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歷史:紅一軍的東征


紅色歷史:紅一軍的東征


2020年是紅一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的簡稱)成立90週年。紅一軍是鄂豫皖邊原有的三支紅軍隊伍(紅十一軍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師)統一改編的,軍長許繼慎,政治委員曹大駿,副軍長徐向前,參謀主任朱亞倫,政治部主任熊受暄,下設三個師、一個獨立旅,全軍共2100餘人。紅一軍是大別山區組建的第一支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的成軍建制的紅軍隊伍,也是第一支直屬中央軍委指揮的紅軍隊伍,紅一軍的建立標誌著鄂豫皖邊的革命鬥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930年6月至8月,紅一軍成立後緊緊抓住新軍閥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中原混戰的有利時機,積極實施進攻作戰,轉戰六霍、南下英山、西擊平漢路,接連取得勝利,3個月的時間殲敵7000餘人。紅一軍自身已由初建時的2100餘人,發展壯大到6000餘人。
10月,蔣介石開始對全國各蘇區進行第一次大規模的“圍剿”。當時,敵豫鄂皖邊區綏靖督辦公署督辦李鳴鐘指揮向鄂豫皖蘇區“圍剿”的敵軍有8個師又3個旅、近10萬人。12月初完成部署,開始向蘇區“圍剿”。
紅一軍面對強大的敵人,一方面以地方武裝和廣大人民群眾相結合、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迫使敵人不敢冒進,並想方設法分散敵人的“圍剿”兵力;另一方面集中紅軍主力,突破敵人的薄弱點,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以轉變整個戰局。通過採取“主力出擊、突然襲擊”等方法,先後在姚家集、黃安、謝店、新洲打了四仗,給敵以痛擊,打亂了敵人的“圍剿”部署。特別是新洲一仗,殲敵第二混成旅兩個團,使敵人大為震驚。武漢行營急忙抽調2個師又2個旅企圖南北夾擊紅軍,但紅一軍已於12月1日東移但店進行休整。在研究紅一軍行動方向時,許繼慎、徐向前等認為原計劃向長江沿岸發展,已不利於機動作戰,而皖西根據地大部分已被敵侵佔兩月之久,商南形勢也十分危急,因而決定改變軍事行動計劃,撤離但店東征,轉向皖西、商南作戰,這樣,使敵人夾擊紅軍的企圖再次落空。



紅色歷史:紅一軍的東征


12月6日,紅一軍率第一、二師經羅田、滕家堡、松子關、吳家店等地進入商南,與紅三師會合。入侵根據地的敵軍和民團極為兇殘,在商南殺害了許多革命幹部和群眾,屍骨一堆一堆的,到處都是,令人髮指。12月13日晚,許繼慎向全體指戰員作戰前動員:“我們一定要打下金家寨,這是回師皖西的第一仗。打下金家寨,殲滅八大民團,才能揮師東進,收復根據地,為鄉親父老報仇!”當夜,數路紅軍猶如天羅地網般罩向金家寨。次日,乘敵人還在酣睡之中,許繼慎指揮部隊發起衝鋒,如滾滾山洪,席捲金家寨。敵人東奔西突,不是死於刀槍之下,就是掉入寒冷刺骨的史河中。經兩小時激戰,殲敵四十六師1個營及反動民團千餘人,繳槍1300多支,迫擊炮2門。14日下午,紅軍和金家寨群眾召開慶祝大會,並公審、槍決了反動民團頭子。
15日,紅一軍乘勝東進,在鵝毛嶺潰敵1個營,繳槍百餘支。16日進佔麻埠、獨山,又經西兩河口渡過淠河,18日連克青山店、蘇家埠、韓擺渡等地,殲敵2個營。爾後,紅一軍兵分兩路,圍攻六安縣城。以第一、六兩團攻南面,第三、四團攻西北方面。許繼慎到南門外三里崗以北指揮攻城戰鬥,但因城堅壕深,又有敵兵增援,紅軍激戰一天未能奏效,紅一師師長劉英也身負重傷。21日,紅一軍考慮攻城不利,即從六安撤圍,仍兵分兩路,一路南下直逼霍山縣城,一路向西往石婆店,攻克霍邱縣葉家集,使淪陷數月的皖西蘇區大部收復。


國民黨安徽省主席陳調元見六安城被圍,霍山告急,慌忙調集第四十六師、警備二旅,全力防守六霍,並尋機向紅軍反撲。敵“綏靖”督辦公署督辦李鳴鐘也令第三十師1個旅由商城進佔金家寨,新編第二十五師1個旅進佔葉家集,計劃組織新的合圍。
紅一軍獲悉敵人意圖後,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將紅軍主力集中於麻埠地區,誘敵深入,在運動中尋機殲敵。
12月29日,敵四十六師從外線分左中右三路向麻埠地區合擊。左路3個團從霍山城出發,經諸佛庵由南向北進擊;中路2個團從六安蘇家埠出發,經獨山由東向西進擊;右路1個團從六安韓擺渡出發,經石婆店由北向南進擊。敵人來勢洶洶,不可一世。而進佔金家寨、葉家集的敵第三十師、新編第二十五師各1個旅卻遲疑觀望,按兵未動。這樣,敵四十六師就處於孤立冒進的地位。
針對戰場的局勢,久經戰爭考驗的許繼慎軍長,早已胸有成竹,與徐向前副軍長果斷決定:集中優勢兵力殲敵一路,再及其餘,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首先打擊冒進之敵。遂派地方武裝游擊隊、赤衛隊對付敵左路3個團,採用游擊戰方式拖住敵人,遲滯敵軍進軍速度,爭取時間,配合主力殲敵;由徐向前率紅一師一、三團和紅二師四團北出東香火嶺,迎擊敵中路2個團,同時調紅二師六團自葉家集南下石婆店一帶,鉗制敵右路1個團;許繼慎率軍部直屬隊特務營(交通隊、手槍隊、警衛連)和幹部學校的幹部戰士坐鎮麻埠,統一指揮。


紅色歷史:紅一軍的東征


香火嶺(今鮮花嶺)是六安到麻埠必經的咽喉要地,進山的道路兩旁都是陡峭的山峰,一路均是狹長的山溝,是非常理想的伏擊戰場。12月30日,是個晴間多雲的天氣,雖值冬季也不太冷。紅軍清晨出發,及早地到達指定的位置埋伏,嚴陣以待。
敵軍左路3個團經黑石渡過淠河時,遭地方武裝突然襲擊,隊伍大亂,沿途多次受阻,因而進展遲緩。敵中路兩個團進至東香火嶺後以縱隊行進,紅一師一、三團和紅二師四團居高臨下,發起衝鋒,首先將敵先頭團包圍,敵縱隊被攔腰截斷。頓時,槍聲、炮聲、手榴彈爆炸聲、衝鋒號和喊殺聲震天動地,把敵軍打得暈頭轉向。經過4個小時激戰,敵先頭1個團被殲滅,敵另1個團向香火嶺以東逃竄,在同興寺被紅一、三團包圍,迅速被殲。正值紅一、三團在同興寺與敵激戰之際,敵右路1個團進至西香火嶺,軍部令紅二師師長周維炯率紅四團迎擊。周師長乘敵試探性前進時先發制人,發動突擊,殲敵先頭1個營,活捉敵團長柏心山,餘敵潰不成軍,掉頭向石婆店方向逃跑。紅四團奪路猛追20餘里,在石婆店附近與從葉家集南下的紅六團前後夾擊,將其全殲。敵左路3個團在地方武裝阻擊下,直到下午才進至麻埠外圍,乘紅軍在同興寺激戰之隙,攻佔了麻埠附近的梁山寨,並有一股已闖入鎮內。而鎮內僅有紅一軍軍部的警衛部隊,情勢非常危險。許繼慎軍長憑著豐富的作戰經驗,沉著應對,一面指揮警衛部隊和機關人員在赤衛隊配合下,堅決將進入鎮內的敵人趕出鎮外;一面速調紅一團回援,內外夾擊敵人。左路之敵見紅軍頑強反擊,又得知中路已被殲滅,立即狼狽回逃。


東西香火嶺戰鬥,紅一軍以4個團兵力,全殲敵四十六師3個團,潰敵3個團,斃俘敵團長以下3000餘人,繳獲長短槍1700餘支,迫擊炮數門、電臺1部。此外,還殲滅六安保安總團第二團隊。這是中國工農紅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這一戰鬥標誌著紅一軍的作戰形式已由過去的游擊戰向運動戰轉變,也是打破敵軍在皖西“圍剿”計劃的關鍵一仗,給敵四十六師以毀滅性打擊,迫使其殘部退守六安、霍山縣城,敵第三十師、新編第二十五師退回商城、固始不敢復出。
1931年1月3日,紅一軍留第三師第七團在皖西活動,軍部率第一、二師向豫南進擊。14日,進至商城二道河西南的四顧墩地區,正向葉家墩子的反動民團一部展開攻擊時,由金家寨退往商城的敵第三十師彭國楨旅帶1個團突然從背後的山上撲下來,經兩個多小時的激戰,將該敵全殲,繳獲山炮兩門、槍400餘支。至此,進攻鄂豫皖邊區的敵軍完全轉入守勢,敵第一次“圍剿”計劃以失敗而草草收場。到1931年1月,鄂豫皖蘇區第一次反“圍剿”獲得全勝。

【延伸閱讀】在我軍歷史上,曾經有過兩支紅一軍。一支是本文所說的鄂豫皖邊的紅一軍,它是1930年4--5月、由原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一師、三十二師、三十三師改編而成的。1931年1月中旬,紅一軍與紅十五軍在河南商城以南的長竹園會合、在麻城福田河合編為紅四軍。1931年11月7日,紅四軍和紅二十五軍在湖北黃安七里坪組建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

另一支是紅一方面軍的第一軍。1935年7月21日,長征途中,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了加強統一指揮,決定對紅軍部隊進行整編。紅一方面軍的第一軍團奉命改稱紅一軍:軍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8月,紅一軍編入右路軍北上。9月下旬,在甘南哈達鋪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第一縱隊。
作者: 胡遵遠,安徽省六安市政協委員、金寨縣政協文史文化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金寨縣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主任、金寨縣檔案館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