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扣扣案件小析

要不是17號張扣扣執行死刑,網上各大新聞媒體以及很多自媒體人士各抒己見,都快要忘了去年轟動全國的除夕殺人案,在這裡本人也微微說一說個人對此案件的看法

主流媒體一直強調張扣扣因為生活不如意,才會洩憤殺人,對此官方觀點,個人覺得有失偏頗。這個社會上生活不如意的人多了去,也沒見幾個人說是洩憤行兇殺人的。更何況張扣扣殺人目標明確,只是殺了當初跟自己母親命案有關的人士,並未傷及無辜。

說到這裡,那麼就要理一理當初張扣扣母親被殺一案。當初的張扣扣年方12,正是還可以在母親懷裡撒嬌的年紀,卻親眼目睹母親被人殺害,甚至母親遺體被解剖都親自在場,這種痛楚非旁人能體會,我想那個時候在張扣扣心裡,於他而言,世界或許已經崩塌,但礙於當時年幼,沒有能力復仇,可是仇恨的種子卻已經深深埋下。再加上後來有關部門對此事的處理與判決更是有失偏頗,對於網上流傳的頂罪,還有賠償的不到位,以及對行兇者微弱的懲罰力度(本人相信那些傳聞基本八九不離十,為何這樣講,一會後面會說到)都為以後張扣扣為母復仇埋下了伏筆

其實關於農村欺凌者與被欺凌者之間的故事或許千差萬別,但是故事的結果卻是大同小異,基本都是有勢者(欺凌者)趾高氣揚,無勢者(被欺凌者)忍氣吞聲,為什麼了,因為有勢力的都會利用各種關係來打壓無勢力的,同時阻礙有關部門對事情的公正處理

我是是地道的農村人,17歲那年,也碰到類似的事情。我們村有甲姓是大戶,別姓(包括我家)因為人少,勢單力薄,平素甲姓自是囂張跋扈,我們還有別姓也沒少受甲姓欺負。一日,因矛盾甲姓家族與別姓起了衝突,打了起來,眼見別姓受欺負,作為領居,我的母親趕緊去拉架,可是對方見我們這邊全是婦孺之輩(別姓家裡男丁不在家,我父親也不在家,我在上學)就大打出手,並將我母親用刀砍傷。有村民趕緊報了警,可是因為甲姓有親戚在村上當官,此事不了了之。我週末放假回家,知道此事,氣得發瘋,那幾天身上裝著匕首,在大樹上狠命的扎。現在想想,自己跟張扣扣比起來,真是沒有血性,所以倒覺得張扣扣是條漢子(所以,我相信張扣扣老家那些傳聞十有八九是真實的)

自古忠孝難兩全。張扣扣從軍入伍,是對國盡忠。可張扣扣揹負血海深仇,於他而言,不能報殺母之仇,就是不孝,生亦何歡。從法律上講,張扣扣連奪三命,罪無可恕,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可從道義上講,又似乎大快人心,網上讀者一邊倒的評論可見一斑

斯人已逝,我們在嘆息其命運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去反思造成悲劇的原因,有關部門是否需要自我檢討,而不能僅僅一句生活不如意,洩憤行兇了事,畢竟黎明百姓的心裡是亮堂的

最後我相信我們國家會越變越好,社會上類似張扣扣的事情肯定越來越少,因為法律是匡扶正義的,是維護弱小,懲兇除惡的,而不僅僅是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而去利用法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