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與社會的較量中,她們是許多人眼中的“失敗者”

在自我與社會的較量中,她們是許多人眼中的“失敗者”

2007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中,剩女成為171個漢語新詞語之一,是指已經過了社會一般所認為的適婚年齡,但是仍然未結婚的女性,是指27歲以上的單身女性。


《剩女 Leftover Women》,一部由以色列導演執導的講述中國三位單身女性的紀錄片,在豆瓣上評分高達7.8分。


影片中的三位女性,均處於一個大齡且未婚的階段,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質疑。

影片中三位女性的年齡都在30歲上下,身居一線城市,學歷高,工作好,經濟獨立。


在自我與社會的較量中,她們是許多人眼中的“失敗者”

拋去外界的種種,從自我的內心出發,這樣的學歷、經濟條件和生活狀態是很多人所向往的。


但是生活的“殘酷”也在這個時候悄然出現。

在這部紀錄片中,感情話題似乎並沒有我們所想的充滿粉紅色的泡泡,而是荊棘滿布的客觀現實。


在這之中,家庭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01

羈絆


邱華梅,34歲,出生在山東濱州的農村,家中有四個姐姐,只有她一人在北京念大學,大學畢業後順利留在北京。

如今,她的個人問題卻成為了家裡的老大難。父母、姐姐們輪番對她進行“批鬥”,甚至邱華梅的一位姐姐,容忍孩子一直喊她“光棍姨”。

為了單身與家人的爭辯中邱華梅充滿無奈,家人自始至終不可理解所謂的不結婚。


這樣的場景似乎是邱華梅的家常便飯,而為了滿足家人的期望,她也在妥協著、努力著。

在自我與社會的較量中,她們是許多人眼中的“失敗者”

只是,這份尋找並不順遂。去公園的相親角,一位給兒子相親的阿姨在得知邱華梅是律師時,立馬搖頭“那律師多厲害呀,一吵架法條都出來了。”“我害怕。”

在相親對象中,有的人,只想結婚不想戀愛;有的人,一聽是外地的就拒絕深入交流;還有的人,言語間表示:“希望自己是強勢的那方。”

對於邱華梅來說,她只是想尋找一個受過良好教育,懂得尊重女性的伴侶。


在自我與社會的較量中,她們是許多人眼中的“失敗者”

28歲的北京姑娘徐敏,有房有車,在廣播電臺做主播。條件優越的她,同樣陷入婚戀的焦慮,究其原因皆是因為有一個“事事必須聽我的”的母親。

強勢的母親一面催女兒儘快找對象結婚,一面又在擇偶上提出各種嚴苛的標準:不是北京人不行,農村戶口不行,工作不穩定不行……

對於徐敏來說,在自己的婚姻選擇中,母親的意見佔到80%—90%,甚至起到決定作用,而她也習慣性的順從。

在自我與社會的較量中,她們是許多人眼中的“失敗者”

不同於前兩位女性,36歲出自書香門第的大學教授蓋琪,用一年的時間“奮力奔跑”從“剩女”轉變成已婚女性,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

在蓋琪的選擇中,與其說是遇到合適的人,不如說是對於生活的綜合考量。

母親的那句“還得走常人走過的這個路”道出了許多家庭對於子女的框定。

在這條路上,蓋琪揹負著因父親病逝家裡的債務問題,以及母親的老年贍養問題。


02

掙脫


“只要是不結婚就是個不正常的人,任何人都可以說你。”


邱華梅在鏡頭前崩潰的說著,感覺要跟所有人鬥爭,敵人有千軍萬馬。


而自己好端端的人生過成這樣,感覺就是因為沒有結婚。


面對這些四面八方的壓力,邱華梅選擇去法國留學,攻讀碩士學位。


為了自己的生活和夢想奮力掙扎,跳脫出“剩女”等字詞的攻擊。


在自我與社會的較量中,她們是許多人眼中的“失敗者”

在和心理醫生的聊天中,可以看出徐敏對於母親的順從,更多是源於小時候一次因為不聽話,被母親丟在了大街上的心理陰影。

而經過心理醫生的調節,徐敏也打算和母親好好聊聊,在飯桌上,徐敏鼓起勇氣對母親說出心裡話:“媽,能不能少干涉我的選擇?”

談話間,徐敏的情緒開始有些激動,似有一肚子的委屈要傾訴。

只是,這段母女倆推心置腹的交流最終以母親摔門而出終止。


而面對徐敏擇偶的問題,兩代人的想法似乎依舊是一個無解之題。


03

婚姻


“沒有結婚前,我的生活很有趣。結婚之後,沒那麼有趣了,但是更幸福了,更美好了。”

在課堂上,蓋琪談到自己的婚姻,20多歲時她對於自己的另一半有著很高的標準;30多歲後一些標準因為生活而開始動搖。

“如果說就沒有那個你覺得很合適的人出現,那麼我究竟是要保持單身,還是說我要向生活妥協。”

在影片中,蓋琪的丈夫,去忽略年齡差、頂著父母家人的壓力與蓋琪走進婚姻;


蓋琪放下門當戶對,後因為丈夫喜歡小孩,本來沒有生育計劃的她,決定生一個孩子。


在自我與社會的較量中,她們是許多人眼中的“失敗者”

就像《武林外傳》81集中佟掌櫃說的那句話“婚姻就是兩個人互相妥協的過程。”

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剩女”的生活狀況,她們就真的甘願單身,百分之百不願結婚嗎?


似乎並沒有那麼絕對,她們也在積極的“自救”,去尋找一份自己想要的幸福。

我們常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我評斷和自我意志,只是在單身這一問題上,有多少人根據自身及生活的狀況理性、認真的進行評估、預估。

只論個人,我們順遂自己心意便好,但是放置於社會、家庭中,我們又是否能真正的擺脫束縛和影響,去“不管不顧的”做一個“剩女”?


文|單身青年說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