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預測中國將發生七大變化

新冠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的許多認知,疫情過後,中國社會將發生怎樣的變化?請看專家觀點。

1、現代化管理對傳統治理的加速替代

疫情過後,預測中國將發生七大變化

春節後企業復工受限,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嘗試使用釘釘、企業微信、華為WeLink等軟件開展遠程辦公,支持企業快速恢復生產能力,減少疫情對於企業和社會經濟的影響。此次疫情期間,遠程辦公的市場需求出現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預計國內約50%的科技公司將會有29%的員工實現遠程辦公。未來,遠程辦公或許將成為企業管理、公司辦公模式的一種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而與此同時,在家辦公,必將會改變現在的企業組織形式,個體將崛起,當大量個體都脫離了公司獨立發展,比如網紅/自由職業/自媒體等,企業原本的管理機制、薪酬體現等等也將隨之發生變化,高效管理辦法、更直接的監管機制也將逐漸升級。

2、數字化轉型進程加快

向數字化轉型這一概念一直是近幾年各行各業所倡導的,但是這次疫情更是加速了企業數字化進程或者說是倒逼著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而這個變化和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有關,特別是經過此次疫情過後,數字化、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會給顧客帶來很大的影響,實體行業受到巨大的衝擊,客戶價值觀的改變,也將導致未來的人會變得越來越來懶,越來越獨立,越來越不喜歡跟人接觸,同城物流、跑腿服務等將進一步爆發,這也將會使各行各業數字化進程加速。而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速,而衍生出來的“數字化經濟”將會快速地出現,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酒店、無人智能洗車等將強勢崛起,他們除了能夠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之外,還能突破時間、地理的限制,大大拓展服務範圍,並能結合智能技術有效提升服務效率。而各個行業為了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必將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3、“線上中國”即將到來

疫情過後,預測中國將發生七大變化

這次疫情,線下經濟受到了強烈的衝擊,而線上經濟得到發展的機會,未來,線上線下一體化幾乎可以覆蓋用戶100%的需求,居民生活保障方面,“線上購物”的理念持續加固,習慣去菜場買菜的中老年也開始了線上下單,門口取貨;娛樂方面,大年初一的《囧媽》改成線上免費收看,開啟了中國電影業的先河,未來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免費,而產品免費的背後將是服務的收費,未來的服務業將得到迅速發展;企業營銷方面,很多傳統企業開始重視“線上獲客”,傳統的廣告、分銷等被動方式已經落伍,有價值的“線上獲客”能力才是企業生存的長久之計;企業運營方面,線上辦公已經是很多復工企業的辦公模式,大量的人習慣了在家辦公;教育方面,疫情之下,停課不停學的理念迅速傳播,全國各地老師開啟線上授課模式……線上能夠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問題,“線上中國”即將到來。

4、中國製造將加速向科技、生物醫藥、智能製造轉變

中國有著全球最為龐大的製造業,是全球唯一一個滿足聯合國對製造業所有細分的所有門類的國家,中國製造一直是國人引以為傲的,然而經過此次突如其來的困難,我們應該反思,中國製造目前“粗放型”發展的格局是否該有所改變?答案是肯定的,向高端製造業邁進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科技轉型、生物醫藥技術水平提升等是本次疫情給我們的啟示。

疫情過後,預測中國將發生七大變化

比如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疫苗研發和藥物篩選的效率。比如,阿里達摩院研發的AI算法可將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大幅縮短確診時間,並能精準檢測出病毒的變異情況。百度LinearFold算法可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RNA二級結構預測,從55分鐘縮短至27秒,提速 120倍,極大地提高疫苗研發的效率。在經過此次疫情之後,AI將逐漸成為一種技術基礎設施,推動中國製造向智能製造轉變,高科技、生物醫藥等等將進入高效運轉階段。

5、移動互聯時代,為實現全產業鏈資源的大協同提供可能

受此次疫情影響,因口罩等防疫物資短缺影響,大部分企業都不能按時復工復產,而其中也不乏一些大製造商第一時間緊急響應,利用生產管理、市場協同、技術輸出等能力,一口氣打通原材料採購、設備製造、產品生產等全產業鏈,直接來生產醫用口罩,比如富士康集團、比亞迪等等,在工業互聯網時代,坐吃山空、只盯緊眼前利益這種格局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以開放的心態,打破邊界,擁抱全產業鏈,協同作戰,才能提升自我。

另外,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中都處於很重要的位置,從此次疫情來看,中國製造業受到衝擊,不僅僅是國內製造業產業鏈處於生死之間,全球供應鏈都會出現巨大的混亂。這種局面已經有苗頭呈現,中國供應鏈跑不動而導致國際產線斷供。但是,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因斷供而跑不快的國際生產線必然會尋求新的解決方案,長此以往,中國製造業損失的不僅僅是眼前的利潤,甚至,目前全球產業鏈的平衡模式會被打破,中國製造業要做的是,必須將全鏈條產業協同起來,向科技含量更高的領域發展,使中國產業鏈形式無可替代的模式,以大協同的姿態,去迎接各種挑戰。

6、城市生態圈將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疫情過後,預測中國將發生七大變化

過去我們提到智慧城市都是覺得在紙上談兵,但是這次疫情後,智慧城市會被充分重視起來,傳統城市結構會被取代,萬物互聯會成為區域發展主流,哪裡有人出現情況,馬上就有人知道,哪塊遇到麻煩,第一時間信息會被反饋到城市中控臺。試想,如果武漢的每一個市民的情況都被掌握,每一個人都可以被精確追蹤,每一個流出人口都可以被定位,那麼我們這次處理起來會更加井然有序,這就是智慧城市的價值。而浙江在此次抗疫之戰中,表現突出,這也與大數據,智能化相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浙江各地各部門充分發揮‘雲上浙江’‘數據強省’優勢,利用大數據手段摸排重點人群,並上線各種數字化疫情防控平臺,在遏制疫情輸入和傳播上起到了積極作用。另外,北京地區,在此次疫情中,百度AI多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在北京清河火車站落地使用,讓人們可以無感通行,大幅提升了城市疫情防控效率。事實上,人工智能在政務、交通、醫療、教育等更廣闊產業領域的應用價值逐漸顯現,預計疫情過後,各地也會加快推動智能城市的建設。

7、戰略物資協調能力提升,“中國速度”全線升級!

之前提到中國速度,我們想到的是基建速度、高鐵速度、5G速度……而這次疫情後,我們又將擁有戰略協同速度,戰時研發速度、公共安全應對速度、動態信息引領速度、群體心理疏導速度!

疫情當前,各地都在往武漢源源不斷的運送物資,中國物流的優勢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阿里巴巴,設立了10億元醫療物資供給專項基金,用於採購海內外醫療物資。京東也在利用自己的物流優勢,給醫療物資開闢優先通道。除了企業的全球資源搜尋,世界各地的華人也展開了一場全球採購,一批又一批物資從不同國家的不同航班抵達中國。這讓武漢的物資迅速做到了需求補給,這是線上線下一體化協同作戰,人流、物流、信息流三方高效運轉的成果。打贏這場戰役,是協同能力全面提升,“中國速度”全面提速的最好證明。

點擊【瞭解更多】,領雲服務器8折優惠(少量名額,8小時內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