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湖南這所985高校就是最盛產"院士"的大學之一!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一個學校所擁有的院士數量,是評價學校學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湖南大學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2人,他們分別是——

(按當選年份排序)

俞汝勤

或許,湖南這所985高校就是最盛產

俞汝勤,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分析化學家,湖南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化學計量學及化學生物傳感器。研製成功多種新型電化學及光化學傳感器,並實現產業化生產。合成多種新的分析及增敏試劑與離子載體,建立鈮等稀有金屬分析方法。創立多種新型穩健化學計量學多元校正及化學模式識別分類方法,倡導作為化學量測基礎理論與方法學的獨特的化學計量學教學體系。

姚守拙

或許,湖南這所985高校就是最盛產

姚守拙,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放射化學家,湖南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化學與生物傳感器研究。提出了完整的壓電晶體液相振盪性能定量關係式。建立了用於液相微量組分測定的壓電傳感器分析方法。將表面聲波液相傳感技術應用於化學與生命科學領域,研製了適用於液相的新型瑞利表面聲波傳感器,建立了與液相物理化學特性相關的網絡分析傳感理論和若干新測定方法。提出了非質量效應壓電/體聲波傳感方法,發展了多種微量、痕量化學與生物傳感技術。還提出了變價態藥物電極理論和能斯特倍增效應理論及相應的電極體系,極大地提高了靈敏度與精密度。

張澤

或許,湖南這所985高校就是最盛產

張澤,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科學晶體結構專家。在急冷條件下複雜晶體生成及其特殊衍射現象探索中,發現Ti-Ni-V五次對稱準晶。將晶體中衍射襯度理論方法引入準晶缺陷研究,在Al-Cu-Co十次對稱準晶中發現位錯,系統研究了五次對稱準晶位錯布氏矢量,為準晶缺陷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理論。在低維納米材料的顯微結構及其物性關係研究中,發現了GaN過渡層中的新結構,揭示了缺陷組態對結構穩定性的影響。發現了孿晶等缺陷對納米硅線生長的影響,提出了新生長機理。

鍾志華

或許,湖南這所985高校就是最盛產

鍾志華,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年來一直從事汽車設計與製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主要研究方向為汽車碰撞安全技術、車身衝壓成型技術和模塊化輕量化汽車技術。在國內外主持過多項與上述研究方向相關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工程軟件研發、製造工藝與裝備研發和新產品研發等方面的國家級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和企業重大研發項目,並提出了多項新理論和新方法,開發了多項新工藝、新裝備和新產品。

馬克儉

或許,湖南這所985高校就是最盛產

馬克儉,200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結構工程專家,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結構工程教學、科研、工程實踐幾十年,曾出版多部專著,以主持人身份先後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在四類鋼筋砼空腹型網格結構體系及新型預應力鋼網格結構體系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和進展,並應用於工程實踐達100餘萬平方米,節約資金近億元。

丁榮軍

或許,湖南這所985高校就是最盛產

丁榮軍,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力電子及控制技術專家。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院長。長期從事軌道交通牽引控制、牽引變流和網絡控制技術的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為中國鐵路從普載到重載、從常速到高速的突破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主持交流傳動系統及高性能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創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標準體系並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模式;主持特大功率半導體器件技術研究與應用,構建了我國自主品牌電力電子器件技術體系。

周緒紅

或許,湖南這所985高校就是最盛產

周緒紅,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結構工程專家。長期從事結構工程學科鋼結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等方向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在鋼結構、組合結構及新型結構體系的理論研究、工程應用與產業化發展方面取得了創新成果。採用半能量法求解薄板及板組的屈曲與屈曲後承載力問題,提出了考慮板組效應影響的卷邊板件有效寬度設計方法,完善了冷彎型鋼構件、板件、牆體與樓蓋的設計理論與設計方法。研發了橫孔連鎖空心砌塊牆體與新型疊合樓板,並提出了相應的設計理論與設計方法。研發了在鋼管約束型鋼混凝土結構,提出了鋼管約束混凝土柱的設計理論與設計方法。

陳政清

或許,湖南這所985高校就是最盛產

陳政清,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工程力學專家。長期從事橋樑等大型結構的工程力學問題研究。1980年代末提出三維梁杆結構幾何大變形的UL列式法和相應計算程序,最早解決了我國懸索橋和斜拉橋的三維非線性設計計算問題;在橋樑風工程理論與應用方面有重要貢獻,解決了顫振,多階渦振等的多個計算與實驗難題;發明的永磁式磁流變減振技術不再需要電源,特別適合斜拉橋拉索減振;發明的電渦流減振技術,大幅提高了電渦流阻尼的耗能效率和阻尼力的放大倍數,解決了電渦流阻尼難以用於大型結構減振的難題。

羅安

或許,湖南這所985高校就是最盛產

羅安,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力電子變換與控制專家,湖南大學教授。長期從事電能變換與控制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圍繞電能變換與控制工程技術難題,發明了多種大功率電能變換系統及控制方法,研製出大功率電磁攪拌、大電流電解、混合有源濾波等電能變換與節能裝備,並推廣應用於冶金、化工、電力等200多家企業,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

譚蔚泓

或許,湖南這所985高校就是最盛產

譚蔚泓,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分析化學和化學生物學專家,湖南大學教授。長期從事生物分析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解決了分析化學與生物醫學交叉領域中的一些關鍵科學問題,在國際生物分析化學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他在核酸適體、分子識別、納米生物傳感等領域做了大量系統的原創性工作。提出核酸適體細胞篩選新方法,揭示其細胞識別的基本性質;提出多種高靈敏、高時空分辨納米生物傳感方法,對生物分析化學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查德·米爾金(Chad A. Mirkin)

或許,湖南這所985高校就是最盛產

查德·米爾金(Chad A. Mirkin),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9年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是為數不多的美國三院院士。納米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的國際頂尖專家,在球形核酸分子的合成與應用、蘸筆納米印刷術以及超分子化學領域都取得了非常顯赫的原創性科技成就並對這些領域的發展產生了深邃的影響。2013年起,他親自籌劃、領導創建了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學與納米醫學研究所,併成功入選我國第11批千人計劃"頂尖千人與創新團隊"。

王耀南

或許,湖南這所985高校就是最盛產

王耀南,201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機器人技術與智能控制專家,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於機器人感知與控制技術研究和工程應用。圍繞我國高端製造的重大需求,開創機器人自主加工動態規劃與決策控制技術體系,提出系列高速高精視覺感知與自適應魯棒控制方法,解決了多機器人高效協同製造的技術難題,發明機器人靈巧精準作業控制技術。率先研製出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精密檢測分揀機器人和智能製造機器人自動化加工柔性生產線,創建了機器人國家工程實驗室,推動了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發明系列電力特種作業機器人,主持研製出高可靠自動化成套控制系統,實現了大型電站和泵站安全可靠的穩定運行。

或許,湖南這所985高校就是最盛產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湖南大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基礎紮實、思維活躍、適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高級專門人才,師生中先後有39人當選為"學部"委員和"兩院"院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歡迎關注"湖南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高校——湖南大學的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湖南大學官網、官微,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