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國內的疫情在慢慢好轉,熱搜也開始變得五花八門。

明星的蹤影依舊罕見,想必誰也不敢在這樣的時候“頂風作案“。於是,近期的兩部熱播劇,被觀眾親歷親為地刷了上去。

昨天,衝著陳數和高露,我特地看了幾集《完美關係》,然後氣得就差沒叫救護車了。

佟麗婭飾演的女主叫江達琳,她有個閨蜜邦尼。邦尼的媽媽重男輕女,因為弟弟想當明星,需要交十萬元的學費,於是,在邦尼男朋友掏了路費的前提下,她帶著兒子,跑來上海找邦尼要錢。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邦尼自己的生活過得也很緊巴,根本拿不出這十萬塊錢,結果,她的媽媽在大庭廣眾之下,抽了她一耳光。

是的,二十七歲的姑娘,因為滿足不了媽媽的獅子大開口,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扇了。

不僅如此,她媽媽的重男輕女由來已久,她沒有得到過家裡的半分好處,甚至連上大學的學費和路費都是自己湊的,整整四年,她媽媽一次都沒來看過她。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接下來,黃軒飾演的男主,率先出馬,勸邦尼大度,原諒她媽媽,理由竟然是,做人要包容。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我????

聖母女主江達琳,同樣不甘示弱,先是找邦尼媽媽煽情了一堆,然後跑過去質問邦尼:“你為什麼就不能放下呢?”

接下來的一句話讓我大跌眼鏡,江達琳苦口婆心地勸到:“她跟我說她錯了,祈求你原諒她,要知道她是一個媽媽,能對自己的女兒說出這句話,是多麼的不容易。”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我??????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首先,邦尼媽媽不僅錯了,而且錯得太久了,這麼多年的偏心、冷漠和勢利,所造成的傷害哪能在一夕之間和解?何況,這句道歉還是說給一個外人聽的,而不是自己的女兒。

其次,把“媽媽跟孩子道歉”講得這麼不容易,本身就是在強調身份差異帶來的地位懸殊。是不是在所有人心中,只能出現孩子抱著媽媽大腿,抽抽噎噎地說:“媽媽我錯了”的情景,如果換做媽媽說出這句話,簡直是對孩子的恩惠?

我已經數不清跟我兒子道了多少次歉,我絲毫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我第一次做媽媽,他第一次做孩子,雙方都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承認錯誤,共同進步嘛。但在這個電視劇的倫理觀中,我可能已經要被評為“孟母”級別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了。

江達琳作為一個外人,沒有感同身受過邦尼在烈日中發傳單、湊學費的辛苦,沒有經歷過家裡的差別對待,更沒有被迫成為“扶弟魔“,不給錢就要捱打。

她卻來指責邦尼不願跟媽媽和好,彷彿天下共和才是她的目標,濃濃的“聖母感“都要溢出來了,邦尼終於忍無可忍地說:“我最討厭的就是你這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打開微博,果然,#邦尼媽媽#已經被刷到熱搜前五。底下罵聲一片,除了對邦尼媽媽,就是對江達琳。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諷刺的是,這條熱搜上面,是#具荷拉生前親筆信#,點進去以後,只覺得心裡堵得慌。

具荷拉九歲的時候,她的媽媽離家出走,她是由哥哥和奶奶帶大的。2016年,她寫下親筆信,訴說對媽媽的思念,渴望得到母愛,但沒有任何的回應。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她因為長期的抑鬱症,在去年自殺之後,她的媽媽終於現身了——索要具荷拉一半的財產。具荷拉的哥哥忍無可忍,將其母告上法庭。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哥哥說的話讓人心酸,“她和被拋棄的精神創傷鬥爭了一生”,我不敢臆測具荷拉的抑鬱症是否和缺乏母愛有關,但在我看來,沒有盡到半分撫養義務的媽媽,能在女兒死後才現身,而且是為了爭財產,與魔鬼無異。

現實令人心碎。不是所有矛盾,都能在親情的框架下被原諒。在赤裸裸的現實面前,電視劇裡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江達琳,越發顯得面目可憎,什麼都不知道就義正言辭地勸和,怪不得大家紛紛吐槽她就是個“聖母”。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不止這一部劇,編劇們聯合好了似的,為了噁心觀眾,爭先恐後地塑造聖母形象。

隔壁的《安家》,男主徐姑姑也是妥妥的中央空調,360°無死角制熱,從員工到客戶到喜歡的人,再到前妻。

被前妻張乘乘戴了綠帽子,也要保護她的聲譽,任由她來店裡指著房似錦的鼻子,破口大罵房似錦是小三,不做絲毫的辯解,還開車送她回家。

下了暴雨,大晚上的開車回去給前妻關窗戶……她只是懷孕了(懷的還不是你的孩子),又不是殘疾,三更半夜跑過去給她關窗戶是什麼鬼?!

前妻去產檢,更是鞍前馬後的陪著、照顧著,任人誤會他們伉儷情深,也是禮貌性的微笑。

現代劇果然還是不能刷,我嘆了口氣,摸了摸被氣疼的肝,打開了自己小時候最愛的《絕代雙驕》,隨後直接就被新版氣吐血了……

江琴害了江楓夫婦喪命,又害燕南天在惡人谷受盡凌辱。十八年後,燕南天擒住了江別鶴,逼問他江琴的下落。江別鶴說,我可以告訴你江琴是誰,但你必須答應我兩個條件。

第一,你永遠不能殺我。第二,我告訴你江琴在哪,你不能告訴第三個人。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燕南天答應了。隨後江別鶴告訴他:我,就是江琴。你日日夜夜想殺的人,就是我。然而你剛剛已經答應我了,不能親手殺我,也不能告訴第三個人,就問你氣不氣!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我相信這時候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趁著月黑風高戳他九九八十一個血窟窿再說。什麼鬼江湖道義抵得上十八年的血海深仇?再說,整條街上就他們兩個人,神不知鬼不覺,殺了就殺了,誰會傳出去?

然而編劇的腦回路就是那麼地清奇,被江琴這麼一激將,燕南天竟然真的放下了劍,讓江琴跑了……跑了……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燕南天什麼心情我不知道,總之作為觀眾的我,就差沒吐出一口老血了。這是什麼鬼沙雕劇情???

要說一代大俠燕南天偶像包袱重就算了。小魚兒作為一個小流氓,總沒什麼心理負擔了吧。然而當小魚兒擒住了他的殺父仇人江琴,竟也猛然被聖母光環包圍了,大義凜然地道:“他殺我的父母,那是因為他卑鄙惡毒,可如果我殺了他,豈不變得跟他一樣了?”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這是什麼鬼才邏輯???

你們隨意感受一下,我真的累了,對面是你的殺父殺母仇人啊,你在等什麼啊?!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一天暴怒數次,抽乾了我面對這個世界的勇氣。癱在沙發上,我開始想,為什麼小時候看《絕代雙驕》,沒有這麼生氣啊,明明印象裡是很好看的。現在看起來怎麼這麼辣眼睛?

就像當初,被《情深深雨濛濛》搞得百爪撓心、潸然淚下,現在看不了十分鐘就會撲哧一聲笑出來,一邊罵著何書桓真渣,一邊去看陸司令的鬼畜視頻。

因為,時代在進步,大家的觀念也是與時俱進的,現在再回過頭看十幾年前的價值觀,自然無法適應和認同。

可是很顯然,觀眾在進步,編劇卻沒有。

多少年了,國產劇編劇依舊巋然不動。

人物是極其扁平化的,從一開始設定他是壞人,就無惡不作,讓人看得恨不得把菜刀插進電視裡;設定他是好人,就從頭到尾都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還總是無腦地將善良和憋屈捆綁。

越善良的人反而活得越憋屈,承受著生活裡撲面而來的種種苦難,依然笑對人生,用自己的聖母心溫暖全世界。

每次看到這些的時候,我都覺得“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簡直是為了國產劇的男女主角量身定做:活該你們被弄死!!

他們好像永遠不懂觀眾想看些什麼,或者說不管怎麼寫都有人買賬,所以壓根不願往更深刻更現實的方向揣摩。

一寫職場劇就是清一色的是律師、老總、金領白領,充斥著跑車、奢侈品和高檔酒店。

男主不是暖男就是面癱,女主不是傻白甜就有性格缺陷。

信用卡負債的北漂女孩,也能“寒酸”地住在一套精裝的一室一廳裡,然後憑藉著車禍、偶遇和誤會,斬獲一個無所不能的高富帥。

一拍行業劇就引發廣泛吐槽,正如《完美關係》播出後,引起現實中公關人的勃然公憤:“《完美關係》是對所有公關人的冒犯!”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拍一行毀一行“,往往是因為缺乏對行業的深度認知和了解。六六再怎麼吹噓,為了創作《安家》,她實地跟房中介相處了幾個月,正式創作時,也只是攫取了現實中最奇葩的情節。

為了貼合自己最初設計的人物形象,選擇性採寫蒐集來的素材。

再聯繫上社會熱點,像縫補百衲衣一樣拼湊在一起,整部劇沒有一條完整的邏輯鏈,走了一個闞太太,再來一個趙小姐;嚴叔剛剛退場,耿叔那裡就雞飛狗跳。

唯有徐姑姑,永遠雲淡風輕,面帶微笑為眾生服務。

還記得看韓國電影《素媛》還是《熔爐》,最怕的就是片尾那句:本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

直到現在都有人不敢去看,怕自己受不了臺前幕後的殘酷。

可為什麼,即使國產劇同樣脫胎於現實,我們卻覺得不那麼真實,甚至有種說不出來的反感呢?

除了歸咎於嚴苛的審核制度,劇本本身的質量和價值觀不也令人擔憂麼?真實自有萬鈞之力,那到底是為什麼,我們的編劇連赤裸裸的真實,都沒有勇氣呈現呢?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拍職場劇就拍職場劇,相比於斯黛拉跟小奶狗談戀愛,我更願意看到她是怎麼一心搞事業的。既然江達琳不行,這個有能力又有頭腦的商業女強人,力挽狂瀾地把DL扶起來,令它轉危為安,這不香嗎?

為什麼要在前腳剛和渣男前夫離婚,喜提自由還沒幾集後,又跟葉東烈墜入愛河呢?女白領一定要有感情線,才叫人生圓滿嗎?與此同時,舒晴和沈英傑也在那邊拉拉扯扯,雖然,我依舊喜歡這兩個女演員,但還是對劇情產生了厭倦。

太心累了,不想看翻來覆去的狗血劇情,不想看莫名其妙的分分合合。

中年女性的生活中,不是隻有抓小三、被老公拋棄,再另覓真愛這檔子事,她們可以合夥搞事業,可以跟閨蜜喝下午茶,可以有自己的性格和愛好。

未婚女性也不只能被催婚、催孕,好好地走在路上,突然冒出來一句“好想談戀愛”的感慨。

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只是社會經驗不足,並不是智障,她們可以通過試錯、掉坑、重塑,一步步完成自己的美好。同為青春劇,為什麼隔壁的《想見你》劇組,就能拍出了不一樣的深刻和救贖呢?

拍事業女性拼工作,就好好展現業務能力,老老實實地讓她吃盒飯、跑客戶,經歷每一個職場人都會經歷的閉門羹,

而不是靠著一個又一個男人上位。

拍北漂大學生,就安安穩穩地讓他住城中村,而不是一邊喊著快窮死了,一邊坐著豪華江景房裡喝咖啡。

拍離異主婦完成從家庭到職場的蛻變,就紮紮實實地讓她感受職場對於全職太太的惡意,以及她在兩眼一抹黑中的種種摸索,而不是撬著閨蜜的男朋友,彎道超車。

最後,早在2018年,就有網友提出,能不能讓陳數、俞飛鴻、袁泉、曾黎,一起拍一部《淑女的品格》。講述四個40歲中年女性的故事,她們的共同點就是不婚主義、有錢、自由。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誰說中年女人沒未來,每個女性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美,相比於拉拉扯扯的兩性關係,一地雞毛的雞肋婚姻,中年姐姐的快意恩仇明明也很帶感好嗎?

從《完美關係》到新版《絕代雙驕》,為什麼國產劇總被觀眾吐槽?

兩年過去了,不知道這部劇的進度如何。

希望有生之年真的能看到這部劇吧,因為它是我們的聲音,是我們主動給影視圈的反饋——

當代中國,觀眾究竟想看什麼!

作者:甘北,100萬女性的孃家人,可以信賴的情感閨蜜。我寫男歡女愛,也寫世情冷暖!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你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