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將成為準廣東副中心城市

南方日報 | 湛江:蹄疾步穩建設省域副中心

走進湛江東海島中科煉化施工現場,映入眼簾的是恢弘的大工業建設場景:9月29日上午,中科煉化動力站首臺鍋爐一次點火成功,標誌著該項目從工程建設逐漸轉入生產裝置開工投產階段。到年底,這個定位為“建成中國石化支柱企業和最具競爭力煉化企業”的重大項目即將全面投產,將拉動中下游的新型塑材、電子化學品等產業新增投資上千億元。

一牆之隔,寶鋼湛江鋼鐵三高爐系統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寶鋼湛江鋼鐵項目向打造世界一流高效率綠色碳鋼基地目標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不遠處,投資100億美元的德國巴斯夫集團精細化工一體化基地項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熱火朝天的東海島是湛江當前發展態勢的一個縮影,這座省域副中心城市已成為我省經濟新增長極和臨港大工業發展主戰場。

GDP從1949年的1.22億元到2018年的3008億元,70年篳路藍縷,70年櫛風沐雨。湛江從“兩水一牧”的農業大市到如今現代產業體系逐步完善,朝著現代化臨港重大產業集聚基地闊步前進;從“三不靠”的交通困境,走向陸海空齊頭並進,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升級換代;也從“湛江一大怪,一個城市分兩塊”城區不相協調轉變為城區擴容提質後的“魅力新城”。

九萬里風鵬正舉。當前,湛江正扛起“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使命擔當,舉全市之力對接服務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推進與海南相向而行,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作出湛江貢獻。

交通鉅變

“56811”讓交通末梢變身交通樞紐

駕車經由湛江海灣大橋,行駛不到5分鐘,就可跨過寬闊的湛江海灣,往返兩地暢通無礙。而在2006年大橋通車之前,必須要繞道幾十公里,多花一個多小時才能抵達對岸。

近年來,湛江西城快線、湛徐高速等交通幹道,與湛江海灣大橋一齊打通了湛江內部交通的“經脈”。與此同時,湛江港、江湛高鐵、廣湛高速、雲湛高速等也讓湛江這個曾經被稱為“三不靠”的城市,打開向外的窗口,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島相向而行,作為粵西地區唯一的“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支點城市,發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作用。

地處粵桂瓊三省交匯之處,背靠中南、西南腹地,面朝廣袤的南海,湛江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然而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隨著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區、海南島“三大經濟板塊”強勢崛起,湛江交通卻漸顯劣勢。距離珠三角500公里,距離南寧400公里,與海南相隔一道天塹,但多年來未能實現對外交通快捷化,“三大經濟板塊”影響力難以輻射到湛江,湛江逐漸變成了一個“三不靠”的地方。

飽受交通不便之苦的湛江人痛定思痛,全市上下把構建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作為頭等大事抓緊抓好,不斷拓展延伸交通“毛細血管”,完善公路網絡,掀起了波瀾壯闊的交通大會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喜訊頻傳。

2018年7月1日江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湛江正式邁入動車時代。今年9月28日,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項目將正式動工,建成後將成為華南地區唯一一個可滿足40萬噸級散貨船通航的航道。東雷高速通明海特大橋主塔已經封頂,預計2020年底建成通車,東海島與雷州、奮勇高新區將形成“半小時交通圈”。作為湛江連通大西南的“大動脈”,玉湛高速公路建設也在進一步加快……市區交通建設以令人欣喜的速度發生著重大變化,一張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佈局圖正在不斷拓展、延伸。

更令人振奮的是,今年7月,《湛江鐵路樞紐總圖規劃(2016—2030)》發佈,這是在廣東省第三個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親自指導編制的規劃。根據規劃,未來將有包括深湛、廣湛、湛海、合湛和張海等五條高鐵匯聚湛江、進入城區,“五龍入湛”把湛江與國家高鐵網絡連接在一起。

湛江在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過程中,把完善綜合交通體系作為首選,制定了“56811”規劃——規劃5條高速鐵路、6條高速公路、8條高速支線、1個新建的國際機場、1個深水港口,通過綜合交通規劃的實施來支撐省域副中心城市交通的需求。2020年湛江國際機場建成之後,將是粵西地區唯一一個國際機場,廣東省第三大國際機場,也將是全國唯一按照省會機場標準建設的地級市機場。

9月28日,投資38.66億元的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動工,2021年項目建成後,湛江港將成為華南地區唯一通航40萬噸級船舶的世界級深水港口和碼頭。湛江港作為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非洲、歐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之一,在改擴建後將極大提升湛江的區位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在“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規劃中,湛江作為聯繫周邊省(區)、聯繫幾大國家戰略的一個交匯點,正在推進區域深度融合,進一步實現灣灣相連、環環相扣,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為全省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作出新探索。

產業升級

從“兩水一牧”到“五箭齊發”現代產業體系

人民大道與樂山大道交匯處,“風正帆懸”潔白的三帆市雕高高矗立。注目凝思,三帆市雕彷彿訴說著這個擁有2043公里海岸線的城市在過去幾十年裡如何奮勇拼搏,揚帆遠航。

作為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湛江在改革開放之初以水產、水果和畜牧業“兩水一牧”為目標,定位於建設珠三角地區的後花園,大力發展農副產業。逐漸發展出了徐聞菠蘿、雷州芒果、遂溪火龍果、廉江紅橙等特色產業。而相比其他城市的發展,湛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卻顯得較為滯後。1999年,當廣東全省工業佔GDP比重突破50%的時候,湛江工業佔GDP的比重僅為37.4%。

21世紀初,湛江市圍繞建設城鄉協調、生態文明的科學發展試點市,積極實施“工業立市、港口興市、生態建市”的發展戰略,把工作的重心和著力點放在重點項目建設上,多措並舉,務實創新,大手筆規劃,超常規推進,相繼建成湛江港30萬噸級油碼頭、30萬噸級深水航道、25萬噸級鐵礦石碼頭等。2008年,湛江市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億噸,成為我國西南沿海港口群和環北部灣地區唯一的億噸大港。

時光車輪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湛江再次迎來黃金髮展機遇。寶鋼湛江鋼鐵基地、中科煉化、巴斯夫3個投資超百億美元的重大臨港產業項目先後佈局東海島,湛江已成為國家現代化沿海經濟帶新興臨港大工業聚集基地。中海油湛江分公司、東興石化、晨鳴紙業以及海洋經濟等骨幹企業蓬勃發展,為全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支撐。

如今,隨著三大產業項目落地建設或達產增效,東海島的磁吸效應日益凸顯,鋼鐵、石化、造紙的上下游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恆翔機電、盛寶科技、滬湛輔料、申翰科技、寶恆固廢、七建鋼構、紅鷹銘德、鼎元冶金等一大批企業都是因此而引來的“金鳳凰”。島內的產業天空已呈星月同輝之勢。“年年有項目落地”“年年有項目投產”的景象已經成為東海島的“新常態”。

產業蓬勃發展,創新增添活力。如今的湛江已是全國首批、廣東首個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農業發展也早已面目一新,走向現代化之路。2018年,湛江農海產品總產量、總產值和加工出口創匯居廣東之首。

目前,湛江深入實施重大工業產業項目達產增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現代服務業提速、高新技術產業培育、藍色海洋綜合開發“五大產業發展計劃”。在解決“有沒有”問題的同時,解決“好不好”問題,努力構建高水平高質量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廣東經濟新的增長極。

城市蝶變

千年古埠變身生態海灣城市

從湛江徐聞出發,沿北部灣直至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繞過馬六甲海峽,到達印度南部,再轉斯里蘭卡回到中國,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兩千多年前,這裡成為通往東南亞和南亞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這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有官方史書記載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

赤坎老城是湛江市早期時代商貿最發達的地域之一。赤坎區很早以前就是海邊的古商小埠,在宋代就已成雛形。自從清康熙年間解除長達200餘年的海禁後,海運商貿迅速發展,赤坎逐漸形成了繁榮的商埠。

斗轉星移,1984年,湛江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成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一批批產業在此落地生根,枝繁葉茂,激發著這個城市發展的激情與活力。憑藉著天然的自然資源優勢,湛江更是成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散發著十足的魅力。

近年來,湛江全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城市面貌呈現新變化,海東新區建設快馬加鞭,拓展城區發展空間;海灣西岸華麗“轉身”,老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質;各縣(市)城市建設提速發展,鄉村振興成效顯著。一系列擴容提質大手筆為湛江繪就了一幅幅美麗的新畫卷,“湛”放出無窮魅力,也贏得了十足的口碑:2017年,湛江入選央視《魅力中國城》第二批城市名單,今年年初,湛江入選“2018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

金沙灣一帶被稱為湛江的“城市客廳”,鳳凰木、木棉、大花紫薇等依傍在2000多米的觀海長廊兩側,展示著海濱風情。高大的白色沙丘、碧綠的椰林、藍色的大海奇妙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十分壯麗的自然生態景觀。去年,金沙灣入選廣東省旅遊局聯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舉辦的“廣東100個最美觀景拍攝點”,其特有的海洋大漠風光吸引著國內外無數遊客。

“以前朋友們都嫌我‘坡頭圩’落後,現在恆大地產來了,華潤置地的項目也要上馬了,現在還有誰說咱們海東新區落後?”說起海東新區近年的變化,原住民龐華東很是驕傲。如今從湛江開發區樂山大道,驅車駛過海灣大橋,迎面而來的就是海東新區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各式住宅區依次排開,商業也逐漸興盛起來,各種生活和教育的配套也日漸配置齊全,絲毫不遜於同為人居熱點的城區西岸。

城市的飛速變化,背後是全力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努力。目前該市累計三次編制《湛江市城市總體規劃》,高標準謀劃城市建設發展。同時,加快完善城區交通網絡,改善交通微循環,基本形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城市道路交通網,城區空間不斷拓展。在此基礎上還大力實施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工程,強化“六亂”和“兩違”整治,市容市貌明顯改觀。

作為首批“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支點城市,湛江正統籌推進“一通道、一港區、一示範”建設(參與共建西部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謀劃建設自由貿易港(區)、加快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努力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新格局。

奮鬥者說

御唐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思橋:

從餐飲業啟航,創業特色小鎮帶富鄉里

湛江物產豐富,美食甚多,被譽為“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上世紀九十年代,梁思橋在這裡開始了他的餐飲業之路。經過幾年的經營,打造出了飛奴坊鴿館、海珊瑚等“御唐府”旗下品牌,雖經歷過一些波折,“御唐府”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先後獲得了中華餐飲名店、中國粵菜名店、中國海鮮美食之都海鮮美食名店、廣東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單位等榮譽,連續七年受邀為博鰲亞洲論壇服務,並被評為鑽石服務單位。

如今的御唐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一間多元化經營、員工超過1000名的集團公司。2018年7月,粵西首條高鐵江湛鐵路開通,多家央媒、省媒採訪團採訪高鐵開通的同時,還對“御唐府”旗下的海珊瑚主題餐廳海鮮美食進行報道,“御唐府”儼然成了湛江海鮮美食的一張名片。

談到湛江菜的變化,身為湛江市烹飪行業協會副會長的梁思橋有很多話要說:“過去,湛江菜以白灼、煲仔、清蒸幾種做法見多,相對來說還比較單一。近些年隨著湛江的發展,企業投資、旅遊等方面不斷加強對外的交流,湛江成為了一個越來越有吸引力的城市,這從今天湛江菜的做法也可見一斑:保留了自身取材優質新鮮的要求,烹飪方法上融合了多種菜系的特點。”

2019年3月30日,湛江遂溪螺崗小鎮人山人海,這一天WCBA總決賽冠軍球隊——廣東東莞新彤盛女籃來到小鎮,吸引了不少人聚集於此一睹女籃健將風采。擁有“湛江第九景”名號的螺崗小鎮,是梁思橋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號召的結果,也和湛江近年來“四大抓手”“五大產業計劃”舉措緊密相關。

梁思橋告訴記者:“湛江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有相關政策支持,特色小鎮蘊藏著很大商機,還能帶富鄉里,我有信心把它做好。”

湛江將成為準廣東副中心城市
湛江將成為準廣東副中心城市
湛江將成為準廣東副中心城市
湛江將成為準廣東副中心城市
湛江將成為準廣東副中心城市
湛江將成為準廣東副中心城市
湛江將成為準廣東副中心城市
湛江將成為準廣東副中心城市
湛江將成為準廣東副中心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