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這些條件的人 才會喜歡“功利”的世界

1

說起功利,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個“貶義詞”。

為了防止被別人說太功利,對所有事情都表現的的很淡然。

升職了不爭,漲工資的名額不搶,

想去給自己爭取利益的時候,

心裡想的竟然是別人會不會“那樣”看我?

於是這部分人就強行壓抑著自己的慾望,

抱著反正也不會得到的更多,就不在付出更多,

因此變成了沉沒的大多數,也就是“透明體”。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

功利的人幸福感更高,

因為他們敢於要求為自己爭取。

想想平時上班時加班的你,捱罵的你,為了改方案熬夜的你,

在月度績效評審表自評的那一塊,你敢給自己評個100分麼?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謙虛,

於是每次給自己的評價,

不能太高,怕被問這麼高的分你是否實至名歸;

又不敢太低,太低了影響整體評價;

所以最安全的分數就是80-85分,

這樣不會被別人質疑,自己也會心滿意足。

其實這種評分標準,剛好透視了你的不自信。

有些人,即使學習成績和工作業績都不是100分,

但是也依然會給自己打出高分。

他們的理由是:

在你眼裡我還不是最好,但是在我已經努力到精疲力盡,

所以我要給自己一個獎勵,因為下階段我會更好。

你可以給我打出你心裡的分數,但是我給我打的,就是高分。

你看,為了得到高績效,他們“不擇手段”,

但是反過來想想,我們要不要為他們的有自信鼓掌?

愛因斯坦說,自信是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

曾經有人對馬雲說:我佩服你能熬過那麼多難得日子,

然後才有今天這樣的輝煌,你真不容易,換成我,早就瘋了!

馬雲回答說:熬那些很苦的日子一點都不難,

因為我知道它會變好,我更佩服的是你,

明知道日子一成不變,還堅持幾十年照常過,

換成我,早瘋了。

成功前的馬雲,在天時地利人和上完全不佔優勢,

但是一份自信,一份對未來的相信,

他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普通人也是這樣,你要先自信,

否則只能把自己困在自己的舒適區,完全沒有成長。

所以,自信的人才會喜歡功利的世界,

因為他們會為自己創造更好的前景。


滿足這些條件的人 才會喜歡“功利”的世界


2

成功人士,伴隨著自信的特質還有一樣:

努力。

只有努力的人,才會越喜歡功利的世界。

因為他們認為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就算沒有金錢名利上的回報,

積累經驗厚積薄發,為未來奠定基礎也是一種回報。

那些不想努力的人,更希望這個世界更加的公平,

比如,吃大鍋飯,所有人都有飯吃,哪怕不幹活;

比如拉低貧富差距,富的人不要太富,

這樣就可以窮的理直氣壯;

再比如,工作中最好以年齡做為升職的重要考核指標,

那樣即使混日子,到老了也能升職加薪...

越是不想努力的人,越希望人人平等。

只有不甘於現狀,想要獲得更多的人,

才會要打破這樣“公平”,

他們對平庸嗤之以鼻,

他們覺得只有全力奔跑,才能不負此生。

我認識的一名寫作老師,

曾經只是一個普通的工廠工人,

然而她對寫作充滿了熱情,

於是下班之餘苦練文筆。

後來她發現上班工資太低,還耽誤她的寫作時間,

索性辭職,全職寫作。

這一決定全家肯定是不同意的,

但是她堅信,寫作是她改變命運的機會。

失業期間,她從早寫到晚,

退稿信遠遠多於錄用,

雖然會灰心,但她依然堅持,

這麼一寫就是十年。

如今她已成為知名講師,

有人問她,當初是什麼支撐你寫下去的?

她毫不猶豫的說:稿費啊!

她說,金錢就是最好的動力,

不要覺得愛錢就很功利,很現實,

很多人都愛錢,但是他們並不富有,

原因是什麼?是不願意付出。

如果努力就有金錢的回報,那麼不努力還幹啥?

相信人人平等嘛?

當然,人人平等是最大的謊言。

人生來就不平等。

有人生來富足,有人生來貧窮,

有人擁有絕世容顏,有人生來四肢都不健全...

這些都是不平的等的。

那些有功利心的人,就非常明白這個道理,

正因為不平等,他們才要用努力去超越更強的人。

他們都有明確的目標。


滿足這些條件的人 才會喜歡“功利”的世界


3

所以,功利的人,往往目標性很強,並且懂得堅持。

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並且不會因為一些外界的原因去改變。

即便有一些不如意,他們也不會動搖自己的最終目標。

小貓釣魚的故事我們都知道,

蝴蝶來了它去捉蝴蝶,

蜻蜓來了它去捉蜻蜓,

都沒捉到又抱怨自己釣不上來魚。

這像不像頻繁改變目標的你?

沒有長性,從不積累。

幾年過去之後,發現自己還在原點。

就好比現在的股市,

美國股市熔斷,國內股市一片綠意昂揚。

有些人急的跳牆,有些人則安然處之。

你有沒有發現,

有時候買了一隻股票,賺了一些前後,

發現它在下跌,還會繼續加倉,

後來因為外界原因,這隻股票繼續下跌,

沉不住氣的人馬上止損。

之前賺的反而都賠進去了,

等過了一段時間再看,

那隻股票已經翻倍了。

很多人自嘲說,一買就跌,一賣就漲。

折騰來折騰去,反而白折騰。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兩句名言:

我買的不是股票,而是一個公司的未來。

一個公司的未來,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清。

如果中途不斷改變目標,相信巴菲特的財富積累也會隨之打折。

我們普通人也是一樣的,

工作生活中,不斷的切換目標是會讓自己疲憊不堪,

不如選擇做長遠的有巨大價值的事情,

一直堅持下去,成為長期主義者,

最後才能成為受益者。


滿足這些條件的人 才會喜歡“功利”的世界


功利用得不好是“貶義詞”,用好了則是勵志語。功利的背後就是在告訴我們努力、堅持、自信都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如果你要變的更好,適時的功利也是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