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古镇—戴庙集的变迁 东边是东平湖、西边是黄河

戴庙集的变迁

小时候听爷爷说,当年的戴庙集可大啦。

老年间戴庙村曾是富庶繁华的运河码头小镇。老戴庙有八条街,每条街口都有一座石牌坊,牌坊朝向南,面对着运河。每条牌坊街集中交易某种商品,约定俗成地划分为牲口市、花鸟市、粮食市、瓷器市……等等。来赶集的,有阳谷、郓城、州城、东阿、台前等四面八方的人。逢到集上,运河码头上停满了大小船只,运河两岸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戴庙镇东边是东平湖,西边是黄河,中间是东西走向的运河。运河把戴庙辖区划分为南北两块,运河以北叫运北,运河以南叫运南。戴庙公社的年代,分别叫做运北管区和运南管区。

老年俗话说,隔河不算近,隔山不算远。戴庙村位于运河以北,当地村民习惯把戴庙村称为“河北”,把孟垓村称为“河南”,这是两个村之间的相互称谓。老戴庙集就在戴庙村和孟垓村之间的运河北岸。

在黄河与东平湖之间的条形地带上,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大道,也就是今天的220国道,国道横跨运河的石桥叫南门桥,南门桥连接运河南北,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就是当年的水陆码头所在地。南门是老戴庙集八条街的中心街,是最繁华的地带。我们小时候常成群结伴到南门桥玩儿,南门桥北头有戴庙公社最早的邮电局。如果当年有画家把当时繁华热闹的戴庙集画下来,肯定又是一幅“清明上河图”。

泰安市第一个党支部就建立在戴庙村,党史上有详细的记载。可见党组织在艰苦环境下发展壮大的胆识和谋略。

可惜的是,解放前有一年,黄河决堤,当地人俗称“发黄水”,黄河泥沙淤积,把戴庙集和戴庙村压在下面。至今,只有石头牌坊的上半部留在地面上。前几年县史志办等部门经常去牌坊考察参观。我小时候,牌坊上面的兽头、花鸟雕刻得栩栩如生,我老家在第五牌坊街,我们经常爬到上面去玩。遗憾的是,后来被砸坏了,现在已经面目全非。

与“发黄水”相对应的,是“发清水”。“发清水”指的是戴庙村东边的东平湖发大水。一年黄水,一年清水,西边是黄河,东边是东平湖,“东怕清水西怕黄”是当年的口头禅。这片土地上的群众,为了生存,开始筑房台,高高的房台防水患,房屋都建在房台上。戴庙村本是水陆码头,人口多,姓氏杂,后来筑了两个房台,戴庙村于是分成了东房台和西房台。我老家在东房台上。东房台以北,筑房台挖土的时候,挖出了一座稳固耸立着的乾隆皇帝题字的石碑,至今还立在原地。因碑身上浮雕着九条龙,因此称作九龙碑。乾隆皇帝沿运河下江南曾在戴庙码头小镇停留数日的传说再次得到印证。

黄河发大水冲沙淤积,埋没了多少历史啊!

为落实“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黄河大堤加宽加高。又把黄河和东平湖之间的土地,划分为一级湖和二级湖。不管是黄水大了,还是清水大了,需要泄洪,首先往一级湖放水,以此来保护面积更大的二级湖的群众。作为泄洪区,一级湖的群众做出了巨大贡献,一辈子的大任就是垫房台和盖房子。

不过这已经成为历史,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黄河滩区的村庄在前年全部移民到二级湖,建立了新社区,群众都住上了楼房,再也不用为水患担心,不用把一辈子的精力都用在盖房子上啦。东平县移民迁建避险工程彻底解决了戴庙群众多年来与“黄水”斗、与“清水”斗的困境,老百姓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

一级湖和二级湖之间的大堤在运河南岸依运河走向而筑建,也许是因为常年水患的原因,后来戴庙集就逐渐迁移到运河南的大堤以南,因为这儿属于二级湖。这样,戴庙集就实际上离孟垓村近了,但由于戴庙集的称号名声在外,所以约定俗成地还叫戴庙集。

由于戴庙村人口的增加,房台南依运河,村子只有往北发展。村北的房屋越建越多,后来形成了一条与220国道连接的东西向的新街,名字就叫戴庙新街。戴庙集随后迁到了新街上。

但是,多年的依大堤而起、离孟垓村近的戴庙集,却因习惯的力量而延续下来,名字还叫戴庙集,为区分,叫南集和北集。农历的逢二、七是北集,逢五、十是南集。“走,赶集去”,忘记了农历日期的便问“今天是南集呀还是北集呀”。

赶集似乎成了当地群众的习惯。逢到集上,不买不卖的也总是到集上转一圈。看看稀罕光景,或偶遇老熟人聊聊天。集上的包子、胡辣汤是儿时的最爱,记忆中的美食。现在的“戴庙包子”已经建立起了连锁店,分布在附近县的各个乡镇。

后来,戴庙镇的司里村、师集村也有了集。建立新集市叫“起集”。起集时,要唱十天半月的大戏,以便吸引四里八乡的群众来赶集,张贴海报宣传集的日期,一般十天两个集。新集市的成立,分散了戴庙集的“势力范围”,规模没有以前大了。但是,戴庙集据史书记载就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它新成立的集毕竟还是“小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发展成果显著,东平县也出现了东顺集团这样位列全国500强、产品畅销全世界的著名企业。现在村村都有了超市,家门口想买啥有啥。再加上电商的发展,物流的发达,群众生活十分方便。这使得戴庙集的规模大不如从前。

赶集的风俗习惯仍然存在。尤其是老年人,逢集必到。特别是赶年集的时候,还是人山人海,集市延绵五六里。放假回到老家,到集上走一走,能遇到很多儿时的伙伴和老朋友。赶集,从最初的商品交易,发展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已发展成为一种休闲娱乐和乡村文化。

集头上长大的我,对集,有着特殊的感情。

运河古镇—戴庙集的变迁 东边是东平湖、西边是黄河


注:本文发表于2018年11月9日的《今日东平》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