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釋放消費熱情應防疫在先

背景鏈接

2月24日是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的日子,很多人習慣這天剪頭髮。疫情期間,在相對封閉的理髮店扎堆顯然不明智。預見到這樣的消費需求和風險隱患,北京市提前幾日就發佈了理髮店服務指引,提出建立顧客預約制度、避免人員聚集等,平穩度過了這個理髮需求集中釋放的日子。與之相比,最近不少地方爆出的扎堆購物、聚餐、逛景區,就明顯疏於引導防範,屬於管理失職。

申論熱點:釋放消費熱情應防疫在先


公考角度中公解讀


[提出觀點]

社會蘊藏著巨大的消費熱情是好事,一旦疫情結束,強大的消費需求將成為拉動經濟迅速恢復的引擎。當前,我們不僅要抗“疫”,還要不失時機地提前謀劃一系列積極擴大國內有效需求的措施。

[綜合分析]

近日,多地已下調疫情應急響應等級,各地生產生活秩序正有序恢復。如何在牢牢控制住疫情風險前提下確保恢復生產經營,滿足群眾的消費需求,既考驗企業和民眾的防範意識,更考驗政府部門的管理智慧。

但是,推動復工、釋放消費熱情不能一“開”了之,只是允許商家開門,不做任何引導和管理,更不能不分時間地點,讓消費者自己跟著感覺走。有些事項,商家和消費者很難預先想到,政策應該制定在前,做到防疫在先、有序開業、科學細緻、確保落實。只有共同築牢抵抗疫情的高牆,同時精心謀劃,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才能贏得防控與發展的“雙勝利”。

[參考對策]

首先,推動復工、釋放消費熱情要指導企業科學制定復工復產方案和應急預案,把工作抓細。最近,北京市編髮了47個行業指引,除了理髮店,還涵蓋醫院、加油站、餐廳、商品交易市場、景區、飯店等消費者常去的場所。各地都應該結合實際,按照行業,甚至細化到每家企業,制定切實可行的復工防控方案,對消費者階段性集中釋放的需求給予科學細緻引導。例如,一些景區、商場對猛然出現的扎堆消費現象採取的分流、限流、加強防護提示等措施十分必要。

其次,推動復工、釋放消費熱情要實事求是,根據實際需求推進,把工作抓實。近期,各地全力推動復工復產,總體情況是好的,但個別地方也在提高復工率上出現形式主義。比如,一些商家所謂的 “復工”就是派一個人坐在店裡守著,無法備貨、無法提供服務。事實上,提高復工率不能成為數字統計,而是商家實實在在地開業。如果商家有復工的內在需要,就要在做好保障措施的前提下幫助、支持其復工,如果商家自己都沒有做好復工準備,就不要“被複工”,否則既浪費資源,也平添風險。

第三,推動復工、釋放消費熱情,還需要政府部門把相應的政策保障、政策引導抓緊抓好。比如,疫情期間餐飲業的堂食消費者減少,線上的外賣需求卻成倍增長。此前沒有開展外賣業務的餐飲企業要轉型需要申請一系列資質。這就需要市場監管總局專門出臺意見,提出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簡化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流程。

經濟日報: 釋放消費熱情應防疫在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