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2020高考強基計劃解讀在此-七雲志願

日前,教育部發布《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明確指出2020 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那麼,什麼是“強基計劃”?“強基計劃”的試點高校有哪些?高考強基計劃該怎麼解讀呢?為了幫助大家瞭解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特為大家整理了2020高考強基計劃解讀,


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2020高考強基計劃解讀在此-七雲志願


  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
  強基計劃即高校開展的基礎學科招生計劃。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強基計劃的特點
  在“綜合評價”基礎上,吸收原“自主招生”的優點。
  ①改變原自主招生“降分錄取”的做法。
  取消了競賽證書、論文、專利等作為入圍高校考核條件的做法,以學生高考成績作為依據。
  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績發佈後。
  高考出分後,根據高考成績確定入圍名單,入圍學生參加高校組織的考核。
  高校將考生的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摺合成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綜合地評價。
  其中,高考成績的佔比不得低於85%。
  

強基計劃的招生定位是什麼?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強基計劃”的試點高校有哪些?

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2020高考強基計劃解讀在此-七雲志願


  目前,參與“強基計劃”的試點高校只有36所,高考分數將是高校“強基”招生選拔時的重要參考依據。具體名單如下: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2019年自主招生有90所,“強基計劃”試點學校減少到36所高校,教育部鼓勵頂尖高校發展的意圖非常明顯,未來,不同高校之間差距更大。
  強基計劃的招生程序

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2020高考強基計劃解讀在此-七雲志願


  如何確保強基計劃招生的公平公正?
  強基計劃將進一步嚴格規範招生程序,建立更高水平的公平保障機制。
  一是嚴格高校考核。
  按照國家教育考試有關要求組織實施高校考核,筆試、面試安排在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點進行。面試採取專家、考生“雙隨機”抽籤的方式,全程錄音錄像。
  二是完善信息公開公示。
  規範公開內容,主動接受監督。
  三是加強違規違紀查處。
  將強基計劃納入巡視和督導工作範圍,建立動態准入退出機制。對於違規違紀行為,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2020高考強基計劃解讀在此-七雲志願


  關於高考強基計劃的詳細解讀
  1、強基計劃吸收了原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的優點。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①綜合素質優秀,或②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政策看似調整很大,但選拔的標準其實沒變:
  ①競賽、②綜評,兩條道路仍然清晰、明確。
  但應注意:
  綜評才是主流,競賽是“極少數”學生破格錄取的通道。
  2、綜合評價得到了政策支持。
  高考後,根據①高考成績、高校②綜合考核結果、③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摺合成綜合成績。
  “強基計劃”的錄取模式,可以說就是強化版的“綜合評價”。
  這幾乎就是上海綜評、浙江“三位一體”試點的成功做法,《意見》正式採納、推廣了浙江上海的好經驗。
  不同之處是:浙江三位一體在高考出分前測試;“強基計劃”則是4月報名,出分後進行高校考核(程序見附錄2)。


  3、搞競賽的學生,仍然有出路。
  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佈。
  對於符合高校破格入圍條件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績應達到高校招生簡章確定的要求,且原則上不得低於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自主招生雖然被取消,但競賽學生仍有出路,但應注意只是極少數。
  積極探索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單獨制定培養方案。二是暢通成長髮展通道。
  這對於搞競賽的偏科學生,更是利好。
  4、裸分考生仍是主流。
  “強基計劃”的招生計劃遵循“一校一策”原則。
  根據浙江“三位一體”經驗來看,
  ①“高水平大學”,按照綜合評價進行人才選拔,但同時會在普通批留出一部分計劃。
  ②其他36所試點中的大部分高校,裸分錄取應仍佔招生計劃的大部分。
  5、強基計劃綜合成績的組成

  ①高考總分
  假設考生高考總分為750分,按比例折算=85分。
  假設高考成績700分,折算是79.3分。
  ②高校綜合考核結果、綜合素質評價
  無非是兩種:筆試、面試。
  最終兩項成績折算為15分。
  高考成績既重要又不重要,最終的高校考核15分更重要。
  6、錄取批次
  7月5日前,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根據考生填報志願,按考生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進行錄取,並公示錄取標準。
  強基計劃錄取批次,應屬於本科提前批,在普通批次(本科一批)前進行。

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2020高考強基計劃解讀在此-七雲志願


  強基計劃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區別?
  1、選拔定位不同
  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而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2、招生專業不同
  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專業範圍;
  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
  3、入圍校考的依據不同
  自主招生的入圍依據主要是考生的申請材料;
  強基計劃的入圍依據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佈。
  4、錄取方式不同


  自主招生採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線;
  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於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折算成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5、培養模式不同
  相關高校對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在培養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
  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將實行小班化、導師制,並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暢通學生成長髮展通道,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