的問題。

之前我看到有人在問“對於那些四,五十歲還在追星的“媽媽粉”,正常嗎?”,我還未到四十歲,不能理解作為媽媽的心情。但我果真深刻的思考過自己為什麼會陷入此種隨波逐流,竟然感覺自己也時尚起來。

優秀不僅僅是成為了什麼樣的人,而是在努力成為什麼樣的人。

前面的文章我也說過,我並不覺得自家愛豆是個業務能力很強的人,無論是表演還是唱功上很多時候表現稚嫩,當然每個人對“實力”的標準不同,有的人可能覺得他已經很優秀了,我是真覺得一般。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對他的喜愛和欣賞。

“追星”更多的是在取悅自己

欣賞一段成熟的、實力派的表演確實讓人賞心悅目,也讓人欽佩;但是看一段已經極盡努力卻仍帶著生澀的表演更容易讓人感動。在和朋友交流的時候我也做不出誇讚的行為,常說的一句話倒是“這次比上次見到的時候進步了許多”,因為我知道,我最欣賞的並不是他站在巔峰的風采,而是他認真努力的樣子。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就像一個“養成遊戲”,埋下一個種子,然後看著他發芽、開花,直到結果,成長的過程充滿喜悅和希望,這才是真正讓人心動的收穫,至於最後的果實,那只是一個美好的贈禮。

收穫總是讓人欣喜的,但是陪伴更令人動容。

哪是什麼追星,只是在渴慕那個希望中的自己。

“追星”本身可能是一種很值得深思的行為。

為什麼要去追星?其實是每個人在別人身上看自己,公眾人物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已。與其說追星,不如說是在影射,有人說追星就是追“人設”,而追人設必死,因為人設註定會有崩的那一天。但是,不追人設追什麼呢?大部分不都是活在人設中嗎?就是我還不是自我營造一個文藝人的人設嗎?其實都是俗人罷了。有明星樹立一個努力積極向上的人設,那就可能會吸引這類品質或者渴望這類品質的人;有人樹立一個絕代風華的人設,就很容易吸引這些人……說到底,大家都是在追自己,或者追尋渴望著的自己。我喜歡某個明星,因為我渴望他身上的品質。如果喜歡某個明星,他能給你帶來正能量,我覺得這事可,不能說是無腦。

什麼是明星?因為他亮啊,看到他的人多。閃閃發亮的人有很多,有藝人,有普通上班族、有作家,有會生活懂生活的人,有品行高尚的人,還有你身邊某個優秀的朋友,你認識或者聽說過某個具有優秀品質的故事主人公,甚至他僅僅是個有錢人……當然也會有壞人。哪個明星後面都會跟著大批腦殘粉,同樣也會有許多努力一起變優秀的人,許多人為了讓自己也能夠成為一直渴慕的那顆“閃亮的明星”而奮鬥努力,可能一生都遙不可及,但對方給出了方向和目標,這也算是積極的意義。

如果說《天官賜福》中花城所說的那個“你”屬於愛情,那追星者愛著的就是那個“怎麼樣的你”。

對於我來說風光無限的是你,跌落塵埃的也是你,重點是“你”,而不是怎樣的你。 ——花城《天官賜福》

可以對你負責的只有你自己,其他都是局外人。

有人說現在的粉絲行為腦殘,尤其是演藝圈子的粉絲,尤其提到了那種為了所謂愛豆拼命的人,這些人有些不可理喻呢。其實我想說,這種畢竟是少數,又不是邪教,不需要獻祭,也沒人要求獻祭。你說有人為了追某個奶油小生做無腦行為,這種人很多,但就這麼說吧,他追誰都會無腦,跟他所追求的人沒多大關係,這種行為主要取決於他的心裡成熟程度和對這個世界的理性認識。

有句話說“戲子無情”,那些什麼演員、歌星什麼的,大多虛偽表裡不一,只是消費粉絲,哪有什麼真情實感,此話有理呢。但是同樣的話也送給追星的人,我想大部分人不會為了某個明星而真正做出犧牲和捨棄,大家只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支持和讚許。

今天我喜歡這個演員,明天我感覺那個不錯,後天我又看上了另一個……我想這是大部分所謂追星族的日常,你今天喜歡的人還是五年前喜歡的那一個嗎?當然會有這樣執著的粉絲,只是人心易變,情侶尚能變心分手,更何況那些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人,你可能還愛著五年前的那個讓你心動的愛豆,但是這些年來,他已經不是你的第一,或者不是你的唯一了。

粉絲和愛豆之間並沒有綁定關係,我們無法強行要求誰為誰來負責。

他只是你擁有的星星中的其中一顆。

我喜歡過很多人,中外皆有,古今不限,就像文章開始所能說出的那幾個名字,王小波等,當然還有許多別的。你無法從一兩個名字斷定這個人到底喜歡的是什麼,因為你不知道他看到的是什麼樣的光芒,就像我喜歡金庸多餘古龍,並不是古龍不好,而是我更喜歡前者的俠義江湖罷了。

“追星”更多的是在取悅自己

這就有一個問題,如果有人吹捧自己喜歡的人就有拉踩的嫌疑,本質上我覺得可能不一定含有貶義或者攻擊性,當然那種故意的惡意行為除外。就跟每個人喜歡的水果不同,我更喜歡吃芒果,經常誇讚它的美味,但是絕沒有否定其它水果的意思。其實只要是公眾人物就會有粉絲群體,這不是娛樂圈特有的現象,只是現在在這個領域尤為顯著罷了。同理,你喜歡的那個人,永遠都不會是你的唯一。

三十多年,心思幾經變遷,生活中沒什麼長進,眼光卻變得越來越挑剔,看人看事也就更世俗現實了,與我有利,欣然而往,與我無關或者有害,都是敬而遠之,這種從別人身上汲取能量的機會反倒是越來越少了。再想來,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偶像,最後還不是為了取悅自己?

星光越是明亮的星辰越容易吸引眾人的目光,但是我們畢竟擁有的是整個星空。


最後附一首喜歡的歌詞:

“追星”更多的是在取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