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仙境今何在,世外桃源為哪般

人間仙境今何在,世外桃源為哪般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用清新、飄逸、恬淡的筆觸,描繪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桃花源。這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人們自由祥和,恬然自得,景色迷人,讓人神往。

後世受他的啟發,尋找桃花源一千多年,不過千百年來,人們都曾未找到過它。

上到皇帝,下到書生,無不對世外桃源充滿憧憬,至今那些被人們認為是桃花源的地方,都是風景怡人。


人間仙境今何在,世外桃源為哪般

桃園水溪

湖南省有個桃源縣,是否與桃花源有關無從考證。其西南十五公里,有一個依山傍水的山村,喚作水溪。

水溪面對沅江,背靠武陵群峰,境內有參天古木、繁茂修竹、石階曲徑、亭臺碑坊、、、

溪的右側,是一片茂密的桃林,在桃花盛開的時候,如胭脂色的雲錦一樣芬芳豔麗,令人陶醉。

桃林深處,有一座“窮林橋”,走過它,遍地的菊花映入眼簾,圍繞著環廊建築。

不過桃園水溪雖好,卻不具備“良田美池桑竹、往來種作”的條件。


人間仙境今何在,世外桃源為哪般

漵浦龍潭

據考,龍潭所在的桃源地區在漢代時屬武陵郡,它在沅水下游,而沅水上游的洪江、中方、漵浦一帶,那時也屬於武陵郡。

沅江有一條支流,叫錦溪。溪水清澈見底,從水尾處到龍潭有二三十里的路程。陶淵明曾說捕魚人沿著溪水行進,不知不覺就會忘記自己走了多遠,也許正是因為世外桃源與捕魚的地方有相當距離。走到錦溪的盡頭,就是夾在兩座山之間的一個險隘,似乎也印證了《桃花源記》裡“水源盡處……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的描述。

龍潭自古以來就是產桃之地,而且這裡的古佛山和白馬山的老林中依然能找到野生的桃樹,可以想見當年這裡桃花滿樹、落英繽紛的情景。

這裡土地肥沃、水系縱橫,非常符合桃花源“良田美池桑竹、往來種作”的說法。


人間仙境今何在,世外桃源為哪般

《桃花源記》中說,“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漵浦縣誌》記載這裡在漢以前叫義陵郡,到了漢初改為武陵郡。在漢朝建立之前,漵浦平原一帶已被秦人佔領。秦人與蠻夷人發生過戰爭,並將後者驅逐進了山林中。從《後漢書》中也可以知道,“武陵”地名的由來是因為當地人用“止戈為武,高平為陵”的來表達對和平生活的嚮往。那麼,龍潭這個地方不正是最適人居住並可以隱蔽的一個好去處嗎?


人間仙境今何在,世外桃源為哪般

湖南武陵地區除了桃源縣之外,目前人們最為熟知的還有天子山自然保護區,所有的這些景觀無疑成為了陶淵明構想桃花源的原型。

陶淵明儘管在《桃花源記》裡描寫了桃花源的樣子,卻沒有告知人們它究竟在什麼地方。桃花源到底在哪裡,是真正有這樣一個地方,還是詩人美好的願景,想象出來的“烏托邦”。

也許真正的桃花源隱藏在某個大山深處,等待人們去尋找。

可是,千百年了、、、


人間仙境今何在,世外桃源為哪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