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三十年的女科學家回國:我不能等著人家把中國建設好再回來


1956年,在一艘前往中國的郵輪上,國際知名物理學家王承書和丈夫張文裕,被美國聯邦調查局人員進行全身搜查,連鞋底都沒放過。

他們試圖尋找藏在這對中國夫婦身上有關原子能的秘密,但最終一無所獲,只好放行。

此時王承書和張文裕已經來到美國十年,特別是王承書已經非常有成就了。有人說,如果按照這個軌跡發展下去,她很有可能拿到諾貝爾獎,比肩居里夫人。

隱身三十年的女科學家回國:我不能等著人家把中國建設好再回來


王承書(1912-1994)

但她毅然決然踏上歸程,為了中國核武器事業隱姓埋名三十年,甚至“拋夫棄子”,極其出色地完成國家交給她的每一項任務,可她還是覺得自己愧對祖國。去世後,將畢生的積蓄和身體全部捐獻給了國家。

這樣的人,怎麼忍心再要求她做的更多呢?

今天和您聊一聊中國傑出核物理學家王承書的報國事蹟,一個被隱藏了三十年的大師傳奇人生。

01


1912年,祖籍湖北武昌的王承書出生在上海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從小就表現出極高的數學天賦。1930年,因成績優異被保送到燕京大學物理系,年年排名第一。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著名的私立大學,王承書求學期間,燕大已經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嚴謹的學風,領先的理念,塑造了王承書勇於追求科學真理的信仰。

六年後,王承書不僅順利獲得燕京大學物理系碩士學位,而且遇到了大她兩歲的教員張文裕,喜結連理,開啟了一段共同為祖國物理事業的奮鬥史。

隱身三十年的女科學家回國:我不能等著人家把中國建設好再回來


張文裕(1910-1992)

張文裕,後來成為高能物理學家,中國宇宙線研究和高能實驗物理的開創人之一。

在西方現代理唸的啟蒙下,王承書不滿足只做個家庭主婦。她認為,女子能否幹事業,不以是否婚嫁來決定。

1941年,王承書獲得巴爾博獎學金,進入美國密歇根大學,攻下博士學位。在普林斯頓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間,她師從世界理論物理權威烏倫貝克教授。

導師認為,這個柔弱的東方女子,內心中總是有股堅韌的力量,勤勤懇懇,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王承書沒有讓烏倫貝克看走眼,提出了著名的WCU王氏定理,享譽國際學術界。

在美國的十年裡,王承書已經迅速成長為知名的物理學家。作為一名女科學家,人們似乎為她規劃好前途:一名冉冉升起的,未來的“居里夫人”。

02

太平洋西岸有一片沉睡百年的土地,這裡的人們遭受一個世紀的外部欺凌後,終於撥雲見日,成立了新中國。

種種新變化,被王承書的表弟,後來也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何祚庥,原原本本的寫到了信裡。

這封家信,讓王承書內心波瀾起伏,當即就和丈夫決定回國。

她想得很簡單,不能把才華貢獻在異鄉,要為祖國做建設。

隱身三十年的女科學家回國:我不能等著人家把中國建設好再回來


王承書

有人說,中國現在一窮二白,在國際上勢單力孤,你放棄美國這麼好的條件,葬送自己的學術前途,值得嗎?

王承書說——不能等著人家把中國建設好了再回來。“條件是要人去創造的,我不能再等別人創造條件,我要參加創造條件,鋪平道路的行列。”

考慮到國內科研實力的薄弱和落後,她利用在美國便利條件,先後購買大量書籍和資料,把它們整理成300多個包裹,偷偷寄往中國,這些資料在後來的研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時許多優秀的中國科學家回國,都受到了美國當局的百般阻撓。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與美國政府周旋了五年,才得以輾轉歸國。

因為王承書從事的是分子物理專業,與原子能聯繫緊密,所以被列入美國聯邦調查侷限製出境的名單中。

好不容易買到回國的船票,打點好行李,FBI調查員卻上了船。王承書後來回憶這一段“黑色一幕”,仍心有餘悸。FBI調查員對他們進行全身搜索,連鞋底都查了,企圖找到王承書和丈夫張文裕的“間諜證據”,但一無所獲。

FBI遞給張文裕一張名片,說:如果你們想回到美國,直接到名片上的地址就OK了。

離開美國百般阻撓,回到美國卻易如反掌。美國人不是捨不得國際友人,而是這些對美國利益有著威脅的著名科學家,絕對不允許傷害美國,除非他們變成自己人。

1956年10月6日,王承書歸國報效的願望終於照進現實。在離開祖國15年之後,她第一次見到了五星紅旗在空中飄揚,激動和興奮不足以表達當時的心情。

一個人有根了,就不再漂泊了。

03

1958年,我國籌建熱核聚變研究室,在錢三強的邀請下,王承書到這裡工作。可熱核聚變對她來講,是陌生領域。46歲的她沒有猶豫,重新學習,國家需要她做什麼,她就做什麼。

因為當時有蘇聯的支持,王承書就帶著一些同事去蘇聯學習。從莫斯科到北京,火車橫跨歐亞大陸,歸程要七天七夜。她利用這個時間,把從蘇聯帶回的資料全部翻譯成中文,一點時間也沒耽誤。

經過兩年的鑽研,王承書已經成為中國熱核聚變的領軍人物。

隱身三十年的女科學家回國:我不能等著人家把中國建設好再回來


左起:鄧稼先、王承書、楊振寧、張文裕

彷彿一切都在按照設計的軌道前進,沒想到蘇聯專家突然撤離,火車失去了動力,中國人還能造出原子彈嗎?

怎麼辦?求人不如求己。

原子彈這個大炮仗,能不能響,高濃縮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當時高濃縮鈾的研製,資料和人才奇缺,誰來挑這個大梁?

錢三強再次想到了王承書。

可是,高濃縮鈾研究對王承書來講,意味著改行。“中國缺門,我不幹,別人也得幹。既然別人能幹,我為什麼不可以?讓我幹,我就幹。”

49歲的王承書來到中國第一座高濃縮鈾工廠,“拋夫棄子”,整日與機器和數據為伴,從大眾眼中消失了。

她和團隊扎進高濃鈾研究當中。蘇聯專家曾經提出兩元分離,可王承書帶著團隊提出了同位素多個元素分離理論,按照這一理論,實驗成功,提取了合格的高濃縮鈾,並且比國家要求的時間提前了113天,保證了原子彈的裝料。

隱身三十年的女科學家回國:我不能等著人家把中國建設好再回來


功不唐捐,玉汝於成。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王承書再次隱姓埋名,沒想到竟然是三十年。捨身為國,留下無名勳章。

錢三強問她,你有什麼困難嗎?沒有。有什麼話要帶給先生和孩子嗎?沒有。你願意在這裡繼續工作嗎?我願意。

04

可在普通人眼裡,她家裡困難重重。每次都能兌現對國家的承諾,可是卻無法給予孩子母親的溫暖。

這是她最大的困難,但她必須克服。

她是中國物理界的高級人才,二級教授,在普通人工資只有五十多塊錢時,她每個月可以領取兩百八十元高薪了。但在同事們的眼裡,她是典型的“有福不會享,有錢不會花,有權不會用”,家裡的配置嚴重“不夠格”。

一臺只有40立升的小冰箱,單缸洗衣機用了多年,環顧家裡,沒有一件高檔傢俱。最值錢的東西,就是堆得滿滿的幾櫃子書。

要是計較物質待遇,王承書和丈夫當年就不會從美國回來。以致在生活上能省則省,連個飯粒掉了都撿起來吃掉。

有人不理解,你一個月二百八十元,都花哪兒了?

王承書是這樣花的,每個月拿出200元交黨費,剩下的錢留給學術基金和幫助困難群眾,就是想不到用在自己身上。

多年高強度的工作,王承書被眼病纏上了,視力大幅下降,眼睛不停地眨。有人給她推薦特效藥,卻非常昂貴,她本能地拒絕了。看不清的字,就用放大鏡一個一個的看,看完和別人再認真討論。

隱身三十年的女科學家回國:我不能等著人家把中國建設好再回來


王承書先生滿頭銀髮仍在工作

1992年11月5日,陪伴了她一甲子的丈夫張文裕因病去世。臨終前,張文裕一再叮囑她要完成心願:畢生積蓄一分不留,全部捐給希望工程,不給子孫留下任何遺產。

一共多少錢呢?

僅僅13萬元。

1994年6月18日,燃燒了一輩子的蠟燭熄滅了,王承書離開了這片奉獻的土地。王承書遵從丈夫張文裕的遺願,將積蓄中的10萬元捐給了希望工程,在西藏高原建成了“文裕小學”;另外3萬元給了母校泉州培元小學,幫助建設了“張文裕科學實驗樓”。

在她的遺囑中,不僅把錢捐了出去,而且還捐獻了自己的遺體用於科學研究。

如果按照現在的審美標準,王承書長得並不漂亮,但誰有能否認她有一顆美麗的心靈呢?

曾經的同事給予她這樣的評價:“王承書先生,既有資格見愛因斯坦,又有資格見馬克思。”

05

一個人怎麼才算成功呢?

不是在世的時候,人前花團錦簇名利雙收,而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王承書評價自己,做人比較正派,是一個好人。但自己沒有真正做到一個好的共產黨員,原本還可以做得更多。

事實上,一個人羞愧的事情越多,越值得尊敬。

她曾寫下一個字條:無論在任何條件下,堅決完成黨交給我的任何任務,在必要時,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在大眾媒體上,王承書這個人似乎從來沒有出現過,走得時候也沒有激起多大的波瀾。

隱身三十年的女科學家回國:我不能等著人家把中國建設好再回來


但我們知道,那些為了新中國的腰桿能聽起來,幾十年隱姓埋名,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元勳們,曾用那原子彈、氫彈的一聲聲東方巨響,喊出了他們的最強音:此生惟願長報國。

這些中國脊樑胸懷之廣,見識之高,常人不及其一。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愛國科學家的故事,我們要堅持講下去,見賢思齊,當如是也。

王承書先生,千古!

203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