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2020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新聞發佈會舉行

3月13日上午,長春市2020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新聞發佈會在長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

长春市2020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举行

長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二級巡視員張光銳進行內容發佈。自2019年3月31日長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建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充分發揮消費維權主力軍作用,努力構建“政府主導、市監牽頭、部門聯動、企業自律、社會監督、消費者參與”的消費環境多元共治格局。

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凝聚市場監管合力,消費領域執法持續加強。

一是開展質量抽查檢驗工作。以消防器材、電線電纜、家用電器、兒童服裝、學生用品等產品為重點,抽檢2541個批次,合格率91.77%;抽檢糧食加工品、肉製品、乳製品等食品17525個批次,合格率99.12%。抽檢工作覆蓋全市15個縣、市、區,不合格商品全部依法處理,消費品質量得到有力保障。

二是加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年抽取檢查人員8500餘人,抽取檢查對象近3.5萬戶。執行雙隨機監管2005次,較上年增加31.65%。組織開展跨部門聯合檢查622次,較上年提升93.17%。抽查結果全部依法公開,促進企業自主經營和公平競爭,監管效能得到充分發揮。

三是查處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在全市範圍開展“保健”市場整治、守護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農資打假、食品安全、違法廣告整治、商標侵權行為整治、醫療器械經營亂象整治、掃黑除惡等多項執法行動,排查經營主體10.13萬戶次,查辦違法案件1512件,罰款1679萬元,打掉黑窩點74個,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3300餘份,市場秩序得到淨化。

做好投訴舉報處理工作,消費維權效能穩步提升。

一是暢通投訴舉報受理渠道。在全省率先建成12315行政執法指揮中心,實現“一號對外、集中管理、便民利企、高效執法”的工作機制。全年接收處理12315熱線、全國12315互聯網平臺、市長公開電話、來人來函等渠道的諮詢、投訴、舉報共108422件,較上年增長55.18%,佔全省接收總量的44.57%,投訴辦結率100%,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518.84萬元。

二是提升消費糾紛源頭化解能力。擴大12315“五進”覆蓋面,指導商場、超市、市場、企業、景區設立完善“消費維權服務站”405個;推進12315“五進”向新領域延伸,指導吉林省豪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長春盤古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7家電商平臺率先建立線上“消費維權服務站”。引導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較強的219家經營主體,成為在線消費糾紛解決企業,佔全省該類企業總量的48.67%,消費糾紛解決效率明顯提升。

三是完善消費投訴處理機制。以消費者滿意度為導向,對50%以上投訴件的辦理流程、辦理結果及工作作風進行電話隨機回訪,對轉辦事項特別是重複件、疑難件進行督辦,提高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全系統投訴辦件平均反饋率、滿意率分別較上年提升 22 和 26 個百分點。推進消費投訴公示工作,全年公示消費投訴信息14632件,佔全省公示總量的90.73%,經營者主體責任意識得到強化。

推進放心消費創建活動,消費市場環境不斷改善。

一是開展消費教育宣傳工作。組織開展消費品質量安全“進社區、進校園、進鄉鎮”“有機宣傳週”、保健食品科普、“國際愛膚日”、放心消費創建等多項宣傳教育活動,向社會公眾發放各類宣傳手冊、宣傳單近13萬份。積極傳播科學文明的商品和服務知識等信息,促進經營者誠信守法經營,提高消費者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

二是大力提升經營主體服務水平。引導186家大中型商企實行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建制率超過90%。推進“明廚亮灶”建設,改造學校食堂1446戶,“明廚亮灶”覆蓋率達100%。推動建成全省首家木傢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促進木傢俱產業升級。監督指導29個集貿市場完成改造,發放公平秤46臺。完善線下無理由退貨工作機制,指導500餘家店企業建立線下無理由退貨制度,部分大中型商企將無理由退貨時限延長至30日以上。經營主體服務水平有效提升,消費潛力得到釋放。

三是培育建設放心消費示範主體。在“放心消費在長春”網站發佈創建信息800餘條,指導近600家經營主體完成參創申報。按照“企業自主申報,部門歸口培育,統一認定命名”的程序,加大示範主體培育建設力度,全市新增放心消費店企業279家,商圈、街區12個,經營範圍覆蓋日用品、餐飲服務、交通旅遊等諸多行業,示範引領作用逐步顯現。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長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市相關工作部署,積極履行市場監管職責,集全系統之力堅決把好疫情防控關。

主要採取了以下八項具體措施:

一是全面展開疫情防控宣傳工作。聯合市廣告協會發出倡議,號召全市廣告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公佈防疫資訊、宣傳防疫標語、科普防疫知識。引導各類主流媒體不間斷髮布公益廣告2300餘萬條次,有效築起疫情宣傳“防護網”,營造了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增強了廣大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是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行為。檢查農貿市場、商超、花鳥魚蟲市場等經營主體近10萬戶次,辦結涉及野生動物案件8件。向全市33家電商經營者發放《禁止銷售野生動物及製品提醒書》。與有關部門聯合制發《關於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和《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問答》,張貼《長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禁止捕殺、交易、食用野生動物的決定》海報3萬份,開展寵物市場聯合檢查47次,關停野生動物養殖場所7個。

三是加大價格監管力度。檢查相關經營主體8600餘戶次,實地踏查藥店4000餘家。張貼發放價格提醒告誡書4455份,簽署《誠信經營承諾書》691份。建立應急防疫用品和生活物資等15類商品價格信息採集點10個,完成商品價格信息採集300餘次。強化“服務 監管 執法”聯動處置,立案查處價格違法案件111件,嚴厲打擊哄抬物價行為。

四是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實行日檢查、報告制度,檢查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等經營主體1.7萬戶次。依法責令13家交易市場、4家活禽專賣店停止活禽宰殺和銷售行為,立案查處食品違法案件13起。組織開展“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倡議活動,230餘家食品經營企業簽訂《參與“三保”行動承諾書》,保證重要民生商品價格不漲、質量不降、供應不斷。

五是加強對餐飲服務單位的監督檢查。發佈餐飲業疫情防控警示,勸退2000餘桌聚餐。檢查經營主體1.6萬戶次,為769家單位食堂發放餐飲安全指引和食品安全告誡書,做到復工單位食堂全面檢查,未復工單位食堂提前介入、提前指導。聯合“美團”“餓了麼”在平臺首頁開設“安心餐專區”,推行“無接觸配送”服務,方便百姓需求,保障餐飲安全。

六是加大對藥品醫療器械企業的監管和服務力度。檢查相關經營企業7000餘家、醫療機構771家,查辦案件12起。協助吉林弗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歐亞集團、吉林省賽普藥業有限公司、吉林大藥房等10餘家企業申請產品註冊、辦理醫療器械生產經營備案憑證、採購國內外醫療防護用品,最大限度提升企業產銷能力,滿足市民防護需求。

七是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防控產品的違法行為。排查非醫用口罩企業1068家,查辦非醫用口罩質量違法案件4件。開展洗手液、食品用洗滌劑、餐巾紙等產品質量專項監督抽查,排查相關經營主體1000餘戶,抽查檢驗相關產品35個批次,對發現的違法經營行為全部依法查處。

八是及時處理有關投訴舉報。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確保電話、網絡平臺等11條接收渠道全部專人負責。涉及疫情的投訴舉報,做到第一時間登記、第一時間分派、第一時間處理,確保市民關切得到及時回應。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12315指揮中心全口徑接收諮詢、投訴、舉報近1.2萬件,全部得到及時妥善處理,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93.04萬元。

2020年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安排

一是抓好相關法律法規貫徹落實。全面落實《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暫行辦法》,提高投訴舉報處理工作的規範化水平。貫徹實施《吉林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效能。

二是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部門協作機制。發揮牽頭單位作用,修訂完善我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和執法協作,增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合力。

三是加強12315執法體系建設。推行“互聯網 消費維權”工作模式,便利消費者投訴舉報,推動消費糾紛在線和解。開展12315“線上線下一體化建設”,為消費者提供公正、高效的糾紛化解途徑,增強消費信心。

四是探索建立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堅持消費者利益至上原則,發揮“訴調對接”、12315“五進”、在線糾紛解決等工作機制作用,及時妥善調處消費糾紛,解決服務領域重點問題,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五是強化消費領域行政執法。緊盯社會熱點,聚焦群眾關切,針對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對虛假宣傳、摻雜摻假、格式條款侵權、強制消費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規範市場秩序。

六是深入推進放心消費創建工作。引導更多的市場、商場、餐飲等消費環節經營者參與創建活動,指導、幫助經營者建立賠償先付、無理由退貨等誠信經營制度,大力培育放心消費店企業,建設放心消費商圈、街區,持續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在今後的工作中,長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工作部署,持續加大消費者、經營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打造“放心消費在長春”品牌,努力提升我市消費環境安全度、經營者誠信度和消費者滿意度,充分釋放消費潛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濤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