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也許我們不是“孝子”,只是“順子”

今天刷抖音,無意間刷到一箇中英混血的小朋友介紹“孝順”一詞,我有一瞬間的失神,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兩個字,我居然從來沒有細細思考過有什麼深層次的含義,讓一個小朋友提醒,深感汗顏。

說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指侍奉父母長輩,“百善孝為先”、“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二十四孝”都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文化,似乎沒提“順”,那順呢?說文解字:順,理也。指梳理,使其有序,這兩個字在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太多個瓜葛,隨著新文化運動開始後,白話文開始推廣,這兩個字開始搭檔,代表“孝”這一字的含義,那我們對“孝順”的理解是否能足夠深刻呢?

孝順,也許我們不是“孝子”,只是“順子”



  • 孝順不等於順從

現代漢語詞典:孝順,贍養父母盡心盡力,遵從父母意志。

這裡解釋多了“遵從父母”,大部分人也是這樣做的,父母說該吃這個----好,父母說不準早戀----好,父母說考公務員----好,父母說該結婚了----好......我們早已習以為常,這似乎是骨子裡的東西,要是身邊有不服從的人,雖說現在的開明程度不至於戳人脊樑骨罵不孝,但是總歸有幾分不好言說的佩服,我毫不懷疑父母的出發點,他們總結所有經驗試圖讓我們找到捷徑,但是時代在變,社會也在變,他們的經驗我們無法復刻,我們的感觸他們也不一定深有體會,故而有了“親情綁架”的說法,話雖有點絕對,但是不無道理,對於父母的建議,真誠的感恩,冷靜的甄別,目的都是一樣,只要結果是好的,事後解釋清楚,怪罪也應該是不會的。

孝順,也許我們不是“孝子”,只是“順子”



  • 孝順和教育

說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人的品性養成跟家庭氛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父母想要孩子孝敬,如果自己做不到孝敬父母,恐怕是奢求,其實不光是孝敬父母,任何良好品格的養成,父母都是關鍵,每一個熊孩子都有個熊家長不是沒有道理的。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同時孩子也是父母的鏡子。

孝順,也許我們不是“孝子”,只是“順子”



  • 孝的含義

“孝”是一個複合概念,根據《禮記》、《孝經》等文獻的記載,孝,不單單指贍養,還包括了陪伴、尊敬、勸諫、繼承、全身、發揚等方面,還與忠君、敬職、誠信等有密切相關。

我們只說跟父母有關的:

贍養,提供物質生活,不用贅述;

陪伴,“父母在不遠游”,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要陪伴父母,但是總有不得已的時候,所以至聖先師還有後一句:遊必有方,跟父母說清楚,做好安排,不讓父母擔心;

尊敬,參考郭麒麟在郭德綱面前的表現,與長輩交談時,正襟危坐或者恭立一旁,忌大聲喧譁、語言粗俗,情緒、行為要隨情況變化而調節,比如說,父母遇到不開心的時候,你不能嘻嘻哈哈,父母生病了,你不能燈紅酒綠;

勸諫,父母也有做錯的事時候,你不能坐視不理、包庇縱容,有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家耳熟能詳,其中三分之一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繼承,狹義的指子承父業,以前國營單位還比較時興,這幾年少了很多,孝字怎麼來的,老字取上半部分加子字,子承父志,這是廣義的;

全身,“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參考哪吒,因為削骨還父削肉還母被視為大逆不道,用部分功勞相抵才封神;

發揚,“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第一和第三是上文說的尊敬和贍養,第二點不能讓父母受辱,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子女有出息,父母也光榮,這個大家應該深有體會,光宗耀祖、光耀門楣大抵應如是。

孝順,也許我們不是“孝子”,只是“順子”




寫在最後

佛家說:不孝父母、諸事不順;又說,一切不順、皆因不孝。這樣,孝順又合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