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生意模式賺不到錢?因為你沒有弄清楚這兩點

賺錢有兩種方式,一種打工,另一種是創業,模式也無非兩種,持續開張,或者開張吃三年,行業分高頻和低頻,高頻一般是毛利低的,所以要做量,量多了利潤自然才會多。

而低頻的就要做利潤,一年出一單,利潤可以吃三年,從這一點看,很明顯是創業賺得多,因為可以滿足持續開單,天天都有錢賺的條件,更滿足開張吃三年的條件,而不是按月領薪水,做到盡頭,也不過拿行業平均工資。

這些大部分人都懂,今天分享一個人人都忽略的東西,叫“可驅動性”,即便再好的生意也有人搞砸,但也有人賺錢,其實賺錢這件事不能算大概率,只能算你是不是能夠賺得到,也就是你能不能持續的驅動這個生意,直到盈利。

弄清楚生意的底層邏輯才能賺到錢,你的生意不賺錢90%根源在這裡

所以從這一點回想自己的項目,你的項目是個人可驅動,還是創業可驅動?

很多人都在這一點弄錯了,明明自己只有一個人,卻選擇了那些需要團隊才能驅動的事情,比如一個人開了一個淘寶店,淘寶開店是免費的,但是工作量卻很大,現在淘寶其實並不適合個人單幹了,因為有太多的環節要處理,一個人每天24小時不睡覺都做不完,好不容易賺點錢,想招人,卻發現招不起,所以要做起碼你得有點本錢,要不你就是放在那裡,偶爾出單,但這樣是永遠做不大的。

個人可驅動的模式,比如微商、自媒體,因為減掉了很多的環節,自己有一批客戶,慢慢維護就可以了,即便是個人操作,也可以有不錯的收入,但這個模式通常企業做不起來,很多企業號簡直就是雞肋,毫無作用,就是請了幾個員工,做個表面工程,盈利能力很差,反倒是那些個人號的變現能力比他們強。

所以選項目的時候,先看看自己的啟動成本能夠招團隊嗎?如果不能,那就選擇做一些個人能夠驅動的事情,囤貨的模式就別選了,真的讓你發貨,你一個人時間哪裡夠?所以個人模式只要專注《賣》這個環節,把其他的東西外包出去,或者是做邊際成本足夠低的,比如虛擬的,直播,短視頻,或者靠信息差賺一些錢。

其實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不能夠搶彼此的飯碗,因為有些行業消費者壓根不會關心你是企業還是個人,他只認這個東西給他的感覺如何,喜歡就買,這個時代沒有唯一的顧客。現在支付方式很方便,買不買一個東西也很隨意,會買你的東西,也會買別人的。

而他們也不一定會買行業第一名的東西,他們只買自己感覺靠譜的東西,也不會只消費一家,所以大膽的賣,收到實在不喜歡就退貨嘛,再厲害的生意,做的都是能夠留住顧客,買了覺得不行就放了,一個生意不會因為個別客戶的刁難就有什麼得失,留不住的時候不必強留,因為客戶的主觀意志是很難被改變的。

所以任何的產品,都要持續的去獲取新的顧客,先問問你自己有沒有獲客的能力,以及服務老顧客的能力,有這兩個能力就足夠了,不必會的太多,因為顧客買的不是你的博學,而是你的專業。

真正會做生意的人從來不問什麼生意好做,因為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好做的生意,只有你能不能做的生意,最明智的就是從自己拿手的東西開始,然後陸續的去嘗試,只要別人認可,願意付錢,就是最好的生意。

做的多了自身的經驗和能力也就上來了,知道了哪些能做,也會找到下一個能做的生意,這些都得靠時間去積累,因為把一個事情研究透了,自然就比別人多賺一些,很多人賺不到錢是因為做的太少,腦袋沒有全部打開,每天光想,但實際沒有幹什麼事情。


-END-

我是林碧兒,一直專研互聯網行業,從實踐中得知只有互聯網是現代人最好的機會,所以我專注互聯網,也提倡輕資產創業,歡迎關注我,專注研究個人輕資產創業、社群、短視頻、每天都有乾貨輸出。歡迎評論及轉發,助你早日實現時間自由、財富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