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似錦和樓山關吃相相似,都是貧窮的後遺症——飢餓思維

房似錦和徐文昌在之前有句對話,徐文昌問她怕什麼?她說怕餓!

而“怕餓”“怕窮”真的貫穿整個劇的始終,房似錦沒有撒謊,她的原生家庭和坎坷成長已經證明她和徐文昌對話時她真的很坦誠。

房似錦和樓山關吃相相似,都是貧窮的後遺症——飢餓思維

這部劇裡,還有另一個人怕餓,那就是樓山關。房似錦早餐2份,包子4個,豆漿2杯都能下肚,食量驚呆了同事。而樓山關長時間的吃白飯,吃同事給的菜,節省到吃榨菜的行為,也是證明“因窮及餓”。

房似錦和樓山關吃相相似,都是貧窮的後遺症——飢餓思維

樓山關之所以能和房似錦成為師徒,是因為出身相似,同病相憐。貧窮真的會讓人飢餓嗎?答案是:當然!

房似錦和樓山關吃相相似,都是貧窮的後遺症——飢餓思維

為“食物”丟了其他的東西

人類捕獵動物,也用了這種飢餓思維。民間有一種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塊木板上挖兩個洞,剛好夠猴子的手伸進去。木板後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見花生,就伸手去抓。結果,抓了花生的手緊握成拳頭,無法從洞裡再縮回來,木板成了一塊活生生的枷鎖。猴子就這樣緊緊抓著他的花生,被人輕而易舉捉去。可憐的猴子!它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它太缺食物,把食物看得太重了。還有我們農村在抓麻雀的時候,也是用個簍子,當麻雀吃食時,一扯繩子,就抓到麻雀。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房似錦和樓山關是食物鏈最低端的人群,所以房似錦和樓山關拼命的賣房,他們只能靠身體努力賺錢來獲得財富,而他們卻又因為家庭留不住財富,又埋頭拼了命的的賺錢,陷入了死循環。


房似錦因為為了賺錢,賣房給知否小姐被闞太當眾打臉,闞太用法律武器追回房子,也讓她佣金被退回。這就是因為太飢餓,所以飢不擇食。而樓山關節儉過度,長期吃同事的,自己又很摳不請同事,這樣在人脈和職場進步上,其實很難的,樓山關是隻吃進不分享,也會丟失尊嚴被人看不起。


他們的眼光被貧窮限制,思維被貧窮限制。在小區相親會里,他們都因為200元的費用使勁地吃,他們共同的觀點是:吃回本。這類人在社會的競爭上,其實挺難達到自己想要的理想狀態。


在劇中另兩個人,是曾經的窮人,現在的富人。一個是飼料大王林茂根,發家了也只是一個暴發戶,對香公館這種文物級別的房子,他也只是想滿足自己貧窮時被看不起,富裕後的炫耀和而已,哪裡能有眼光懂得這房子更深層的意義,從他對房似錦的跳單行為,也足以見他是個奸商。

房似錦和樓山關吃相相似,都是貧窮的後遺症——飢餓思維

而另一個闞老闆,從老婆和他白手起家,到富有了就開始亂搞,這樣的人家是富不過三代的,他本身不具備長遠的眼光,不用三代在他手裡就可能因為聲譽而走下坡路。


房似錦和樓山關吃相相似,都是貧窮的後遺症——飢餓思維

貪吃,貪虛榮,貪美色,都是行為對思維貧窮的反彈報復。


有原則的“吃”才不會撐著

窮,“極也”。貧窮萬事休,貧窮對精神上的損害,會從物質匱乏連帶到精神匱乏。窮者多刻薄,例如潘貴雨。但是也不能全部否定。房似錦和樓山關身上也有優點,那就是頑強的生存意志。


他們在努力的拜託階層束縛,但是更多是要思維改變,而思維的改變是需要時間,和脫離原本的階層人群,而房似錦和樓山關還在“活下來”的階段,他們如果想要有更好的未來,首先還是要讓自己“不飢餓”!


房似錦和樓山關,只是在努力走出貧窮的那一群人。改變命運的路上,還有更多荊棘要斬,更多肚子要填滿,不僅僅是果腹食物,更是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