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裡媽媽做的老棉襖

記憶裡媽媽做的老棉襖


這場初冬的雨從夜晚落到白天又從白天落到深夜,不知還要飄落多久,今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好友說:聽雨,煮茶,問道,我覺得這六個字來詮釋今年冬天的這場冬雨再好不過了,簡直是絕配,在我們西北集中供熱如春的房間裡,在清水煮沸的茶香中,靜聽落雨,研墨書畫,品讀古今,思考人生,禪心齊修,甚為妙事,深夜的雨聲更加清晰有餘味,寒夜深處略顯幾分孤傲與禪意,我喜歡這樣的夜,一杯茶早已喝到微涼,我是個極其懷舊的人,總覺得這個時代很多東西都不是我喜歡的,就比如說,冬天禦寒的衣服,雖然世面上有許多禦寒效果不錯的棉衣,羽絨服,可是我還是喜歡,回味在上世紀80年代媽媽做的土布棉襖溫暖的記憶裡,穿著舒服,暖和,貼身,夜漸行深遠,子夜將臨,我喜這個時間創作文章,因為這個時間世俗才真正的安靜下來,人的內心也趨於寧靜,少了雜念,相對自然坦然一些,適合我書寫一些文字,整理一些記憶,此刻我想,在哪個遙遠的年代,媽媽做老棉襖的事情應該是我今夜文章的主題,請隨泠溪的筆下一起走進,記憶裡媽媽做的老棉襖,重溫一個時代的印跡與溫暖。

記憶裡媽媽做的老棉襖


我從小體弱多病,不知看過多少醫生,吃過多少藥,打過多少針,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媽媽說,在我7歲後身體逐漸好轉時,以當時人民幣最大面額10元,給我看病的錢從腳可以磊到頭頂,也就是在7歲前吧,在父母帶著我四處求醫的路上,奇蹟般的被一位大夫看好我的病,從此我的身體一天天好起來,可是媽媽還是一如既往精心照顧好,擔心病情復發,總是什麼好吃給我吃,什麼穿著好給我穿什麼,就連冬天的棉襖,給我用的都是最好的棉花,最好的布料,媽媽是一個總能把什麼事都能做到最好的女人,媽媽的針線活做的特別精細講究,只要是經媽媽的手做出的鞋子衣服,哪絕對是上乘考究的工藝品,泠溪的老家在陝南的大山深處,上世紀7~80年代,我們的鄉下是絕對沒有電燈的,全部是煤油燈,還得需要煤油票才能買到,當時的煤油燈極其簡陋,就是用圓鐵罐頭盒做的,罐頭蓋子打個小孔,插一個鐵皮卷的細管,然後將棉花捻成棉繩和成多股穿過細管長的一端浸泡在罐子裡,外面露半釐米左右點著就可以照亮了,媽媽白天料理很多家務還要照顧我們姊妹五個,所以給我們做衣服和鞋子的時間只能在晚上完成,我媽媽最快一晚上縫一件衣服,兩晚上能做一雙手工布鞋,經常半夜醒來還看見媽媽在微弱的油燈下為我們縫補衣服,透過微弱的燈光,媽媽慈祥的臉上,溢滿的是對我們無盡的愛,油燈用久了,燃燒的燈芯就會結出很多燈花,燈花會影響亮度,每當這時,媽媽總是自然而習慣的用手頭縫衣服的針輕輕撥動燈芯上的燈花,燈又亮了許多,媽媽依舊低著頭繼續而安詳的為我們趕製縫補要穿的鞋和衣服,在我的記憶裡很多時候媽媽都睡的很晚,有時會熬到天亮才眯一會兒,白天還得繼續勞作,媽媽就是這樣週而復始,沒日沒夜的付出,用全部的身心與愛陪伴呵護我們姊妹五個逐漸的長大,這就是媽媽,天下最博大最無私的愛。

記憶裡媽媽做的老棉襖


媽媽做的棉襖不論男式還是女式老人還是孩子的,穿在身上絕對是最美的風景,在我們當地能超越我媽媽的真的沒有,老棉襖最講究的是貼身暖和順眼有美感,要真正達到這樣可不是憑嘴說出來的,第一量體裁衣是關鍵,何處放大,何處縮小,觀身材,看體型,找一個人最佳切入點,如何把一個人的最美體現出來,這需要足夠的智慧,美學,還有心裡學的完美融合,才能做好這第一步,第二是棉花的選擇,雪白無雜質蓬鬆柔軟,攤棉厚薄密度勻稱,力度適中,縫製的針腳順直針距基本一致,這樣做出的棉襖手感順暢,平整度極好,第三是棉襖外觀美感的關鍵,盤扣,一種是平扣,一種是花扣,一般人或是不怎麼講究的人做平扣,平扣簡單,把折邊對摺的布條縫好剪成平扣所需的長度,一端打結成疙瘩,一端對摺縫製留出疙瘩能塞進去的孔,這樣平扣就完成了,講究的人會做花扣,花扣工藝相對複雜,沒有幾分功底的人是做不出來的,花扣的盤花打結更為講究,結要打的更圓潤,花要盤的逼真均勻,花形有很多種盤法,有很多我實在記不清了,我只記得媽媽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特別專注有序,一點都不亂,每一步都堪稱精美,就連最後把製作好的盤扣往棉衣上縫,我媽媽都是很嚴格的,棉襖平鋪疊放整齊,然後拍盤扣的位置距離,我媽媽幾乎不用尺子,而是用手札眼看,就能做到特別規整,小時候還不懂什麼是精緻,就是看著特別順眼好看,媽媽縫的棉襖,穿上特舒服,穿出去也有面子,小時侯上小學的冬天,我和姐姐的棉襖或是衣服鞋子,總是學校裡最好看的,同學都特別羨慕我們,老師也都知道我媽媽也都很尊敬她,見了我媽媽都會很禮貌的稱呼一聲,蔣老師,因為我媽媽早期也是老師,也許就是從哪個時期開始,泠溪骨子裡有了任性,有了些許清高孤傲,獨具慧眼的審美能力,有時讓人難以接受的挑剔,如今有不少人說泠溪難伺候,我認為這不是壞毛病,泠溪認為生活,就是生的是人樣,更應該活的像人樣,這才是生活,而生活的基礎就是庸俗的吃穿,如果一個對吃不講究,對穿不講究,生活就沒有意義了,生命維繫離不開吃,對己對人尊重離不開外在形象,泠溪所說的講究,不是說吃山珍海味,穿頂尖品牌,或是高端私人定製,泠溪的講究是,得體,整潔,優雅,大方,適合,如今的泠溪閱人無數,閱事情無數,該體驗的都體驗了,該見識的都見識了,可就是有一個情節始終揮不去,那就是從媽媽離世後的每個冬天,我都會特別懷念媽媽做的老棉襖,直到現在那份懷念一直在,從未走遠,尤其在這個冬天的夜晚,泠溪多麼想有一件媽媽做的老棉襖穿在身上,或是能有一件和媽媽工藝相差不大的老棉襖穿在身上讓這個冬天更溫暖,記憶裡媽媽做的老棉襖就是這樣的經典這樣的銘心刻骨,可是,很遺憾,泠溪的挑剔導致了這份想要的溫暖只能在越來越遙遠的記憶裡蔓延,溫情的陪伴泠溪餘生所有的冬天!

記憶裡媽媽做的老棉襖


我的文字不拘格式,喜歡真情實意講述一個事件的完整,這就是我的文風,路過的您,喜歡就看看,不喜歡就當沒看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