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接受一切的發生,美好與恐怖,堅持下去,沒有不變的情感。 —— 賴內·馬利亞·里爾克

今年的奧斯卡競爭激烈,有太多優秀的影片,像是《1917》、《寄生蟲》、《愛爾蘭人》、《小丑》、《好萊塢往事》。

而在這一波“成人的競爭”裡,一部“兒童喜劇”《喬喬的異想世界》卻收穫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電影剪輯等6項大獎提名。

不僅如此,它還榮獲了第44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觀眾選擇獎”,獲獎勢頭不容小覷。

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電影海報

影片是改編了克莉斯汀·勒南斯2004年的知名小說《Caging Skies》,在原著故事中,主人公是一個被成人灌輸了仇恨的德國男孩子。而在這部《喬喬的異想世界》裡,新西蘭導演塔伊加·維迪提卻選擇使用荒誕的喜劇手法,用愛構建了一個笑料百出的喜劇故事。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十歲的德國男孩喬喬極度崇拜納粹思想和首領希特勒。被戰爭時代灌輸了種族仇恨思想的他,無意間發現了母親將一個叫艾爾莎的猶太女孩藏在了自家閣樓的櫥櫃裡。

他的第一反應是報告上級,把猶太女孩交給納粹分子。但在日後與艾爾莎的接觸中,喬喬的世界觀被漸漸顛覆,也逐漸摒棄了佔據他心靈已久的仇恨和偏見。

沒有人是帶著仇恨出生,孩子的仇恨來自成人的教化。而孩子心中的愛,也同樣來自成人的灌溉。

整部電影前半部分讓人忍俊不禁,後半部分卻讓人直面殘酷的現實。但主人公喬喬卻在殘酷中實現了人生枷鎖的自我突破,而這一切的改變,都來源於戰爭時代下的愛和包容。

美好假象的背後,是徹底的邪惡

喬喬,十歲,是個十足的納粹狂熱分子,加入“希特勒青年團”,想要成為希特勒的私人保鏢,暗自發誓要用生命守護希特勒的德國少年。

他把房間貼滿納粹的宣傳海報,幻想阿道夫·希特勒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無時無刻地陪在他身邊,沒有人可以取代希特勒在自己心裡的位置。

而這個希特勒,和以往電影形象中的邪惡、反派完全不同。導演客串的希特勒傻傻的、呆萌可愛,在影片裡貢獻了大量笑料。他會在喬喬遇到困難的時候,跳出來幫喬喬打氣鼓勁。

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青年營裡,教官用兔子來教孩子們學會如何在戰場上殺敵。

他抓過一隻兔子,讓喬喬把它的脖子扭斷。如此殘忍的方式,卻被納粹冠以“勇敢”的名義。

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希特勒在當時傳遞給整個德國的納粹思想就是“憐憫是一種原罪,憐憫弱者是違背自然的事。弱者更是不配擁有生存的權力。”

不忍心傷害兔子的喬喬,趁機放走了兔子。他因為拒絕教官的命令,被教官踩在腳底,教官還帶著所有人一起嘲笑喬喬是弱小的兔子。

這也就有了“JoJo Rabit”這個電影的名字。兔子成了喬喬的形象和性格,膽小軟弱,這可和希特勒鷹的形象相距甚遠。

希特勒喊出的口號是"勝者為王!要堅強!不要濫施憐憫!要像鋼鐵一樣!"

在這種【勇敢式教育】的洗腦下,喬喬幻想的希特勒這時候會跳出來拯救自己。他不斷鼓勵喬喬,讓喬喬努力成為思想敏銳如蛇,身體結實如狼,勇氣無畏如豹,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子漢。

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納粹就像伊安・克爾肖所概括的“恐懼、憤恨和偏見的融合物,加倍了對更好未來的模糊憧憬”。

在青年團裡,喬喬還學到了另一種優越感。這種優越感來自自己的出身,高貴的雅利安人。與之相反的,是猶太人的低賤和狡猾奸詐。

納粹不停地向孩子們灌輸猶太人的醜惡形象,他們幾乎把猶太人看成造物之初就存在的極度危險。青年營的教官告訴孩子們,猶太人會和魚交配,和魔鬼一樣在頭上長著犄角。

喬喬和他身邊同齡的孩子對此都深信不疑,每天為了能上戰場衝鋒陷陣而樂此不疲地訓練。

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10歲的喬喬甚至連鞋帶都還不會系,就已經想貼身保護希特勒,想要清除所有骯髒、愚蠢的猶太人。

仇恨本不該屬於孩子,卻屬於戰爭時代。

跟著青年營的其他同齡人一起,喬喬也變得勇敢和瘋狂,用最惡毒的語言咒罵猶太人,享受和教官一起燒燬書籍的快樂。

電影用兒童的視角塑造出希特勒的形象,他留著標誌性的小鬍子,有點小肚子,和十歲少年一樣時而膽小,時而犯傻。

同時,電影也將抽象可怕的納粹主義思想映射到他身上,展現出像喬喬一樣的希特勒青年團,做出當時看起來狂熱,現在卻覺得不可思議的瘋狂行為背後的原因。

正是喬喬最好的夥伴,在一點點讓喬喬變成一個合格的納粹。

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辛普森回顧人類全部歷史,總結到“人類是所有動物中最會發明、最會欺騙,也最容易上當受騙的一種動物。”

當時的希特勒,正是靠著具有煽動力的演講,欺騙了尚未知事理的孩子們。孩子們模仿大人的模樣,高舉右臂,大聲喊出富有節奏感的口號,“Heil Hitler”。

每一個孩子的世界觀都是一張白紙,你給他灌輸什麼,他就會相信什麼。天真的孩子們全都沉浸在希特勒勾畫出的美好未來中。

治癒殘忍的戰爭,唯有愛和包容


1. 來自母愛的另一種聲音

納粹思想在喬喬腦中生根,卻也讓他在隨波逐流中感到迷惑。

要剷除納粹的根,讓內心深處的人性發芽,就需要用愛和包容來發出不同的聲音。

就如同導演採訪時所說的“願我們能用愛消滅無知。”

這個聲音來自喬喬的母親,羅茜。

羅茜喜歡穿著俏麗的紅白相間小皮鞋,喜歡回家喝香檳,是周圍人都喜歡的好媽媽。她隱藏丈夫的去處,隱藏自己暗中幫助反抗者的行動。

她接受喬喬狂熱的納粹思想,並沒有用家長的身份去過度矯正喬喬對納粹的迷戀。

這不僅僅是簡單地隱藏自己的身份,而是用更深的愛包容喬喬,讓他只是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十歲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動讓喬喬意識到,生活中不是隻有戰爭,仇恨和殺戮也不是戰爭的全部。

當喬喬被國家機器洗腦成為了充滿納粹思想的孩子時,當社會外界都告訴喬喬要做一個合格的納粹戰士時,只有羅茜希望喬喬是個內心充滿愛、善良、希望,可以隨時起舞感受快樂的自由人。

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羅茜會因為喬喬餐桌上的一句氣話,用爐灰抹在臉上,裝成丈夫的模樣來教訓喬喬。也會在在家抱著喬喬溫柔跳舞,但她不是閉著眼睛看不到外面戰亂的樂天派。

她和喬喬走在路上,看到反抗者被吊在城中,她沒有躲避。還讓喬喬的頭轉過來,讓他正視戰爭帶來的所有的苦難與悲傷。在喬喬意識到,納粹所做的事,並不全是正確的。

她用自己的行動給喬喬樹立一種正確的是非觀。

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喬喬說,世界上最強大的是火藥、鋼鐵和肌肉;但他媽媽告訴他,不,愛才是。愛就像是胃裡的蝴蝶在飛舞。也是蝴蝶帶著喬喬,看到了母親也被吊在城中。

殘酷的現實讓喬喬不得不在痛苦中成長。


2.打開另一扇叫做猶太世界的大門

羅茜暗中幫助反抗者,把一個猶太女孩藏在閣樓的櫃子中。這個女孩,叫艾爾莎,年紀和羅茜的大女兒,喬喬的姐姐一般大。

喬喬成長和覺醒的另一條路徑,就來自艾爾莎的力量。

對於接受納粹思想洗腦的喬喬來說,猶太人艾爾莎就是惡魔般的存在。但無奈身體力量不夠打贏艾爾莎,又擔心告發艾爾莎連累媽媽,喬喬被迫讓艾爾莎留了下來。

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機智的喬喬想通過另一種方式為納粹盡力,寫一本關於猶太人的書,介紹如何識別出猶太人以及100種虐待猶太人的方法。就這樣,他以採訪的方式,開始了和艾爾莎的交談。

在艾爾莎眼裡,喬喬不過是個沒長大的幼稚鬼,她編造一些騙人的謊話來嚇唬喬喬。像是猶太人都住在山洞裡,倒掛著睡覺,可以聽得到人類的想法,但德國人腦殼太厚,他們聽不到...

喬喬對艾爾莎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從仇視到好奇,再到心生愛意。

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作為一個高貴的雅利安人,驕傲的希特勒士兵,讓他胃裡的蝴蝶躁動不安的竟然是個猶太少女。

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艾爾莎的出現,完全打破了喬喬對猶太人的原有看法。完全不是他在青年團學到的那些,猶太人頭上長著角,吐著蛇的舌頭,全身佈滿魚鱗。

這個猶太女孩不僅打破了喬喬對猶太人的偏見,更是讓喬喬怦然心動,產生了對愛和自由的嚮往

荒誕喜劇的內核下,是發人深省的悲劇


1999年,同樣以二戰為背景創作的電影《美麗人生》,同樣拿下奧斯卡多項獎項,成為經典之作。

《喬喬的異想世界》也將故事設定在了戰爭結束的尾期,但不同的是,《美麗人生》中的小男孩被藏起來等待戰爭的勝利,那是他遊戲世界裡的勝利。

而在《喬喬的異想世界》裡,喬喬等待的勝利,卻是失敗者的結局。美軍打進城裡,青年團的孩子們還在誓死抵抗。教官在孩子身上綁上手雷,讓他們衝向美軍。

城市被轟炸地破爛不堪,青年團的孩子們扛著和他們身體不成比例的武器,嘴上還喊著“Heil Hitler”。這場景還原了當時柏林最後一道防線的希特勒青年團,希特勒煽動他們誓死抵抗,自己卻躲在地下室飲彈自盡。

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導演在影片中非常巧妙地設置了約克這個角色,戴著圓圓眼鏡的小胖子,說著整部影片裡最有哲理的話。

約克告訴喬喬最後的真相,希特勒的死亡和德軍的潰敗。

“現在可不是當納粹的時機。”

約克的可愛讓人沒辦法將殘暴的希特勒青年團聯繫在一起,而影片最後,約克的醒悟卻是導演的暗語:

連孩子都清醒地看到了現實的真相。

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就像陳佩斯曾在他喜劇講座裡提到的一樣,“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這部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故事,即使用孩子的視角,天真地講述發生的事情,也難以掩蓋其背後深藏的悲情色調。

喜劇往往是荒誕和錯位的展現,而導致荒誕和錯位卻往往是悲劇。笑的越開心,悲情的色調就越發凝重。

這同時也是影片最巧妙的設定,讓滑稽荒誕的氛圍沖淡了孩子必須承受的殘酷戰爭與死亡的生命之重。


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電影的最後,喬喬問猶太女孩,“等你自由了,你第一件事要做什麼?”

艾爾莎沒有回答,卻做出了和喬喬母親羅茜一樣的決定。

“因為只有自由的人,才跳舞。”


奧斯卡6項提名《喬喬的異想世界》:唯有愛能治癒殘酷的世界

殘酷的戰爭不會以個人的願望而結束,也不會因幾個人的犧牲而變得溫情。

就如同我們生活中,所遇到的逆境,一時半刻不會改變,也不會變得溫柔可愛。

但即便如此,我們也要在困境中懷有希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將愛和自由當作是自救的藥丸。

只有這樣,才能和喬喬一樣,掙脫枷鎖的束縛,在痛苦和苦難中成長。

畢竟,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永遠無法體會自由跳舞的快樂。


//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