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明:相當多熱門股處於高估狀態!這類公司性價比更好


林榮華 中國證券報

陳光明:相當多熱門股處於高估狀態!這類公司性價比更好


中國財富管理50人(CWM50)銀行理財論壇近日組織業內有代表性的投資人和業界專家,召開“疫情影響下的資產配置與投資策略”網絡視頻會議。

根據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發佈的信息,睿遠基金董事長陳光明、易方達基金董事長詹餘引、匯添富基金首席投資官袁建軍等業界大咖在會上發表了自己最新的觀點。

睿遠基金董事長陳光明:或面臨風格轉換

熱門股高估,或面臨風格轉換。A股近期表現強勁,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公司股票表現遠好於以上證50為代表的權重藍籌股。主要是以上證50為代表的權重股基本面受疫情影響更明顯,因此以創業板為代表的科技成長股成為資金博弈的主要對象,更多是風險偏好的定向上升。目前相當多的熱門股處於高估狀態,巨大交易量和換手率體現的是散戶參與的結果。一般而言這種狀態不會持續太久。不成熟的投資人,往往會出現短期高估或低估,而長期投資者就是利用這樣的定價偏差獲利。

看好權益類資產,目前H股和A股傳統產業頭部公司性價比更好。長期而言,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是機構和個人投資的大方向。尤其在中國,優質上市公司沒有明顯的溢價,配置首選其中有成長潛力並被低估的公司。H股是全球最低估值的市場之一,相對來講潛在回報率比較高。

敦和資管首席經濟學家徐小慶:藍籌和港股相對更有機會

成長股與經濟相關度低,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流動性寬鬆會支撐估值的擴張。當貨幣增長比經濟增長快,出現過剩流動性,股票市場就容易出現小盤股、成長股的普漲。如果經濟能夠階段性企穩,過剩的流動性收縮,風格會重新切回到藍籌股。

創業板雖然是靠流動性推動,但本質上還是依託於基本面,而基本面與全球的科技週期的景氣程度高度相關。從結構上看,與去年相比,今年創業板的上漲更多是靠ETF資金的推動。後續一旦跟不上,或者突然間風險偏好受到衝擊,很容易形成多頭踩踏。

雖然從大方向來看,相對寬裕的流動性對股票市場是利好,但是股票市場風格的演繹已經階段性到了極致,後面藍籌股和港股相對更有機會。

易方達基金董事長詹餘引:機構投資者應保持定力

疫情期間市場整體偏強,也確實出現了一些概念炒作和結構性泡沫。作為機構投資者,應保持定力,不應隨市場追逐漂移的熱點,而應迴歸本源,掙企業盈利的錢,參與其不斷髮展而帶來的回報,從而給投資者帶來長期、穩定的回報。

匯添富基金首席投資官袁建軍:關注兩大核心 三大方向

結合A股估值水平、流動性、市場發展階段等因素,看好A股中長期投資價值,但概念股有明顯泡沫。

應把握中國經濟未來轉型脈絡,自下而上選股,進行中長期投資佈局。在科技創新、行業整合兩大核心驅動力的帶動下,消費、金融地產、高端製造三大方向仍會孕育較大的投資機會。食品飲料、家電和建材等行業,雖然增速不快,但是供給結構持續改善,生物製藥和電子在內的中國創新行業龍頭公司競爭力不斷提高,也為股東創造了很好的投資價值。

疫情將會加快行業整合的速度,上市公司大多數是行業龍頭,將會充分受益。最近幾年外資對A股市場持續增持,特別是估值水平在全球極具競爭力的消費類核心資產,這類資產的中長期投資價值依舊良好。那些能夠充分利用創新技術進行產業升級的高端製造龍頭公司長期來看也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金融地產板塊目前股息率比較高,盈利不錯。從中長期看,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投資回報。

工銀理財總裁唐凌雲:看好權益資產

工銀理財公司在基於對宏觀、行業、權益、固定收益、另類資產等的研究分析基礎上,總體上看好權益市場。與此同時也難以迴避在大類資產配置上全球都面臨著優質資產荒的現實處境。隨著疫情得到控制,風險偏好提升是大概率事件。

瑞銀集團中國策略主管劉鳴鏑:對A股總體樂觀

對於今年A股市場,總體上保持樂觀。建議對創新和改革兩大主題多加關注。投資主題有四個,分別是借貸利率下降、行業整合、創新、國企股權激勵。

全國社保基金規劃研究部主任武建力:關注股票市場戰略性配置機會

從戰略資產配置角度講,境內外股票市場的長期收益率和波動率是趨於穩定的。新冠疫情對市場的影響應該是短期的,不會改變各類資產長期風險收益特徵。因此,目前戰略資產配置在理論上是不應該進行調整的。

從戰術資產配置角度講,股票市場具有明顯的均值迴歸特徵,且拉長持有期限會帶來勝率的提高。目前國內市場的股票資產相對於國債的風險溢價,已經在負的一倍標準差附近,體現出股票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且相對債券更具投資價值。如果股價受疫情影響呈現非理性下跌,對於長期機構投資者來說,戰略性配置的機會就出現了。

陳光明:相當多熱門股處於高估狀態!這類公司性價比更好


➤陰晴不定,道指跌逾3%!美股“過山車”走勢漸成常態

➤“牛市風向標”業績大增!有上市券商2月淨利增7倍,板塊股價能否共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