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後面的臉譜


口罩後面的臉譜


口罩後面的臉譜


如果在2020年初走出家門的話,最容易看到的肯定是口罩,最難看到的是臉,可是恰恰是在這最難看到臉的時候,讓我們不小心把一張張臉看得比平時更加清楚一點。

我也不太記得這一張張臉對應什麼樣的名字,我姑且言之,看官們姑且聽之。

真正感覺到事態嚴重,是一位一張老人的臉出現在一個每天都會刷的叫✘✘頭條的APP上,這張臉還是03年經常見,17年不見 這張臉明顯的老了,神色疲憊,凝重。同時傳達給我們一個很不好的消息“人傳人”,看到這張臉,有一種很難表達的感覺,心想事情比我們想象的嚴重的多,同時也感覺到些許安慰,些許踏實,還有一些不忍心。

第二張臉是一張不熟悉的臉,據說是業界大拿,曾自嘲“逃兵”,他的著名論斷是“保守估計,此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規模最終可能會是SARS的10倍起跳。我經歷過這麼多,從沒有感到害怕過,大部分可控制,但這次我怕了。”心懷僥倖的我還是覺得這種說法一點危言聳聽,事到如今覺得自己欠他一個道歉,欠就欠著唄!我還能幹嘛?

接下來的一些臉就沒怎麼看見了,視力不好,但聽到打臉的聲音,那“啪啪”的啊!巨響!“不信✘,不傳✘,不人✘人”還有什麼什麼會來著?什麼“口罩”什麼“蔬菜”什麼“3M”“領導”,過年也沒聽到放鞭炮的聲音,聽聽這“啪啪啪”的響,大小也是一個樂子,居然莫名其妙的還有些喜感。

本來不善於,也不關心演藝圈的事,懶得看更不想說。但是有個胖胖的唱歌的,著實還是挺讓人感動,不是說她做得有多好,那郭德綱的話說就是“同行們的襯托”,然後這種新聞下邊總是會有一串捐款藝人的名單,有時候還會有金額,也沒看,還真沒怎麼關心。看完這種新聞後總會跟著推一堆什麼某某某藝人出國避疫的新聞出來,很煩,哪怕心中不滿,也拿人家沒辦法不是?還不如眼不見為淨。

第一次知道“吹哨人”的時候,他已經死了。所有人都為他驕傲,不管你是醫生還是80後,也不管是不是中國人,其實我們驕傲的是“生而為人”。

其實一個大事件的背後總有好多的小人物,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臉,儘管有時候不是很起眼。他們可能是醫護,可能是軍人,可能是拿到工錢轉手就全部捐出去的“兩座山”醫院的建設者,也可能是騎著電馬兒送病人去醫院的快遞小哥,或者是你家樓下,小區門口的志願者,當然還有往電梯按鍵上吐口水的“夕陽紅”……

還有一些臉也是我們看不見的,比如微信群了賣口罩的微商,其實他們也賺不了幾個錢,滿世界採購口罩捐贈回國的那些人,封城後流落在武漢的人,還沒有確診就已經死亡的那些人……還有很多張臉,我也說不完了,每一張臉都各有各的臉色,各有各的故事。

也許還有一段時間口罩會擋在我們的臉,但是口罩不可能一直擋住我們的臉,當有一天,我們摘下口罩的時候,也許每個人都臉上多多少少都會留下一些勒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