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溪縣大事記(1959年-1968年)

資溪縣大事記(1959年-1968年)

1959年

2月20日 資溪縣首次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召開。

3月24日 江西省省長邵式平和副省長汪東興來資溪縣視察。

資溪縣大事記(1959年-1968年)

8月24日 縣委傳達貫徹八屆八中全會精神,開展“反右傾,鼓幹勁,厲行增產節約”運動。在“反右傾”運動中,錯誤地批判和處分了一些黨員幹部和群眾。1961年11月18日,縣委成立甄別領導小組,對在“反右傾”運動中錯誤受到批判和處分的黨員幹部和群眾進行甄別平反工作。

9月初 資溪中學開辦首屆高中班,創辦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資溪分校。

9月14日 成立中共資溪縣委革命史編委員會,著手編寫《資溪縣人民革命鬥爭史)和《資溪縣誌》。

資溪縣大事記(1959年-1968年)

10月1日 全縣各界人士在縣城舉行盛大慶祝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週年。同時舉辦新中國成立10週年成就展覽,開始編寫《資溪解放十年史》。

12月19日 縣委在瀘陽公社開始整社試點工作,宣傳貫徹黨中央《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月底在全縣鋪開。


1960年

1月 資溪縣民兵工作先進單位和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在縣城瀘陽鎮召開,大會代表166

2月14日 召開全縣第一次科學工作會議,成立縣科學工作委員會。

2月15日 新華社15人下放高阜公社勞動鍛鍊。

4月 饒橋公社女民兵曾秋蓮赴京參加全國民兵代表大會。

資溪縣大事記(1959年-1968年)


6月26日 中國共產黨資溪縣第三次代表大會在縣城瀘陽鎮召開,大會代表151人(代

表全縣1117名黨員),實到125人,列席代表15人。

9月 中共資溪縣委成立“三反”整風領導小組,在全縣機關及社隊開展反官僚主義、反主觀主義、反宗派主義的新三反運動。

10月1日 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

資溪縣大事記(1959年-1968年)

是月 全縣機關精簡機構,共精減幹部224人,回鄉參加農業生產。

是年 馬頭山公社昌坪大隊獲國務院頒發的“杉木插條,更新造林”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1961年

1月22日 資溪縣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縣城瀘陽鎮召開,大會正式代表89人,實到86人,列席代表22人。

4月 開始宣傳貫徹《農村人民公社條例(草案)》(即六十條)。調整社隊規模,年底,全縣劃為1鎮13個公社2個場。

10月1日 中共資溪縣委成立退賠領導小組,對公社化後全縣“平調”的678192元分期進行退賠。


1962年

1月 全縣社隊基本核算單位下放,由以大隊為基本核算單位改為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

單位

4月 江西省人民政府撥款6萬元,修築縣城至株溪的公路

5月11日 下午3時許,遭9級颱風和暴雨、冰雹侵襲,毀壞廠房、民房238間和機械設備104臺(件),沖塌水陂、水庫7座,沖走木材1100餘立方米,受害小麥、油菜1500餘畝,全縣損失約計人民幣52.1萬元,災情一發生,縣委、縣人民政府領導立即奔赴受災現場,及時組織和發動機關幹部、學校師生、街道居民奮力救災,恢復生產。

6月 資溪縣支前委員會成立,領導全縣戰備支前工作。

11月 貫徹中共八屆十中全會精神,強調“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全縣開始部署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1963年4~5月,在4個公社21個大隊114個生產隊搞“社教”試點。1964年冬,“清工分、清財物、清帳目、清倉庫”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在全縣鋪開,7月,奉命中止。


1963年

2月 資溪縣計劃委員會和資溪縣物價委員會成立。

4月 全縣掀起宣傳、學習雷鋒的高湖。

8月20日 資溪縣復員、轉業軍人代表大會召開。

10月21日 召開資溪縣民兵積極分子大會,正式代表126人,特邀代表1人。

10月28日 資溪縣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縣城瀘陽鎮召開,正式代表110人,實到95人。

是月 成立資溪縣農業十年規劃領導小組,對全縣農業進行調查和規劃。


1964年

2月 中共資溪縣委作出《關於開展學習解放軍,實現革命化的決定》,在全縣掀起學習解放軍的熱潮。

4月 調整社隊規模,全縣由1鎮13個公社調整為7個公社。

6月 舉辦人口普查訓練班,開展第二次人口普查。普查結果,全縣共有11112戶、43188

人。

是年 南昌市一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500餘人下放資溪。


1965年

2月24日 中共資溪縣委召開四級幹部大會,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於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目前提出的一些問題》(即二十三條)。

3月 召開資溪縣貧下中農代表大會,成立資溪縣貧下中農協會。

4月 全縣首次舉辦拖拉機手培訓班,開始推廣使用拖拉機。

9月 召開全縣幹部大會,動員一批幹部赴外縣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是年 福州軍區在資溪設空軍基地留守處。


1966年

2月8日 資溪縣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縣城瀘陽鎮召開,正式代表109人,實到89人。

5月 中共資溪縣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

資溪縣大事記(1959年-1968年)

6月 揭批“黑幫”鬥爭,聲討“三家村”的極左行動在各單位開始,掀出一批所謂的“牛鬼蛇神”。

8月 貫徹中共中央《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即十六條),發動群眾開展“四

大”(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

第一批師生赴京接受檢閱。

9月 紅衛兵組織成立。紅衛兵走上街頭,進行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活動,大批文物古蹟遭到破壞,不少地名、人名、單位名也被“破舊立新”,改用新名。

資溪縣防空委員會和資溪縣防空指揮部成立。

10月 師生停課鬧革命,紅衛兵開始外出串連。

12月 資溪縣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召開。

修建紅衛水電站(後更名初居水電站)。1969年建成,裝機容量250千瓦。


1967年

2月 各單位造反派“踢開黨委闊革命”,開始全面奪權。

資溪縣“抓革命、促生產”委員會成立。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展“三支”(支左、支工、支農)“兩軍”(軍管、軍訓)工作。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字611部隊駐縣支“左”。

6月15~21日 全縣暴雨,降水量達207毫米,受淹耕地13457畝,其中3513畝遭受嚴重破壞,預計損失糧食310萬公斤。

是月 開始派性鬥爭,有的地方出現武鬥,撫州32111戰鬥隊來資溪搶劫槍支。

8月 許坊公社製造所謂“反共救國軍”一案。1973年9月,資溪縣革命委員會作出否定“反共救國軍”一案的結論。1974年4月,成立清查“反共救國軍”假案專案小組,1975年11月12日清查結束,資溪縣革命委員會為受害者平反。


1968年

2月20日 撫州專區革委會成立。

4月30日 資溪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內設政治部、抓革命促生產指揮部、保衛部和辦公室。

8月 工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校,管理學校,復課鬧革命,推行極“左”。

開展清理階級隊伍,開始進行極“左”的“三查”(查“走資派”的幕後活動,查暗藏的叛徒特務,查地、富、反、壞、右的破壞活動)運動,實行“群眾專政”、“群眾辦案”、“群眾定性”,大搞“逼、供、信”製造了一批冤、假、錯案,整死了一些人。

9月 開始動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插隊落戶。“文化大革命”中,縣內回鄉青年761人,外地下放來資溪的知識青年1129人(其中上海市669人,南昌市280人,撫州市136人,其他地方44人),名曰“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10月 大批幹部和教師及其家屬被以精簡機構之名下放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10~11月 全縣進行擴社並隊,由1鎮11個公社併為7個公社。

資溪縣大事記(1959年-196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