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的部長們》:陰雲沒有消散

​​

《南山的部長們》:陰雲沒有消散


剛剛在韓國上映的政治驚悚片《南山的部長們》是我比較喜歡的類型,影片講述的是1979年韓國軍事獨裁時期,中央情報部長金載圭刺殺總統朴正熙事件。


導演禹民鎬把氛圍營造的非常好,清冷凜冽,暗藏殺機,雖然影片中的人物似乎在正常地活動,視察、看演出、開會等等,但總覺得好像要發生什麼不幸事件,充分滿足了觀眾的窺探欲。

《南山的部長們》:陰雲沒有消散


從劇情上看,編導把兩年左右的時間內發生的事件,即韓國中央情報部前部長金炯旭在美國國會出席聽證會揭朴正熙老底(1977年)、發表回憶錄(1979年4月)、巴黎遇刺(1979年10月)到金載圭刺殺朴正熙(1979年10月26日),壓縮到了40天之內,使故事更加緊湊、更加扣人心絃。


李秉憲飾演的金規泙(即金載圭),沉靜隱忍,幹練毒辣,他本是朴正熙的老部下,在“六二五戰爭”中有把朴正熙從火線上救下來的經歷,所以才獲掌權力極大的中央情報部,但由於和朴正熙的寵臣、總統警衛室室長郭相天(即車智澈)不合,逐漸被朴正熙疏遠。


為了重獲寵信,金規泙不惜暗殺老上級和戰友樸龍閣(即金炯旭),並將其投入飼料粉碎機碎屍,但當他竊聽朴正熙電話,得知樸已經決心將他拋出來當替罪羊之後,擔心自己可能會步樸龍閣的後塵,又對朴正熙動了殺機。


影片對金載圭進行了美化,似乎他要堅持“革命”(即1961年朴正熙發動的軍事政變)理想,同時主張溫和處理釜山事件。

但實際上,朴正熙被刺主要是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內訌,軍事獨裁的陰雲並沒有因此消散,只不過從朴正熙換成了全斗煥,而且釀成了更為血腥的“光州慘案”。


李星民飾演的朴正熙,暴躁、多疑,缺乏安全感。他和蔣介石一樣,一方面要靠美國的保護的才能生存,另一方面,又對美國的控制、監視極為不滿,時刻擔心被美國拋棄。

《南山的部長們》:陰雲沒有消散

朴正熙第一次出現,就是在青瓦臺的理髮室刮臉,鋒利的剃刀從他的脖子上劃過,暗示他已經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


另一個細節也很有意思,朴正熙在車智澈的陪同下喝酒,車為處理釜山事件出去接電話,樸一人獨坐無聊,下意識地唱起一段三十年代的日本歌曲,這意味著,這位締造了“漢江奇蹟”的韓國總統,情感上還是當年的日本陸軍少尉。


不過,這部影片在人物表演上也有臉譜化的問題,比如朴正熙喜怒形於色,動不動就摔電話、摔文件,車智澈則幾乎是一個二流子,總是無緣無故地羞辱大權在握的金載圭,很難想象這樣毫無城府的人能夠躋身最高權力圈。


在影片中,車智澈為了表現對朴正熙的忠心,調坦克拱衛青瓦臺,結果把“好幾位老人嚇得發了心臟病,以為金日成又打過來了。”


《南山的部長們》在中國引起了一些人的驚歎,“韓國電影的尺度,又一次震撼我”,其實,真沒什麼好震撼的。

《南山的部長們》:陰雲沒有消散


《南山的部長們》一點也沒有違反“普世價值”的政治正確,影片一開始,就是對美國國會山神殿般的呈現,美國國會的聽證會,似乎成了終極正義的保證,美國始終是韓國“民主”的推動者、保護者,這是令朴正熙恐懼卻無法逾越的力量。


美國是朝廷,韓國是小諸侯——這才是《南山的部長們》給觀眾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南山的部長們》:陰雲沒有消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