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臥龍區安皋鎮:疫情之後看一群“70後”的時代擔當

南陽市臥龍區安皋鎮:疫情之後看一群“70後”的時代擔當

河南經濟報記者張治中 見習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張楠

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十七年前非典肆虐時期,有一批芳華正茂的年輕人勇於擔當,守護家園,面對神州大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這一批已經不再年輕的“70後”再次衝鋒在前,鐵肩抗責任,英勇抗疫情,用行動踐行了“鐵安皋”幹部隊伍的“鐵擔當”、“鐵傳承”,堅決貫徹上級各項決策部署,贏得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永遠綻放在“戰場”一線的太陽花——姜珂

南陽市臥龍區安皋鎮:疫情之後看一群“70後”的時代擔當

堅毅的面龐、和煦的笑容、務實的作為,完美的融合在這樣一箇中年的女性身上,“她的身體不好,動過兩次手術,總是勸她撤下來,她卻倔強的要跟戰友們一起奮戰在一線”,同為鎮機關幹部的丈夫這樣說,語氣無奈之中帶著欽佩。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雖然政府離家只有500米的距離,她卻從來沒在家吃過一頓飯,歇過一天腳,主動請纓在做好包村工作的同時,擔任鎮糾察巡邏隊1隊的隊長,帶領著5名隊員不間斷的巡邏糾察,“不出門,不遛狗,多在家中走一走”“外地歸來要報告,隔離兩週不能少”戴著紅袖標,手持小喇叭,鎮區的每一寸土地都留有她堅實的腳印,鎮區的每一個角落都回蕩著她的獨特的口音,鎮區的每一行街道都閃爍著她篤定的背影,平均每日微信運動2萬步以上,用實際行動捍衛安皋鎮百姓的安危,在統籌重點工作開展以來,她又搖身一變,當起了“服務員”,挨家挨戶幫助復工復產、聯繫外地務工,累計幫助26名農民工走向了用工崗位,3家企業復工復產,辦理農資運輸通行證5張。

“夫妻檔”齊心協力,有一種浪漫叫做攜手奮戰——刁萬盈、黃何芝

南陽市臥龍區安皋鎮:疫情之後看一群“70後”的時代擔當

熟悉他們兩口子的都知道,大兒子正值高三,小女兒牙牙學語,四十多歲的兩人父母都已經年邁,但是在大年初一接到返崗通知之後,兩人毅然決然把孩子託付給姐姐照顧,舍小家為大家,兩口子分別擔任鎮區東西兩個角最偏遠的蘭營、丁溝兩個村包村領導,從摸排到勸返、從宣傳到糾察、從服務到發展,事無鉅細,無一遺漏,雖然是夫妻,卻經常忙的沒有機會做到一起吃一頓飯,好好聊一會天,雖然如此,兩人精神頭卻十足,他們倆一直這樣說:“在安皋鎮幹了二十年,已經把安皋當成自己的家,只要能守護這個家,做什麼都是值得的”。

南陽市臥龍區安皋鎮:疫情之後看一群“70後”的時代擔當

果敢真誠的“老黃牛”,一句“我先上”的感動和溫暖——李懷春

南陽市臥龍區安皋鎮:疫情之後看一群“70後”的時代擔當

沒有哪一種精神比“我先上”更能引領人的成長,剛剛接到上級要求鎮在王安路設置衛生防控檢疫站的通知時,已經是下午五點,統籌協調的被褥和軍大衣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到貨,第一個夜班的配置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帳篷和一箱桶裝方便麵,這個時候,他說了一句,“我是共產黨員,我先上”,平時的他,話不多,靦腆而又內斂,關鍵時刻卻衝到最前。作為彭莊村包村領導的他,知艱苦而不言苦,居平凡而不平庸,臨難題而不懈怠,在疫情防控工作出色完成的同時,本職工作也有條不紊的推進,統籌協調手續,保障鎮區3家農資超市供應充足,不誤農時保障春耕,自掏腰包,為徐坪村圍村林栽植工人全部配備口罩等防護用品,保障種植了紅玉蘭9000株,冬青3000株,五角楓6000株,共計完成植樹造林200餘畝,9000畝高標準良田2個路標、2個井標、2個渠標和1個橋涵標已經全部開工,秦崗村坑塘整治的清淤和護坡修復已經完成,“老黃牛”一般的工作態度,對鎮相關的工作部署安排從來沒有半分怨言,不打折扣,不計得失,就像一顆平凡的“螺絲釘”,腳踏實地的埋頭苦幹。

無論任何“戰場”,退役軍人永不缺席,老兵力量源泉的“增壓泵”——許兆典

南陽市臥龍區安皋鎮:疫情之後看一群“70後”的時代擔當

抗疫路上那一抹“綠”,最具“鐵安皋”別樣的風采,作為安皋鎮退役軍人事務站的站長,他是“穩定器”、他是“潤滑油”、他是“增壓泵”,對全鎮677名退役軍人全部建立了臺賬,情況摸排瞭解到位,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他走村入戶、線上線下積極宣傳組織退役軍人參與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之中,再次喚醒了這些退役軍人洶湧澎湃的愛國之心,把老兵的心召喚在一起,力凝聚在一起,形成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這次抗“疫”戰中,有126名老兵向他遞交了請戰書,100多名老兵自發到各村卡點參與值守工作,30多名老兵捐款捐物,對於這些老兵,他一直心疼、關切,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他們,多方協調實現了數10名老兵周邊就業,退役軍人親切的稱他為“許大哥”。

蕙質蘭心,摸排統計中的“最強大腦”——許兆傑

南陽市臥龍區安皋鎮:疫情之後看一群“70後”的時代擔當

1月14日以來,湖北返鄉人員277人、2月份以來外地非湖北返鄉人員77人、“傳染源”大摸排全鎮7704戶29374人,這不是一組組冰冷的數字,這是她在抗疫戰線上奮鬥的風采,在家裡,她是女兒、是母親、是妻子,在戰線,她就只有一個名字“戰士”,用女性特有的執著、溫柔和細心,在信息的摸排中英勇奮戰,成為抗擊疫情的一股重要力量。對於全鎮需要重點關注的群體,她全部瞭然於心,“以前不會有這樣的感受,黨心黨性一直在胸腔裡迴盪,無時無刻不迸發出奮進的力量”,柔弱的她堅定的說道。

脫貧攻堅“疫”不容辭,精準扶貧的“領路人”——王光輝

南陽市臥龍區安皋鎮:疫情之後看一群“70後”的時代擔當

抓牢“兩業”,提升“兩貌”,強化政策、信息、醫療教育“三保障”,作為安皋鎮扶貧辦主任的他既抗牢了作為果園村包村領導的責任,又抓實了脫貧攻堅的各項工作,他經常把焦裕祿同志的一句話掛在嘴上,“幹部不領,水牛掉井”,貧困戶的需求在哪兒,他的身影就在哪兒,他是“統計員、宣傳員、快遞員、服務員”,在他的身上,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風雨無阻,從不缺席。

精準勞務輸出,務工人員的“孃家人”——藺曉露

南陽市臥龍區安皋鎮:疫情之後看一群“70後”的時代擔當

自“三有一可”工作機制推行以來,及時在微信群、朋友圈下發有關通知,發佈用工信息800餘條,就業崗位2000餘個,並大力推廣大數據智慧平臺——“南陽勞務安全一碼通”,下載註冊3000餘人次,為有外出務工意向1877人建立健康檔案,並完成了1200餘人的精準勞務輸出,實現周邊牧原、中富康、榮陽實業等企業214人復崗就業。這些工作的完成,傾注了他日夜操勞的心血和汗水,白天在帳篷、在村組、在街道採集勞務輸出意向信息,晚上連夜統計建檔上報,一個月不到的時間,他足足瘦了七八斤,臉龐也曬黑了,但他卻開心的像個孩子一樣:“送走了一批批外出務工的農民群眾,他們錢包鼓了,我的心也就滿足了”。

”姜珂、刁萬盈、黃何芝、許兆典、李懷春、許兆傑、王光輝、藺曉露......,他們雖然在不同的崗位,但都奮發向上,敢於衝鋒,用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這個耀眼的名字,“不採華名,不興偽事”,俯下身子,一件事接著一件事的幹,關鍵時刻衝的上去,穩定期間默默奉獻,疫情防控已經積極向好,但經濟社會發展永不止步,他們還在奮鬥,他們還在努力,為我們的共同美好明天拼搏!


【新聞熱線:0371—53306921,1561770953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