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大遷移》你的知識之所以匱乏,是不知道這幾點

《知識大遷移》你的知識之所以匱乏,是不知道這幾點

有一次在和朋友聊平臺運營的時候,朋友說了一句,你怎麼什麼都知道?我說,我也是在網上搜的啊。正如《知識大遷移》中所說的一樣,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所有的學習好像都失去了意義。因為只要有網絡,你想找的信息,網上幾乎都能找到。但是什麼信息對我們是有用的,我們又該學習哪些知識呢?哪些知識能幫助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呢。

美國作者威廉.龐德斯通在《知識大遷移》中,告訴我們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走出思維方式的誤區,破解信息技術對自我認知的誤導。教我們如何利用現有的技術,快速地瞭解到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終身學習,收穫更多的知識紅利,讓我們的生活更富有、更幸福。

《知識大遷移》你的知識之所以匱乏,是不知道這幾點


達克效應:越是無知的人反而無法認知自己的無知

《知識大遷移》中講了一個笨蛋劫匪惠勒的故事,他在臉上抹了檸檬汁,認為這樣攝像頭就拍不到他的臉了。他知道檸檬汁可以做隱型墨水,於是做了個實驗,在臉上抹了果汁,並用相機自拍,但沒有拍到自己。


因此他以為當他把檸檬汁塗到臉上後,就能躲過攝像頭。惠勒進了監獄,成為世界上最笨的劫匪之一。這種現象被稱之為達克效應,意思是最缺乏知識和技能的人反而最無法認知自己的這種欠缺。

信息時代讓我們能更方便快速地獲得信息和知識,但同時讓我們變得無知。過於依賴網絡,只要打開搜索引網擎,你會看到五花八門,而且很可笑的屬於常識性的問題,過度依賴網絡搜索,並把網絡上的信息當作標準的答案,用來解釋自己遇到的問題。

我們在朋友圈也看到的一些“轉發這條信息,某通信公司會給你100元話費”。又如每年都見過的“今天騰訊公司週年慶,轉發5個群,微信自動送紅包給你”等等這些虛假的信息。但是這樣的信息,依然有人相信,而且深信不疑。這樣的信息對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沒有半點幫助,還會讓我們的智商退化,看起來有點傻。

越來越容易獲取的信息讓我們的大腦懶於思考和記憶,並盲目關注一些錯誤的信息,讓我們 很難意識到自己對哪些事情是無知的,對知識的曲解會影響我們的選擇、行為和觀點,讓我們變得愚蠢。

《知識大遷移》你的知識之所以匱乏,是不知道這幾點


對的知識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並變成錢

真正有用的知識可以升級我們的思維,並解決我們的問題,幫助我們賺到錢。

我的寫作導師鏡姐就是這樣。她在最初開始學習新媒體寫作的時候,看到很多人在寫雞湯文投稿,賺稿費。因此鏡姐也報了班,跟著寫作班一起寫雞湯文、情感文。


但是她發現,寫雞湯並不能解決別人的問題,頂多只是和讀者的情緒上產生了共鳴,對讀者的成長沒有幫助,而且對自己的成長也沒有幫助。寫再多的十萬加爆文,也只是曇花一現。


因此,她停下來,去閱讀,寫書評。只寫了三個月就被出版社邀請出書。並且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建立起了自己的知識體系,開成了一系列的課程,通過教學員寫作,實現了知識變現,同時樹立起了個人品牌。

如果我們要做到鏡姐這樣,前提是我們要學會去甄別哪些信息是對我們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信息。這些信息對我們的成長有不有幫助,能否提升我們的個人價值,而且這些價值能充實我們的大腦,提升我們的收益。


《知識大遷移》你的知識之所以匱乏,是不知道這幾點


我們應該如何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找到對我們有用的知識,並讓它變成我們的財富呢?

首先,要找到和自己工作或生活相關的知識,先獲取你容易理解掌握的知識。

怎麼理解呢?如果你是一名家庭婦女,突然間想成為一名醫生,這樣的知識是不是很難接受呢?但如果你只是想成為一名做飯達人呢?是不是就容易很多。學習知識從易到難,先從自己的能力圈開始。


那麼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識呢?《知識大遷移》中有這樣一句話:有一樣東西你沒法上谷歌搜索,那就是不知道自己應該搜索什麼。想要獲取知識,你只要知道關鍵詞就行了,比如你想學做飯,想學什麼呢?學麵點,還是學習做菜?做湘菜還是粵菜?有了這些關鍵字,就可以在搜索引擎上搜到你想要的信息。

二、選擇平衡理性的知識和信息獲取渠道,在事實的基礎上思考

這個知識和信息是正確的嗎?是可以實用的嗎?我們在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時候,要帶著批判性的思維來思考。發現一個新知識不要盲目地相信和採用,而是要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或是一些權威的理論,和他人的觀點,綜合進行分析,再看這個信息和知識是否可以為我所用。

正如疫情中,網上有信息說雙黃蓮口服液有抑制病毒的作用,結果一夜之間,雙黃蓮口服液遭到哄搶,而且連網上的獸用雙黃蓮藥品都賣斷貨了,這是典型的不加思考的盲從行為。

疫情已經兩個多月了,到今天,全世界都沒有可防可控的藥物來抑制病毒。只能通過輔助治療的手段,增強人體免疫力,幫助病人自痊癒。如果我們稍加辨別,就不會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去藥店搶購雙黃連口服液。

《知識大遷移》你的知識之所以匱乏,是不知道這幾點


三、儘可能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互聯網時代,我們沒法把自己的職業身價定義為特定的種類。就像疫情下的老師們,教書育人一輩子,誰又曾想,在這個疫情爆發的時候,自己又成了網絡主播呢?不少老師在朋友圈調侃:“萬萬沒想到啊!”網絡授課,怎麼講課,怎樣和學生互動,怎樣檢查作業,怎樣考試,都需要學習。

而依託網絡發展副業的更是如此。每一個寫公號的個人寫作者,哪一個不是身兼數職呢?既是寫作者,同時也是編輯,還是運營者。就像鏡姐做閱讀變現,她不僅會寫作,會閱讀,還會社群運營,編輯,企業管理,職業規劃,演講等等多種能力,她還是自己實體公司的CEO。很難用一種身份標籤去固定她的身份,同時也正是這些多樣化的技能成就了今天的鏡姐。

要想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有一樣專業能力的基礎上,儘可能廣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因為知識越多,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而且獲得財富的機會就越多。這些知識你不必每一個都修煉成專業的能力,但至少知道它們是怎麼回事,知道從哪裡找到他們,知道擁有這些知識能力頂尖的人在哪裡,這些知識也能為你服務。

古典曾在《躍遷》這本書中也提到過,聯機大腦。互聯網時代,最需要的不一定是學習,而是知道知識在哪裡,通過網絡聯機到最強大腦。比如你是一位企業家,需要一些編程很厲害的人,那至少你要知道編程的基本概念,並且知道什麼樣的軟件產品是好的,什麼樣的是不好的。知道從哪找到更專業的編程高手,並讓他們成為你的團隊,為你所用,那麼,也是可以曲線救國,通過知識實現變現的。


《知識大遷移》你的知識之所以匱乏,是不知道這幾點


聯機學習,成為終身學習者和知識變現實踐者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需要學習。因為世界變化太快,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淘汰。而且多一些知識,讓生活更美好的機會就更多。就像疫情當下,口罩奇缺的時候,買不到,就自己做,可以在網上找到如何製作具有防護功能的口罩的方法,接下來就是材料加雙手就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

所以知識隨處可見,就看我們的需求在哪裡?想要什麼?都可以通過網絡找到我們想要的知識。我們要做的,是多學習,保持獨立思考,養成批判性思維,甄別對我們有用的知識。然後聯機學習,成為終身學習者,和知識變現實踐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