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知:我們為什麼發朋友圈,發給誰看?


早些天出差,發了個朋友圈,這幾乎是我的習慣,回城總會在深圳機場拍張照。興致高的時候,還會記錄一下行程中,那些有趣的人和事。

可這次我興致不高,但還是發了朋友圈。於是我就問自己:我為什麼發,發給誰看?

覺知:我們為什麼發朋友圈,發給誰看?

1.我們為什麼發?

我忽然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於是我去翻了一下我的微信朋友圈的前100條,彙總了一下大家都發了什麼內容:

我大體歸為三類:

生活類32條, 正經點說就是“日常家庭生活”的記錄,幽默點說就是“秀恩愛,撒狗糧,秀美顏相機”

業務類64條,正經點說就是“工作和公司產品”的展示,調侃點說就是“營銷朋友”;

知識類4條,好聽點就是“分享知識”,不好聽就是“顯擺知識”。

這三類我都發過,甚至有時候三類屬性弄成一條圈一起發,什麼屬性都帶一點,這可以叫全覆蓋,也可以叫不倫不類,哈哈。

發生活類朋友圈的目的是說明:我很強,我很好,我很有趣……

發業務類朋友圈的目的是廣告:來買買買……

發知識類朋友圈的目的是分享:我在裝逼,快點贊………

覺知:我們為什麼發朋友圈,發給誰看?

2.給誰看,有沒有用?

先說業務類,其實在朋友圈做廣告的效果很差了,因為任何一個產品的紅利期都應該是初建立的時候,比如微信剛推出朋友圈的時候,造富了一批公眾號和微商;比如微博頭條剛出來的時候,塑造了一批文化IP;比如鬥魚抖音剛出來的時候,火了一群直播主播;

所以做業務廣告的兄弟姐妹們,真的想火,務必盯住那些新興的互聯網產品,比如邏輯思維的知識城邦,會火的。原來的渠道,偶爾打打卡就好,因為沒有新流量,一直消耗原流量,發多了反而會被反感。當然除非你能發的像我這麼有“水平”,哈哈哈,自戀是我的本性,沒忍住,抱歉。

可以留言了,隨便噴,我生氣算我輸。

再說生活類,這個目前來看,還是有用的。因為朋友圈的本質應該是生活類的分享,每個人都在這裡呈現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告訴這個被鋼筋混泥土包圍的世界,我們還活著;告訴那些在遠方的朋友和親人,我們活的很好,不用擔心;告訴這個此刻可能就躲在角落裡哭泣的自己,我們還有很多關注點讚的朋友。

可惜從我粗略的統計數據上看,業務類已經是生活類的兩倍了,還是在我屏蔽了許多純業務的微信下統計的,所以我大膽預言:微信的朋友圈要廢。也許未來會有一個新的朋友圈交互方式,那裡只有生活。

知識類,這個純沒用,換個地吧,其實我已經換了,這會還在微信上發,是因為好多人沒這個習慣,學知識、分享知識還是上得到吧……

覺知:我們為什麼發朋友圈,發給誰看?

3.是真相,還是假象?

但憑本心,不一定對,我回答這個問題:假象遠遠超過真相。

為什麼?

因為有美顏相機,拍出來的已經不是我們本來的樣子,如果是真相,你還會拍嗎?

因為這個社會功利,弱肉強食,我們只是一隻尋求地位的猴子,不敢向別人示弱。

因為這裡有記錄,朋友圈會留下證據,我們要證明我們是好的,我們是正義的,家庭是美滿的。

艾小羊的書上告訴我,刷朋友圈其實是在看別人生活的故事,但我刷出了劇本的感覺。

所以一切皆是虛妄,我們很少甚至根本不會拍自己的素顏,我們不願意或者不敢展現自己的懦弱,我們用記錄美好來掩蓋當下真實的悲傷。

所以一切都是投射,分享跑步的其實不愛跑步,分享知識的往往缺乏知識,分享生活的通常並不懂生活,分享賺錢的往往不賺錢……

與其寫劇本,還真不如賣廣告好了,還真實些。


作者語:我沒有高尚到,摘清自己,所以我大部分時候也是寫劇本的人,只是偶爾真實,比如當下。寫這個讓我想起了寫日記,為什麼中學時代的日記本都要帶鎖,因為真實;我也想起了電影《邪不壓正》裡評價蔣委員長寫日記的臺詞“下賤”,為什麼這麼不正經,因為虛偽。

朋友圈就是這樣,當我看到的假象比真相多時,我就越來越覺得一切都是假的……不是你我喪失了判斷力,而是我們懶得去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