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手機廠商在小編眼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智能機時代,首先要提的就是小米,2010年8月16日MIUI發佈內測,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發布。小米自此也開啟了飢餓營銷模式,以後的幾年小米一直被國內用戶奉為最具性價比的手機『早期也被稱為屌絲機』。小米也不負所望,連續幾年銷量第一。然而時光飛逝,時至今日小米給小編留下的印象就只剩下MIUI和盧總的微博了。當初的屌絲們也變成油膩大叔了。

近幾年國內手機廠商在小編眼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OPPO和VIVO兩家兄弟公司,早期給我的印象就是“廠妹機”“藍綠大廠”,畢竟兩家廠商都出自於步步高。從兩家手機顏值可以看出,外觀時尚顏值很高,很受年輕時尚的女性朋友使用,由於之前使用比較多的女性用戶都來自於南方各大廠的年輕女員工。所以之後被人稱作為“廠妹機”,再之後就是大小城市街邊小巷不斷湧現的OV專賣店,讓很多不瞭解的用戶都知道了OPPO和VIVO,再加上電視廣告鋪天蓋地的襲來,兩兄弟的名字想讓人忘記都難。不斷的增加店面和廣告支出也必然會增加營銷成本,也就有了之後的高價低配之說了。但是OV兄弟的銷量相加的話,妥妥的國內第一。現在很多使用OV兄弟機的朋友都認為~兩家的產品品控方面最好,這個也可以這麼說吧!但是不是絕對,手機和電腦一樣,全球的核心部件只有哪幾家廠商提供。我們都採用的同一品牌組件,誰能比誰的好到哪裡去。再說電子產品,沒有誰能保證產品不出問題,手機也一樣。不關乎品牌,只關乎運氣。iphone沒有工廠,誰敢說iphone品控差。iphone同樣也會出問題,只是用的人多了,出問題的幾率也就大了。

近幾年國內手機廠商在小編眼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最後說一下老年機~華為,之前的華為可以說大多都是運營商充話費送的,別人掏錢買蘋果、小米、HTC、三星、索尼等品牌,沒多少有錢人和年輕人關注華為一類的。那是因為早期華為的模式就是功能機,怎麼和智能機比拼。別人看電影看小說聽歌上網的,華為只能打電話發短信最多當鬧鐘,所以沒人正眼看過他,除了老人還是老人。之後不斷髮力智能機市場,也沒什麼起色,直到12年的華為自主研發的海思系列處理器P1上市才有起色,之後的幾年華為在技術和營銷方面不斷髮力,隨後推出的華為P6系列旗艦機型才開始真正的崛起,短短的幾年時間已經一躍成為國內手機行業的老大。有技術懂得創新才是華為成功真正的關鍵。當別人都在吃老本時,華為已經看到了危機,提前佈局才能在危機到來之際應對自如。

近幾年國內手機廠商在小編眼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至於中興、聯想、酷派、金立等手機廠商都已經隨著市場的變化而岌岌可危或淘汰。只有不斷的創新和增強自身實力才能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