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張生:請不要急著彈“冠”相慶,還是先學做一個人吧


(轉發)張生:請不要急著彈“冠”相慶,還是先學做一個人吧


請不要急著彈“冠”相慶,還是先學做一個人吧。

張 生

自從新冠開始從武漢爆發並蔓延到各地後,從國內的各種媒體上就不斷的傳出國外的疫情水深火熱的報道,尤其是國外的政要染上新冠的爆發性新聞,更是一浪接一浪,讓人瞠目結舌,目不暇給,從最早的傳說日本首相染上新冠,到教皇,直到最近的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約翰遜,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再到昨天的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直至美國總統川普,被輪番陽性了一下,這才總算是達到了高潮,有的人甚至已經在推演川總感染新冠“陽痿”之後,按照規則誰來主持美國的大局了。所以,估計如果川普沒有被陽性一下,國內的媒體和有些人絕不會善罷甘休的。

而這些消息就像興奮劑,讓國人像磕了搖頭丸一樣激動不已,先是忘記了自己正處在水深火熱的疫情之中,後來更是忘記了自己前些天還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大街上空無一人,商廈大門四閉,醫院人滿為患,病人絕望的呻吟還沒有從耳邊消失,親人的淚痕也沒有擦乾,就開始像印度人吹響手裡的笛聲後的眼鏡蛇一樣,在這些新聞的鼓動下,吐著隨時可以噴出毒液的開叉的舌頭,自以為美的向世界舞動著自己的那令人厭惡的身子了,似乎國外的疫情越劇烈,國外政要感染的陽性越多越能顯示我們的制度的優越,越能顯示我們的身體的健康,精神的昂揚以及智商的高明。這就像一個人因不潔行為得了艾滋病被搶救過來後,不僅不收斂自己的行為,反而希望別人都像自己一樣感染艾滋病後才覺得酸爽,甚至恨不得親自去和別人做愛,讓別人也感染了才覺得過癮,因為這樣一來,自己本來的痛苦的經驗就變成了藥方,可以公開拿出來向人炫耀了,順便也就可以誇口老子天下第一了。

(轉發)張生:請不要急著彈“冠”相慶,還是先學做一個人吧


孟子曾經說,“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上》)。這就是儒家的所謂“仁義禮智”的“四心”和“四端”,也是封建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孟子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那和一個禽獸沒有區別。如今我們已經生活在高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果我們竟然還沒有生活在封建社會的我們的祖先的覺悟高,那的確是讓人多少有點尷尬的事。因為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活著的國人的祖先最起碼曾經是和孟子生活在一個時代的,應該是聽過這些教誨的。而現在看到別人感染新冠,不僅不同情,反而笑逐言開,看到別的國家的領導可能陽性,立即就幸災樂禍,這不僅是沒有惻隱之心,而是也沒有羞惡之心,沒有對於他人的體貼和節制,更沒有起碼的是非觀,那豈不是不肖子孫?當然,這樣的人已經是“非人”了,那麼又和禽獸有什麼區別呢?

而且,讓人不安和遺憾的是,這些消息有的是國外爆出的,但更多的卻是是國內的人有意“誤讀”或者“誤譯”和某些媒體添油加醋製作和生產出來並向國內和海外華人定向投放的“罐裝新聞”(“冠狀”新聞?!)。這尤其讓人感到悲哀,因為這樣的新聞和消息起到的作用更多的像是魯迅說的精神勝利法,其實並沒有對別人造成影響,最終欺騙和傷害的還是國人自己和代表國人的政府。

(轉發)張生:請不要急著彈“冠”相慶,還是先學做一個人吧


美學家宗白華

同濟的校友,曾留學德國並先後在南大和北大任教的美學家宗白華先生也是個“文化批評家”,他曾經批評我們的文化裡缺乏一種博大的情懷,尤其是“同情心”。他認為人在生病病危的時候,才能真正“體驗”自己,同時,因為卸下了面具,“也才天真坦白地呈露了自己”,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同情心”的“灌溉”。宗白華舉維摩詰和耶穌為例,前者因同情眾生而“病”,以此來尋求解脫的方法,後者則是因同情眾生之罪而忍受釘十字架的痛苦,所以,“負荷人類的病和負荷人類的罪是同樣地偉大”:

這苦痛的同情心使我們才有洞徹世界的深見,誕生真正的智慧,散佈著光亮給予這幽暗的世界。它的力量是感動的,啟發的,令人在淚流滿面中覺悟到人生的真諦。這裡不是高頭報章式的說道,因為他是從心到心,從心到世界。

(《病人》編輯後語,見《宗白華全集》第2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305頁)

其實,宗白華的話和孟子的話是相通的,他的話讓我們意識到,那就是直到現在,直到新冠肆虐至今,我們依然還沒有足夠的同情心。所以,我們不僅還沒有完全的“覺悟到人生的真諦”,並且擁有“真正的智慧”,當然,我們距離“洞徹世界”和“從心到心,從心到世界”的感動,還有一段不小的路要走。但也許我們今天能做到一點,那就是先不急著彈“冠”相慶,從學習做一個正常的人開始踏上這段路程。

2020年3月14日於五角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