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在吉林教師資格科二考試中,是出題人比較青睞的點,重點理解並能夠區分各種認知主義理論,並對概念進行記憶。這部分的內容在教師資格考試中考察的頻率比較多,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

認知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當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於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時,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其中常考的有以下的認知理論:

一、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布魯納是一位在西方享有盛譽的人物,他提出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對整個教育心理學界有著深遠的影響。

1.學習觀

(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布魯納認為,學習並不是像行為主義那樣只是簡單的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接收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並通過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

(2)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布魯納認為學習需要經歷三個過程,分別是獲得、轉化、評價。

2.教學觀

(1)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由於布魯納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度和方法,而掌握學科的結構,應該是學習知識方面的最低要求。學生如果掌握了“學科基本結構”,就能更好地掌握整個學科。

(2)提倡發現學習

布魯納十分提倡發現學習,強調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假設、進行驗證、自己發現要學習的概念、原則等。

在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考試中,關於布魯納的考查形式一般以客觀題形式出現,考查的點比較簡單,主要集中在學習觀和教學觀中,學習觀中主要考察學習的三個過程作為單選出現,教學觀中常考學科基本結構的定義以及發現學習的定義。同時在考察時還會通過描述事例考察對於認知結構理論的理解。

二、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

奧蘇貝爾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他的有意義學習理論揭示了學生學習的本質,為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及條件

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起非人為(內在的)的和實質性(非字面)的聯繫。進行有意義學習是需要一定條件的,有意義學習的條件包括: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繫。

在教師資格中學科目二考試中一般有意義學習的定義以及產生條件上容易出現客觀題,考生需要著重注意知識的識記。

2.有意義學習的類型

(1)表徵學習

表徵學習是最低層次的一種學習方式,指學習一個符號或一組符號所代表的事物和意義。簡言之,就是學習單詞所代表的意思。

(2)概念學習

概念是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是區分事物的關鍵。概念學習的實質就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徵。

(3)命題學習

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命題學習是指學習以命題形式表達的觀點的新意義。

在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考試中,一般會考察對有意義學習分類的理解,描述例子反選屬於哪一種類型的學習。

3.先行組織者策略

先行組織者策略:奧蘇貝爾學習理論在教學中具體應用的技術--先行組織者策略: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學習任務本身有較高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並且能夠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和新任務關聯起來。也就是,通過呈現“組織者”,在學習者已有知識與需要學習的新內容之間架設一道橋樑,使學生能更有效地學習新材料。這種引導性材料被稱為先行組織者。

在教師資格證考試過程中,對於先行組織者策略,更多考察以識記為主,主要考點在於定義反選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