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巴菲特、費雪的價值選股區別

大家可以從中相互比較,看那個需求適合自己!


01

巴菲特


巴菲特在選擇企業的時候,不是用一個股票分析師的角度,或者是市場分析師的角度看,而是以企業分析師,也就是企業家這個角度去看一個企業的價值,那企業家會怎麼考慮呢?

主要是四大原則:

1 企業準則

2 管理準則

3 財務準則

4 市場準則

這四個原則下面又分為12個標準,巴菲特主要是根據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作出投資決策,不太會考慮宏觀經濟,行業趨勢等,我們來細看一下四個大原則下面的12個標準:

一 企業準則

1 企業的業務簡單易懂

巴菲特對於他們投資的股票非常瞭解,他知道這個企業的營收,成本,現金流,勞資關係,價格彈性等等,他只選擇他看得懂的公司,這就是他說的“能力圈”原則。這一點其實主要是看投資者二個方面,一看你是否勤奮,因為一般的公司主要足夠勤奮,總能找到各種資料瞭解企業的運營狀況,但一般的股民根本不關心這個問題,甚至連財報都不看,二是看是否有足夠的自律,真的做到不懂不投需要的高度的自律,這是非常難的。

而一般的消費品公司業務足夠簡單,比如可口可樂這樣的企業,一眼就能看明白,所以巴菲特很喜歡,但是一般的股民卻喜歡買那些自己聽都沒有聽過的企業。

2 是否擁有持續穩定的經營歷史

什麼叫做持續穩定的經營歷史?就是一個企業長期的持續提供某種產品和服務,長期穩定的盈利。一個企業不管是什麼原因陷入困境中巴菲特都是不喜歡的,這些困境比如虧損,市場份額越來越小,企業重組等,因為發生這些事情意味著企業的風險很大,在百年的企業經營歷史上,企業的死亡率很高,能從困境中走出來並再創輝煌的企業企業鳳毛麟角,這一點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特別重要,因為困境意味者風險,可能會把多年的積累一把虧光。

3 是否有良好長期的發展前景?

企業分為二種,一種是有特許經營的偉大企業,還有一種是佔絕大多數的平庸企業,什麼叫做特許經營權?1 就是被消費者渴望,極度需要,離開了就不行,這樣的產品我們生活中不少,你想想現在都用什麼聯繫朋友?在哪裡購物?家裡的各種電器品牌你最喜歡的是哪個?2 第三個特點的是不可替代,或者說替代成本非常高,消費者不用的話會很不習慣,3 沒有管制,很多公用事業股票符合前二個特點,比如燃氣,自來水,消費者極度需要,也離不開,但是沒有辦法自己定價,這就是被管制了,沒有管制意味著定價權在企業自己手裡,意味著企業能享受高額的利潤。

這幾點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巴菲特把它稱之為護城河,這些特點越明顯,護城河越寬,抵禦競爭對手的能力越強,這樣的企業可以有20-30年的時間帶給投資者豐厚的回報。

而那些普通的企業大部分是沒有差異化,比如石油,化學品,銅煤炭鋼鐵,航空服務,汽車,銀行等,他們之間的差異化很小,很難取得競爭優勢,不得不陷入價格戰,只有在商品短缺時期才能有好的利潤,但這樣的時期極其稀少。

業務簡單,穩定的發展歷史,良好的發展前景,就是選擇好企業的三個標準。


二 管理準則

道不同不相為謀,投資也是如此,你如果不喜歡,不欣賞一個企業的管理層,你就不應該投資他,主要看三點:

1 管理層是否理性?

企業的管理層應該像企業的主人一樣思考,要關注股東回報,長期利益,考察理性的第一個標準是配置資產的能力,如何處理企業的盈利?企業有盈利了是繼續投資還是分給股東?判斷的標準是看資金投入到企業的回報是否高於平均的資產回報率,比如繼續投入到企業如果只有10%的回報,而社會平均資產回報都有12%,那麼理性的管理層會把錢分給股東。但是企業的管理層很少這麼做,他們會把盈利不斷的投入到低盈利水平的項目中去,不斷試圖通過併購其他企業來解決發展問題,但併購很難成功,依靠併購這種大規模花錢的方法也很難解決企業本身的問題,所以巴菲特認為這是亂花錢,這樣都企業管理層是不理性的。

如果投資回報不能超過平均水平,那麼理性的做法就是把錢分給股東,或者回購公司的股票,這才是給股東最好的回報方式。

2 坦誠

企業的經營是幾十年的事情,不可能不犯錯,但是有些管理層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英雄一樣,不容許自己的形象出現一點瑕疵,當不順的時候,有錯誤的時候千方百計的掩蓋,最後企業作風會變得非常浮誇。這樣的企業是很危險的,巴菲特自己的年報總是把錯誤放在最前面,不能面對失敗,試圖掩蓋錯誤的管理層不但會誤導投資者,也會誤導自己。那如何看懂他們是否坦誠?主要看他們對投資者是否會只說好的,順利的,而把不順利的,犯的錯誤統統掩蓋。

3 慣性驅動

什麼叫做慣性驅動?第一,驅動企業的是過去的慣性,即使出現了明顯的問題也不改變,他們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第二,公司經營順的時候失去了挑戰,管理層沒有什麼事情可幹,這會顯得自己很愚蠢,很多餘,做事的慾望會驅動他們去收購各種企業,僅僅是讓自己看上去偉大英明。第三,管理層總是模仿同行的動作,如果同行擴大了產能,買了新設備,自己也會跟上,即使這樣明顯產能過剩,浪費股東的錢,但至少看起來自己沒有落後。

這既是一個企業不思進取,慣性驅動。

如何知道管理層是否優秀?巴菲特說可以通過看過去幾年的年報,仔細看管理層的言行,未來策略,然後對照今天的結果,看看實現了多少。

三 財務準則

1 是否重視淨資產回報率?而不是每股盈利?這也是我們用的最多的衡量企業的標準,一般要求15%以上。長期來說股東的回報率就等於淨資產回報率,所以這個指標高的企業往往也是很優秀的企業。

要注意看是不是通過提高負債比例來提高淨資產回報率,這可以通過負債率的上升比例和淨資產回報率增幅對比看出來

2 計算到底為股東賺了多少錢,也就是股東盈餘

巴菲特不喜歡重資產公司,因為他認為這樣的公司盈利是虛假的,生意好的時候要不斷擴充產能,買新設備,建立新廠房,把盈利都消耗了,有時候僅僅為了維持市場地位也要不斷的投入,否則你的企業競爭力就會不斷下降,但只要這樣做利潤不斷被吞噬,而生意不好的時候大量設備閒置,資產貶值,股東的錢在不斷流失。這樣的企業最終不會給股東帶來豐厚的回報。

那什麼是股東盈餘?公司的淨利潤減去折舊,損耗,攤銷,資本支出和其他運營成本,就是股東盈餘,這是真正可以分配給股東利潤。

3 高利潤

高利潤體現了幾個事情,一是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消費者願意出高價買你的產品,二 企業不亂花錢,即使在企業盈利很好的情況下,如果亂花錢利潤水平也會下降,好的管理層會控制成本,比如伯克希爾公司這麼大,但是它沒有法務部門,沒有公共關係部門,沒有投資者關係部門,辦公室也很小。一個企業成熟以後,利潤就來自於管理,如果公司的管理層沒有強烈的成本意識,就不可能給投資者豐厚的利潤回報。


四 市場準則

所謂的市場準則其實就是估值,第一,投資者能不能確定股票的真正價值,第二,現在的股價是否低於公司實際價值?這是任何投資者必須清楚的問題,一個東西值多少錢你都不知道如何投資?

格雷厄姆教會了巴菲特安全邊際的投資概念,具體來說應該有25%的安全邊際,也就是說價值10元的股票,股價跌到7.5元買才有足夠的安全性,因為當你買入後即使下跌了20%,你還有5%的空間。

如何估值?這本書裡說巴菲特用未來現金流折現的方式,但是芒格說實際上巴菲特根本沒有用過這個方式,這個方式不但非常複雜,而且很不精確,黑馬認為就用市盈率和市淨率估值足夠了。還有一個標準是企業每留存1塊錢,就要創造1元的市值,比如一個公司淨利潤有10個億,分紅3個億之後還剩下7個億,那麼至少應該在市值上增加7個億對股東才算公平。

作為股民,很多人把股票看成是虛擬的東西,他們更在意股票表面價格的漲跌,而看不見股票背後的產品和服務,存貨,運營狀況,競爭狀況,資產情況,成本等,他們忽略了這些最本質的東西,就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投資者。


02

費雪

投資人買入普通股十五點:

一、這家公司的目前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大幅成長。

二、管理階層是否決心開發新產品或製程,在目前有吸引力的產品線成長潛力利用殆盡之前,進一步提升未來的銷售潛力?

三、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發努力怎樣,效果如何?

四、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五、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六、公司做了什麼事,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七、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係好不好?

八、公司的高階主管關係很好嗎?

九、公司管理階層深度夠嗎?

十、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紀錄做得好嗎?

十一、是否在所處的領域有獨到之處?它可以為投資者提供重要的線索,以此瞭解公司相對於競爭者,是不是很突出?

十二、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利潤規劃?

十三、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因為成長而必須發行股票,以取得足夠資金,使得發行在外的股票增加,現有持股人的利益將預期的成長而大幅受損?

十四、管理階層是否報喜不報憂?

十五、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毋庸置疑?

投資者十不原則:

一、不買處於創業階段的公司(或者新股);

三、不要因為一支好股票在類似香港創業板這種垃圾堆裡就棄之不顧;

三、不要因為你喜歡某公司年報的“格調”就去買該公司股票;

四、不要以為一公司的PE高,便表示未來的盈餘成長已大致反映在價格上;

五、不要錙銖必較;

六、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注意大型成長股、小盤高成長高風險股和中型股的配合;

七、不要擔心在戰爭陰影籠罩下買進股票;

八、不要過於關注的歷史盈利能力及股價波動區間;

九、買進真正優秀的成長股時,除了考慮價格,不要忘了時機因素,可能某段特殊的時期是好的切入點;

十、不要隨波逐流。

費雪的八大核心投資哲學

一、買進的公司,應該是那種有競爭壁壘(特許經營權)的公司。

二、集中全力買進那些失寵的公司:也就是說,由於整體市況或當時市場誤判一家公司的真正價值,使得股價遠低於真正價值時,則應該斷然買進。

三、抱牢股票,直到:a、公司性質發生根本變化;b、公司成長到不再能夠高於整體經濟。除了兩個因素外,除非有非常確鑿的證據,否則絕不輕易賣出。

四、投資者對股利不應持有太高的興趣,那些發放股利比例最高的公司中,難以找到理想的投資對象。

五、要明白,投資者犯下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成本。重要的是儘快承認錯誤,並瞭解和從中吸取教訓。要養成好的投資習慣,不要只是為了實現獲利就獲利瞭解。

六、真正出色的公司,數量相當少,往往也難以以低廉價格買到。因此,在某些特殊的時期,當有利的價格出現時,應充分掌握時機,資金集中在最有利的機會上。買入那些創業或小型公司,必須小心的進行分散化投資。花費數年時間,慢慢集中投資在少數幾家公司上。

七、對持有的股票要進行卓越的管理:基本要素是不盲從當時金融圈的主流意見,也不會只是為了反其道而行,便排斥當時主流的觀點。相反,投資者應該擁有更多的知識,應用更好的判斷力,徹底判定當時情形,並有勇氣,在你的判斷結果告訴你,你是對的時候,學會堅持。

八、投資和人類其他大部分工作一樣,想要成功,必須努力工作、勤奮不懈、誠實正直。最終,費雪認為,投資也難免需要些運氣,但長期而言,好運和壞運會相互抵消掉。想要持續成功,必須依靠技能和繼續運用良好的原則。相信,未來主要屬於那些能夠自律且肯付出心血的人

03

林園

利潤總額 —— 先看絕對數

它能直接反映企業的 “ 賺錢能力 ” ,它和企業的 “ 每股收益 ” 同樣重要,我要求 我買入的企業年利潤總額至少都要賺 1 個億, 若一家上市公司 1 年只賺幾百萬元, 那這種公司是不值得我去投資的, 還不如一個個體戶賺得多呢。 比如武鋼、 寶鋼 每年都能賺上百億元,招商銀行也能每年賺數十億元,這樣的企業和那些 “ 幹吆 喝不賺錢 ” 的企業不是一個級別的。它們才是真正的好公司。通過這個指標,我選的重倉股就是從利潤總額絕對數量大的公司去選的。

每股淨資產 —— 不關心

我認為能夠賺錢的淨資產才是有效淨資產 ,否則可以說就是無效資產。比如 說有人對一些上海商業股淨資產進行重新估值, 理由是上海地價大漲了, 重估後 它的淨資產應該大幅升值,問題是這種升值不能帶來實際的效益, 可以說是無意 義的,最多也只是 “ 紙上富貴 ” 。每股淨資產高低不是我判斷公司 “ 好壞 ” 的重要財務指標,我對它不關心。

淨資產收益率 ——10% 以下免談

淨資產收益率高, 說明企業盈利能力強。 比如 2003 年我買入貴州茅臺時, 若 除去貴州茅臺賬上的現金資產, 其淨資產收益率應該為 80% 以上, 實際上就是投 資 100 元,每年能賺 80 元。我對招商銀行北京分行的調研也發現其淨資產收益 率也達 53% 。這個指標能直接反映企業的效益,我選擇 的公司一般要求淨資產收益率應該 大於 20% 。淨資產收益率小於 10% 的企業我是不會選擇的。

產品毛利率 —— 要高、穩定而且趨升

此項指標能夠反映企業產品的定價權。我 選擇的公司的產品毛利率要高、穩 定而且趨升, 若產品毛利率下降, 那就要小心了 —— 可能是行業競爭加劇, 使得 產品價格下降,如彩電行業,近 10 年來產品毛利率一直在逐年下降;而白酒行 業產品毛利率卻一直都比較穩定。我的標準是選擇產品毛利率在 20% 的企業, 而且毛利率要穩定, 這樣我就好給企 業未來的收益 “ 算賬 ” ,增加投資的 “ 確定性 ” 。

應收賬款 —— 迴避

應收賬款多, 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可以收回的應收賬款, 比如 G 鑄管, 其應 收賬款都是各地的自來水公司的延期付款, 這麼多年都能夠順利收; 比如雲天化 的應收賬款也是由於和用戶的貨到付款形成的, 都是能收回的。 另一種情況就是 產品銷售不暢,這樣就先貸後款,這就要小心了。我會盡量回避應收賬款多的企業。

預收款 —— 越多越好

預收款多,說明產品是供不應求,產品是 “ 香餑餑 ” 或者其銷售政策為先款後貨。 預收款越多越好, 如貴州茅臺長期都有十幾億元的預收款,這個指標能反映企業 產品的 “ 硬朗度 ” 。


*******************************************************************

股票投資要放長眼光,短期的股價漲跌不會影響投資價值。擁有冷靜的頭腦,獨立自主的判斷能力,不跟風不隨大流。順勢而為+價值投機+知行合一 !


本公眾號:“亨利侃盤”,以覆盤、學習研究之用,堅持價值投資,趨勢投機的思想,做市場的跟隨者,狩獵者。(ID:henrychatStoc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