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起文化底蘊,誰也比不上這兩種文玩?

“文玩”這個詞在前幾年可是大火特火,18年雖說差點事,但是前幾年那會街上10個人至少有6個人是戴著各種文玩,金剛菩提、龍眼菩提、星月等,帶的人是越來越多,當然也有人問這麼多文玩,真正有底蘊的文玩就那麼幾種,其他的是不是炒作起來的?


論起文化底蘊,誰也比不上這兩種文玩?

你聽著這話是不是覺得不靠譜,目前的文玩哪一種是沒有歷史的,隨便拎一種出來就能說出它的故事,例如紫檀是皇室專用木,動不動就拆房老料,金剛菩提是“溼婆神的眼淚,綠松與越王勾踐劍的傳說,星月菩提會帶來智慧,文玩葫蘆誕生始祖的母體,是真是假我們暫且不表,光看這故事,也夠人胡吹一通。

論起文化底蘊,誰也比不上這兩種文玩?

至少對於我來說,文玩底蘊這詞吧,我覺得是沒有固定的標準的,文玩底蘊都是隨著時間發展慢慢積累起來的。不同的人對文玩底蘊的看法也不同,但是真是要論起這文化底蘊,我倒是覺得這兩種實至名歸(個人觀點),你們覺得心目中哪一種文玩是有文化底蘊的也可以分享給大家聽喲!

論起文化底蘊,誰也比不上這兩種文玩?

核桃

說真的說起文玩底蘊,我第一時間在我腦袋裡呈現的就是核桃了,可能是受到那一句老北京貝勒爺有“三寶”:核桃,扳指,籠中鳥俗話的影響吧,但是很多人認為核桃是被炒作起來的,在前幾年文玩核桃基本都是萬元戶,但是發展至今,經過市場打洗牌,很多人認為文玩核桃垮掉了,因為市場賣的核桃有些低到幾十塊就能買到,對於垮掉這點,我並不覺得它是垮掉的現象,當數量太多時,價格自然會有所下降,供大於求嘛這是不變的規律。當然也不像前段時間某訊新聞報道的10塊錢一對無人問津,話說玩核桃的都知道,十塊錢一對的核桃給你你要嘛?放哪都佔地方。

論起文化底蘊,誰也比不上這兩種文玩?

再來說文玩核桃炒作這一點,我覺得一件文玩說是炒作,說的就是它歷史不長,突然間火起來的才算炒作,但文玩核桃可不是突然間大火起來的,文玩核桃的歷史長遠到我從書中還是網上都沒有辦法去考證。只是有不確定的說法,一種是從漢朝時期核桃開始當做把玩用品,並且主要是依據出土的徐州漢墓石刻畫像“戲丸圖”。

論起文化底蘊,誰也比不上這兩種文玩?

我們最常聽到文玩核桃的文化底蘊應該是清朝那時候吧,乾隆皇帝就是最出眾的代表,那任職期間帶動了無數人對核桃的喜愛,也出現了不少表達對核桃喜愛的詩句,其中就有“掌上旋日月,時光欲倒流”那也是核桃的鼎盛時期,後來面臨戰爭核桃逐漸在人們面前淡出,所以我們也只能偶爾見老人把玩核桃,把玩的原因也大多數是因為強身健體,正因為這一點人們才覺得核桃是炒作起來,沒有文化底蘊,不過隨著發展消失已久的核桃文化又再一次出現在世人眼前,現在的人也很喜歡把玩它,因為發現包漿後的核桃如琥珀般美麗。

論起文化底蘊,誰也比不上這兩種文玩?

鳳眼菩提

論起文化底蘊,誰也比不上這兩種文玩?

鳳眼菩提其實也是一種文化底蘊很足的菩提子,如果說起最早的佛珠,很多人應該都知道是無患子,其實它就是現在所說的鳳眼菩提,關於鳳眼菩提,古往今來,就有著許多的佳話,近代對於漢地影響最大一位藏密祖師諾那活佛曾開示說:“最好有一串鳳眼菩提子念珠,修一切法均可通用,功德最大”。用它修行可以是功力增長千倍,我們耳熟能詳故事就是“佛陀是在菩提樹下成道的,那麼自然在佛教裡面菩提子自然收到了很多修行者的青睞。

論起文化底蘊,誰也比不上這兩種文玩?

不過鳳眼菩提之所以能成為最早的佛珠,應該歸功於它的“眼睛”,人們認為鳳眼眼睛能增長人智慧,解決煩惱!所以它從出現到今天都沒有失寵過。總的來說真論起歷史底蘊,還真的很少有比得上這兩者,不過現在炒作真的很厲害,隨意一種文玩都能把故事編上天!

論起文化底蘊,誰也比不上這兩種文玩?

最後聊下

但我覺得文玩沒有必要強硬地要求文玩底蘊,只要這件文玩帶給你樂趣,盤得開心就可以,文玩注重的是盤玩的過程與樂趣,而不是為了玩它的底蘊,當然如果你這串手串有一定的底蘊那就更錦上添花了,而且我覺得一款文玩不是沒有底蘊,而是它的底蘊還沒有達到濃郁的程度而已。

論起文化底蘊,誰也比不上這兩種文玩?

不管你手上的文玩有沒有底蘊,只要你認真盤玩,不離不棄,我相信文玩帶給你的滿足感就夠了,足夠我們文玩人炫耀的。

論起文化底蘊,誰也比不上這兩種文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