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並不差,卻感覺事事不如人?


自己並不差,卻感覺事事不如人?


我們試著從心態、自信心和定位幾個方面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1、心態

“感覺自己事事不如人”,其實就是心態不太好的表現。

自己並不差,卻感覺事事不如人?


如果一個人因為某件事做的不如別人好,總下意識的在內心暗示自己——沒準這次我還會不如誰誰做的好,結果很可能就會“如你所願”的那樣事事不如人。事情就是這樣,你心裡期望什麼,往往結果就會是你希望的那樣。

人無完人,要客觀的看待自己,努力發掘自身的優點、長處,不要用你的弱項和別人的強項相比,更不要給自己設立一個“標杆”,處處都和他(她)看齊。你所著眼的“事事”沒準很片面,你太在意或放大了你的不足,從而忽視了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2、自信心

“自己不是很差,而且也很努力”,聽著就感覺你對自己不夠自信。

自己並不差,卻感覺事事不如人?


是不是覺著自己的學歷、能力都不比“標杆”差,甚至還可能處於優勢地位,經過認真、努力的付出,但結果卻強差人意?

其實,對於同一事物,人與人的認知度、著眼點都會有差異。若一個人越上心、越努力的做某件事情,他(她)就會越在意別人是否認可,假如自己對結果很滿意,但是沒有得到期望的認可度,難免會感到失落,產生心理落差。假如別人做的真是比你好,可能人家暗地裡付出的努力也比你多的多,只是你不知道罷了。

3、定位

如果感覺自己不差、又努力,但還是事事不如人,就要看看是否找準了自我定位。

自己並不差,卻感覺事事不如人?


人的潛質是無窮的,當非常確定自己在某方面或某個領域,悟性不是很強,事業發展受阻,又不想混日子,不妨挖掘一下自己的潛能。人們不是常說“樹挪死、人挪活”嗎,轉變一下方向,轉換一個目標,沒準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當然要經過深思熟慮,萬萬不可草率行事。

舉個例子,比方說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留洋回國初期熱衷於畫西洋人物,畫得確實很好,可能是因為生活環境的緣故,社會的認知度並不高。一次偶然的機會,江南的山水、民宅啟發了他的靈感,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自己並不差,卻感覺事事不如人?


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最好要端正心態、充滿自信,另外自我定位也很重要。

自己並不差,卻感覺事事不如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