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時間:3 月11日 上午10:00-11:30

培訓主題:《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主講人:吳曉

專家介紹 :海南省教育培訓院義教部副主任、海南省英語教研員、高級教師、海口市專業 技術拔尖人才、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 ”。


吳曉老師以《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為主題,為我校全體教師、家長及社會各界同仁闡述了對校本教研的理解以及推進校本教研策略的思考。

吳老師指出研究並不僅僅是學者的專利,教師也是做研究的主體。教師要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式,帶著問題研究實踐問題。


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01


關於如何推進校本教研,吳老師提到研修形式具有層次性的特點,有以下三個層次:

1、改進教學過程管理

2、教研活動的組織策劃

3、教師行動研究的開展


讓教師心中有規則、手上有技術、腦中有智慧。把教學管理成為教師的研究內容,教學過程管理的目標就是改進質量的形成過程。從教師需求出發,提高教研活動的有效性,讓教師做有可能、有意義的研究。


02

首先吳老師對校本教研推進的著眼點也進行了歸納和總結:

1、 改進教學過程管理

2、 教研活動的組織與策劃

3、 教師行動研究的開展

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其次指出在教研活動中經常走進的誤區:


1、 備課過於劃一。重形式、輕思考。

2、 教案檢查流於表面。看數量,不看內容。

3、 備課活動疏於指導,備課能力和效率止步不前。


最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在於:

1、備課要與教學檢查相結合

2、備課要求因人而異

3、重視教案的形成過程

4、促進意在改進教學設計的反思活動

5、改善備課管理雙方的角色關係

6、關注作業的有效性

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除此之外,吳老師還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給予了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心理的指導。

通過問題的篩選調查與歸因,問題的對策設想與行動計劃,伴隨“持續反思“的行動以提問的形式對大家進行了啟發、指導。


這次的培訓對我校教師的有很重大的意義,對學校組建教研團隊及開展教研活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老師們對備課的理解更加深刻了,這樣的工作思路及方法是適應任何學科教學的。教師們在整個培訓過程中,積極聆聽,認真做筆記,帶著問題思考,意猶未盡。

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培訓結束以後老師們紛紛寫起了聽後感,梳理這次的培訓內容。看看老師們都有什麼樣的感悟吧:

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吳曉老師的話總是一針見血,直戳我們在教研工作中的存在的不足,並且能夠落到實處。給我們提出要點和指正意見,如同醍醐灌頂。下一步教研活動該怎麼進行,我們有了明確的方向。

——數學組 羅柔


藉著吳老師的分享,讓我感受到教學的有效性、有序性及即時正確的反饋有益於老師對教學隨時作出反思和整改。

我願意在未來將這樣的方式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

——英語組 石鑫


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教研活動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教師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學生特點,要展開符合實際的教研工作。吳曉老師對於教研工作的研究真的讓我受益匪淺,不但幫我解開了困惑已久的問題,也讓我對於接下來的教研工作展開有了新的方向。


——語文組 李晨


在這個風和日麗的上午,吳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令人難忘的課。她告訴我們為什麼有的教研活動效果平平?

是因為“重展示,輕研究”、“重接受,輕參與”、“重模仿,輕機制”。我們應該爭做“腦中有智慧”的教師,落實教研活動的有效性。


——英語組 luna

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力邁“疫”線雲教研國家課程系列|《校本教研工作策略的思考》

疫情結束之後,我們還會邀請吳曉老師來我校對國家課程英語學科進行教學指導。屆時歡迎社會各界人士一起參與我們的教學研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