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生意越來越難做,賺錢越來越難了?


為什麼生意越來越難做,賺錢越來越難了?


之前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會遇到各行各業的老闆,會跟大家聊生意現狀和經濟環境。老闆們似乎有一個共識:生意越來越來做,錢越來越難賺。

隨著這次疫情的出現,這種局面只會越演越烈。

生意越來越來做,錢越來越難賺,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說說之前企業的賺錢方式。以前能賺到錢,跟以下三個因素有關:

第一、供需不平衡。

1978年,中國人口總數是9.6億,2010年中國人口總數是13.41億,三十年時間,中國人口增長了近40%。

人口紅利的存在,讓需求量激增:需求大於供給,需求增長速度大於產品創新速度。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沒那麼好,品牌沒什麼個性,都不影響企業把產品賣出去。

只要站在風口上,豬也可以飛起來。


為什麼生意越來越難做,賺錢越來越難了?

第二、信息不均衡。

看過一個故事:說一個人在A商場裡買了一件衣服,出門到了B商場,發現同款同料的衣服,竟然比自己買的要便宜200塊錢,大怒,回到A商場把衣服退了,然後去B商場把衣服買了,買完很開心,覺得自己佔便宜了,第二天到C商場,發現同款同料的衣服,C商場賣得竟然比B商場便宜300塊錢,讓他哭笑不得。

為啥會出這樣的事情?因為信息不均衡,賣方掌握的信息比買方多,而且賣方掌握定價權。

第三、流量不均衡。

最早的時候,很多企業會在央視瘋狂打廣告,一夜之間,就可以讓一個新品牌爆紅。所以,那時候誕生了很多的標王,比如秦池、腦白金。拿標王,是為了攫取頂級流量。擁有了頂級流量,就擁有了話語權,就可以高舉高打,製造品牌奇蹟。

所以,王健林說:想做好生意,不管什麼清華北大,只要膽子大!

說出了之前的生意現狀:在一個具有人口紅利的買方市場裡,只要你膽子大、能吃苦、執行力強、能抓住機會,你就能賺錢。

因為那時候遍地是黃金,“敢不敢”比“能不能”重要。

但是在2010年之後,很多要素開始發生變化。

為什麼生意越來越難做,賺錢越來越難了?


首先是人口方面:2011年,中國人口總數是13.47億,2018年,中國人口總數是13.98億;中國人口增長速度開始進入緩慢增長階段,人口紅利消失殆盡。

其次是信息方面: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崛起,賣方與買方之間信息不均衡狀態被打破,尤其是智能手機的出現,更是加速打破了這種局面。

接著是流量方面:隨著微博、微信、抖音等移動社交媒體的出現,權威媒體是唯一流量高地的局面被打破,流量陣地開始呈現多元化趨勢。

最後是消費者方面:90後、00後是互聯網原住民,他們掌握更多的消費知識,他們不僅手裡有閒錢,而且更願意花錢。而且他們的消費需求跟以往的消費需求也有明顯不同,他們更加註重個性和審美。

所以,天變了。

最終導致的局面就是:很多人發現這屆消費者更難“伺候”了。

你再靠忽悠來服務客戶,已經不行了;你再不注重產品質量,甚至你的產品沒有個性,也不行了;你想再靠簡單粗暴的廣告來搞定客戶,根本沒戲。

因為現在的“新消費者”根本不吃你那一套。

另外一方面,新技術的不斷出現,更是顛覆了很多傳統市場:外賣的出現,讓方便麵的市場份額不斷縮小;手機導航的出現,讓整個汽車導航行業幾乎消失;新媒體的出現,讓很多傳統媒體一夜破產;智能手機和電子閱讀器的出現,讓傳統出版行業嚴重縮水。

在新商業環境下,你被幹掉,你都不知道對手是誰。

所以,你看,不管是消費者還是新技術,都發生了急速變化,但很多人都在用五年、十年以前的方式做生意,他們在用十年以前的殺毒軟件來殺死今天的病毒。

他們玩不轉是必然。

所以,生意越來越難做,賺錢越來越難。

以前做生意,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強”,要的是把蛋糕做大。

所以,那時候做生意總是努力把公司做大,把效率提高,然後拼命打廣告、做營銷。

以前的套路,放到現在的商業環境下去使用,突然就失靈了。因為,天變了。

而現在做生意,光追求那些已經沒有用,更重要的是追求“更好、更不一樣”,要的是把蛋糕做精。

新商業環境下,需要企業有創新能力,需要企業有品牌個性,這樣企業才能把新消費者吸引過來。

而大部分的中國企業,都不具備這樣的基因和能力。

所以,在目前的商業環境下,企業想要打破“生意越來越難做,賺錢越來越難”的困局,就需要重構自己的創新和品牌建設能力。

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