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業的“老洋房”在哪裡?‖林叔權律師·觀《安家》有感

電視劇《安家》中的徐姑姑是一個賣老洋房的專家,曾出版過一本關於老洋房的書。龔家大院的主人龔先生正是因為拜讀過徐姑姑的作品,認為徐姑姑在老洋房領域有深入的研究,於是才在公司急需資金週轉的情況下,委託徐姑姑出售龔家大院。

出售的過程雖然幾經波折,但最後還是實現了買家和賣家雙贏的局面。在慶功晚餐上,徐姑姑與房似錦聊天時說:“每一個老洋房都有自己的呼吸,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主人,單單都不一樣。其實有很多人放棄老洋房,並不是說它做的有多麼辛苦,多麼麻煩,而是接受不了失敗的結果,心浮氣躁的人是走不進老洋房的世界的。”

律師業的“老洋房”在哪裡?‖林叔權律師·觀《安家》有感

律師業的“老洋房”在哪裡?‖林叔權律師·觀《安家》有感

律師業的“老洋房”在哪裡?‖林叔權律師·觀《安家》有感

律師業的“老洋房”在哪裡?‖林叔權律師·觀《安家》有感

律師業的“老洋房”在哪裡?‖林叔權律師·觀《安家》有感


律師業的“老洋房”在哪裡?‖林叔權律師·觀《安家》有感

律師業的“老洋房”在哪裡?‖林叔權律師·觀《安家》有感

律師業的“老洋房”在哪裡?‖林叔權律師·觀《安家》有感

律師業的“老洋房”在哪裡?‖林叔權律師·觀《安家》有感

律師業的“老洋房”在哪裡?‖林叔權律師·觀《安家》有感

律師業的“老洋房”在哪裡?‖林叔權律師·觀《安家》有感

做房產中介的人都知道“老洋房”是一塊不錯的業務,“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成交一套“老洋房”的佣金相當於賣幾十套公寓或普通商品房。

但卻很少有人會堅持去做,這是因為這塊業務的特點是資源少,客戶群體集中,標的額大。做這塊業務要求中介人員不僅要懂行,還要有廣闊的人脈,否則很難。因此,老洋房便成了房產中介業務中的一塊

“硬骨頭”

律師業的“老洋房”在哪裡?‖林叔權律師·觀《安家》有感

林叔權律師

國信信揚律師事務所 • 合夥人

大灣區青年律師成長沙龍 • 發起人兼導師

廣東融聚律師事務所 • 戰略顧問

律媒社 • 戰略顧問

律師業的“老洋房”在哪裡?‖林叔權律師·觀《安家》有感


那麼,有沒有律師行業的“老洋房”?如果有,是什麼?怎麼做?

答案是,“老洋房”在每個服務行業都存在。律師業當然也不例外,只是什麼是律師業的“老洋房”,見仁見智。至於怎麼做,也是因“房”而異,因人而異。

很多律師同行認為非訴業務(上市、併購等)是律師業中的“老洋房”,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這樣的非訴業務被認為是律師業中的高端業務。那麼,就上市、併購等非訴業務而言,是不是律師行業中的高端業務呢?

這個問題,當然是見仁見智。要我說,律師業的各種業務類型並沒有高端、低端之分,也不應該被劃分為高端、低端。

法律服務有不同類型,有不同項目、不同案件。不同類型、不同項目、不同案件對律師的專業方向及專業水平的要求肯定不同,律師收費也不一樣。

我也聽到不少律師同行說,上市、併購業務是“雞肋”,並不好“吃”。看起來單個項目收費很高,但由於投入的人力多、時間長,收費雖高,最後利潤並不高。

當然,項目完成後,律師團隊如果有機會陪著上市公司老闆們敲鐘,在慶功宴上喝雞尾酒,也挺風光的。從這點來說,這個版塊的業務是律師業的“老洋房”也沒有錯。

再說另一塊業務:不良資產。這塊業務是律師業的“老洋房”嗎?不良資產業務標的大,如果成交,律師收費不菲。

但是這塊業務,通常都需要律師投入資源(渠道、關係、金錢等),時間跨度也長。而由於本屬“不良”,其中不免會有“地雷”,做這塊業務的律師踩雷的也不少。而且這塊業務很多是採用風險代理的,做成虧損的也不少見。

下面來談一談“低端”業務,說說民間借貸業務。這塊業務常被從事“高端”業務的同行視為低端業務。

那麼,這塊業務高端還是低端?我認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已。其實,民間借貸糾紛對當事人來說很重要,有些人借五萬、十萬出去就會失眠,擔心到期收不回來怎麼辦?

如果律師認為這塊業務不是高端業務,不是我們要的“菜”,不是“老洋房”,用這種心態去接這類案件,第一可能接不成,因為與當事人之間無法建立信任感;第二即使接了也可能做不好或者不會好好做,因為潛意識中已將此看做是一個低端業務,不會付出太多精力。

但對於當事人來說,一個案件無論法律關係複雜還是簡單,只要攤上了事就都不是小事,老百姓天生對“衙門”就有一種敬畏。

拿民間借貸來說,因為需要訴諸法庭,對老百姓來說就是大事,就是一個“高端”的事情。當事人認知如此,那麼做這塊業務的律師就應當將這塊業務捧為“老洋房”,認真對待。否則,案子做不好,終歸無法獲得當事人的認可,就可能難以立足。

所以,律師把業務分為高端、低端的做法本身就是錯的。把非訴當做高端業務,訴訟當做低端業務的認識,更是某些同行的一個認識誤區。

我認為律師業的“老洋房”無處不在,涉及所有的領域。我們不應該以標的的大小來劃分,認為只有標的大的才是“老洋房”。雖然通常標的大的案子或項目,律師費也相對比較高,但是,有很多標的額小的也是“老洋房”。

為什麼呢?一個當事人最初找到你時,可能委託你的是一個小案子,不是一個“豪宅”,律師費可能更是少的可憐,辦這個案子不止不掙錢還有可能虧錢(對律師而言虧時間就是虧錢)。

但是,如果你認為它不是“老洋房”便拒絕了,誰能保證當事人他十年後不會成為第二個“馬雲”,而你之前沒有與他建立良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他發達後攤上“大事”會委託你辦案子嗎?會將項目交給你做嗎?會請你做法律顧問嗎?

律師業的“老洋房”存在於所有的業務中,甚至存在於現在及未來建立的客戶關係中。所以,做律師不要眼光只盯著現在,還要盯著未來。

就像電視劇《安家》中徐姑姑說的,曾經有一單生意他做了五年,最終也沒有搞定。這五年沒有搞定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人家沒有把房子委託給他;也可能雖然委託給他了,但沒有找到合適的買家。

律師業也是這種情況。如果當年蔡崇信看不上初創的阿里巴巴,沒有做出現在所有的人都認為是正確的選擇,那麼他就不會是今天的蔡崇信。

律師業的“老洋房”不等於人們自以為是高端的業務。很多律師不願做交通事故的案子、不願做婚姻家事案件、不願做勞動爭議工傷的案子,但其實這些業務做的好的話,也會有很好的收入,也會有很好的發展。

業界就有很好的例子,北京的一家律所專做交通事故,另一家專做婚姻家事,都做成了業界翹楚。對他們來說,交通事故、婚姻家事案件就是他們的“老洋房”。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跟年輕律師講清楚,讓他們瞭解律師業的“老洋房”無處不在,關鍵是是不是你的“菜”!

有一句俗話說“行行出狀元”,在律師業“塊塊出狀元”,每一個業務板塊、每一個專業細分,只要努力去耕耘,只要堅守,就可能是你要找的“老洋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