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一個生命體,而人類文明卻是對地球致命的“細菌感染”?

人類文明的孤獨

早在1960年,德拉克等人利用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的射電望遠鏡,首次實施地外文明探索計劃,這項計劃被稱為奧茲瑪計劃。

上世紀90年代年美國人曾用大口徑射電望遠鏡搜索來自宇宙空間的電波。

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世界廣泛地流傳著UFO的數不勝數的目擊報告,有人繪聲繪色地描寫說,這是外星人所為。

人類從沒停止過去尋找生活在其它行星的生命,多次的探索,長時間的監聽,每一次都期盼著UFO裡走出一些我們希望的生命......,但這都是探索和猜測,目前仍無證據表明其它行星有生命存在,可能我們在所知範圍內,在我們狹隘的生命定義裡,我們是孤獨的。

宇宙是一個生命體,而人類文明卻是對地球致命的“細菌感染”?

宇宙的生命體觀念

當前,宇宙大爆炸學說是宇宙起源的一個重要學說,得到了大部分科學家的認可。宇宙起源於一點,在一場大爆炸後,它在不斷地膨脹,而後逐步冷卻,收縮,然後再次爆炸。

通常我們認為的生命,是指能獨立與其所處的環境進行物質與能量交換,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內部的有序性、發展與繁殖的系統。然而這種生命形式的定義僅僅是人類對地球現有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的區別性定義。從更廣義的角度講,事物都有自己的發展進程,宇宙有在不斷的爆炸和收縮,它也在不斷的做出自己的發展和變化,符合了內部有序性,發展等特性,那麼在寬泛的角度看,宇宙也是一種生命體,而宇宙中的各種星體是其組成的一部分。宇宙有沒有邊界,它如何和外界交換物質,目前不得而知,隨著科學的不斷髮現,我們可能會得到令人驚奇的結果...

宇宙是一個生命體,而人類文明卻是對地球致命的“細菌感染”?

正在改變的地球

地球大約在44億-46億年前誕生,36億年前出現了地球上我們人類目前定義的最原始生命,而後隨著達爾文定義的生命的演化,出現了生物的多樣性,動植物的生物大爆發,這些植物的對地球的覆蓋,動物的為對地表和海洋環境的改變,讓地球和其它行星在外觀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人類出現後,近200年來的工業化進程,人類文明發展呈指數級增長,讓地球生物第一次擁有了掌握這個行星命運的能力——核武器。人類能夠讓地球在一場爆炸中分裂,讓地球這個行星的演化進程異常終止。

宇宙是一個生命體,而人類文明卻是對地球致命的“細菌感染”?

從某種角度看,地球可能是被感染了,一開始只是被感染改變了外觀,讓它在人類角度看起來那麼美麗,那麼有生機。實際上在宇宙看來,地球已經是一個很異類。隨著生物的演化,感染進一步加劇,地表改變,海洋內部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感染源。人類的出現預示著地球的病入膏肓,感染已經發展到了高度破壞的階段,這些和地球比起來微小的人類數量越來越多,並具備了高度智能,在人類種群的不斷鬥爭中,地球很有可能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儘管地球有地震和氣候來不斷的治癒自己,但高度智能化的人類不斷逃脫,以致種群數量達到了巔峰。

宇宙是一個生命體,而人類文明卻是對地球致命的“細菌感染”?

如今人類擁有了核武器,埃隆·馬斯克研究的SpaceX航行器不斷髮展,將會賦予人類感染其它星球的能力;波士頓動力的機器狗和人工智能機器人,將使人類的感染力擴展到不適合人類的極端環境;基因研究的進展,將使人類免於疾病種群不斷壯大。可能終有一天,人類若沒毀滅自己,那將會遍佈整個宇宙,徹底改變宇宙的爆炸收縮的運行規律,導致宇宙生命體的運行異常·····

宇宙是一個生命體,而人類文明卻是對地球致命的“細菌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