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辭職引發美國科技界“地震”,被稱微軟中國先生,現為清華教授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曉安說教育

沈向洋,江蘇南京人,畢業於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是一位計算機屆的世界級大咖,專研智能AI方向,曾是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

近期,他正式離職微軟辭去美國副總裁職務,消息一經傳出就讓世界矚目,引起了美國科技界的地震。


他辭職引發美國科技界“地震”,被稱微軟中國先生,現為清華教授


一、成績優異,年少成才,對科學書籍有著莫大的興趣

沈向洋出生於1966年,從小的學習成績就非常的優異,對學習有著天生的樂趣,尤其是對數理化科目更是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

沈向洋優異成績的得來大部分源於他驚人的閱讀量,對於一般的孩子來說幾乎有很少能夠安靜的坐下來讀一本書,更不要說是科學書籍了,枯燥無味,就連成年人都難以讀懂,並且也很少有家長會允許自己的孩子能有時間看閒書。

他辭職引發美國科技界“地震”,被稱微軟中國先生,現為清華教授


但科學書籍對於沈向洋來說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神秘吸引力,他從小就對這些書中的未知和神奇有著極大的好奇心,並躍躍欲試,也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探索欲,才促使的他不斷的學習和閱讀。沈向洋後來坦言:正是因為這些閒書,才為他進行了科學的啟蒙,成為了他學習上的強大推動力。

他未滿14歲就從中學畢業,後考入了南京工學院,畢業後又進入香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91年成功進入美國著名大學卡內基梅隆計算機學院,96年攻讀博士,進入微軟實習。

二、為微軟作出重大貢獻後低調回國

麻省理工學院技術曾這樣評價他:如果你在感情上難以支持微軟,那是你還未曾遇見沈向洋。由此可見,沈向洋在微軟屆做出的重要貢獻不可估量。

沈向洋對於微軟科學和學術的研究貢獻力量是常人難以想象的,這不單單是個人的成就,它應該是屬於國家的、屬於世界的、屬於我們的這個時代的。

多年以來,美國微軟一直都是世界科技的老大,始終引領著世界科技的發展潮流,但美國一直都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排外。

他辭職引發美國科技界“地震”,被稱微軟中國先生,現為清華教授


作為一名中國人,沈向洋利用自己的實力為微軟做出的貢獻已經讓美國人刮目相看,但排外就是排外,正如當今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他始終堅持“中國威脅論”,特朗普曾表示對擔任美國科技、企業的中國人要加以一定的警戒心,這樣的行為對於中國華人科學家來說無疑是影響、打擊巨大的,就連美國首富、微軟公司的創始人都曾“怒批”特朗普:科學沒有國界,如此限制中國科學家,對於美國的科技發展來說無疑是一筆難以承擔的重創!

相信沈向洋的離開與美國所一貫地堅持理念不無關係,彌留之際,比爾蓋茨曾極力挽留沈向洋,單純作為一名公司領導人來說他非常清楚沈向洋的離開對他來說、對微軟來說、對美國來說都是一大損失,但沈向洋的去意已決,他婉拒了比爾蓋茨的好意,在2020年正式離開了微軟公司辭去美國副總裁的職務。隨著中國經濟科技的又好又快發展,很多海外的華人科學家都毅然拒絕了外國的優渥的條件決定回國為國家作出貢獻。

他辭職引發美國科技界“地震”,被稱微軟中國先生,現為清華教授


三、沈向洋的回國事件給中國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1、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沈向洋曾在中學為學生們開講座時曾對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勤動腿,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才能完成繁重的學業。

當今,學生們的學習壓力其實不亞於成人壓力,成人是生活,而學生是學習。學生的壓力大概就來源於家長錯誤的教育和家長老師過度的期望與學生本身真實的學習水平存在確確實實的差距,造成很多學生不敢表達,不好說話,久而壓抑就會成為心理上的負擔,而心理疾病比身體上的疾病難治療的多。


他辭職引發美國科技界“地震”,被稱微軟中國先生,現為清華教授


作為家長,我們不應該不切實際的去要求孩子,給予孩子不符合實際的誇張目標,給孩子造成很大的身體和心理壓力。我們不止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樣還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體魄,一切都是零,所以為了學習而丟掉身體得不償失,只有有了健康的身體和愉快的身心才能完成當下繁重的學業,我們也才有資格去競爭、上進!

2、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幻想之所以幻想,是因為它很美好,而美好是因為不真實。

十二年的寒窗苦讀,接近20年的時光,學生幾乎都在埋頭苦讀,中國傳統文化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我們國家的學子可謂將這種精神演繹的非常到位,但通過沈向洋的事蹟,我們總結出:作為一名學生,我們並不是泯滅自己所有的本性把絕對的精力全部放在學習上,這是錯誤的,同時也違背了學習真正的意義。

他辭職引發美國科技界“地震”,被稱微軟中國先生,現為清華教授


當下,我們只是坐在四五十人的教室裡與書本為伴,把難題當作敵人,我們一個個有夢想有知識有激情,懷揣著對大學的夢想,對未來的期待,但我們卻從未真正的踏入社會去了解社會,這對於學生教育的現狀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應當在學習之餘讓同學們獲得更多社會的知識。

3、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最重要的是善於思考,每一位被我們稱之為“天才”的人,他們的想法常常會把我們嚇到,他們對於某件事、某個事物的理解往往是易於常人的。

思考使學習得以維持命脈,倘若只是學而不思,那麼學習就沒有任何意義,學習也不會有太大的提升,所以,學子應該明白在學習中思考的重要性,把握思考也就贏得了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