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護法》:藝術創新與立意深刻的背後,也蘊藏著社會價值的表達

不思凡執導的《大護法》是首部自主分級「PG-13」國產動畫電影,未上映即先造成轟動!影片自從2017年上映以來,就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榮獲

第4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 (2017)評分最高的動畫片(提名) 以及7月最受關注電影 。


影片創造了8700萬的票房,最終票房成績在當年暑假檔的中國動畫市場仍然獨領風騷,遠超過同期其他動畫電影。更重要的是,影片充滿個性的影像風格和深邃的作品隱喻引起了廣泛的社會討論,這種現象在中國動畫市場上還是第一次出現。


影片講述了為尋找失蹤已久的太子,奕衛國大護法來到陌生的花生鎮,這裡的居民外形酷似花生,他們反對一切外來事物,麻木而愚昧。在躲避追殺的過程中,大護法和太子一同捲入了一場關於慾望的冒險故事。


如果僅僅從故事內容來解讀,我無法體會到這部電影的真正魅力。因此,本文將從“藝術美學、影片立意、社會價值”這三個層面,由微觀到宏觀、由淺入深地解讀不思凡導演創作背後的語言與寓意。


在文章的最後一部分,我也會著重結合人性分析,談談一些影片故事之外的對人生的延展與思考。


《大護法》:藝術創新與立意深刻的背後,也蘊藏著社會價值的表達

01、藝術美學:在動畫角色繪製和設計上,融合古典水墨和暴力美學於一體

導演不思凡巧妙運用以往作品的水墨畫風表現中國美學,在動畫一昧模仿的潮流裡建立出自我特色。作品更延續其電影分級的話題性,以暗黑的故事內容及隱喻體現暴力美學,打破動畫電影定位在閤家娛樂片的侷限。


①簡約中國水墨風的創作性運用,在國漫界難得一見

影片的畫風繼承了不思凡導演一貫的中式寫意--白描風格,糅合工筆水墨與重色油彩,生動傳神,造就了獨特的繪畫風格,畫風可謂一流。採取相對簡單的線條,勾勒的人物造型與山水層次分明,觀感十足。


影片開篇映入眼簾的層巒疊嶂,寥寥幾筆,看似簡單,卻非常寫意。有一段鏡頭讓我印象深刻,大護法在洞穴深處受傷昏倒後的奇異夢境,夢中的畫面色彩斑斕,眼睛佈滿整個天空,象徵著花生人們令人恐懼的假眼睛,整個畫面像極了後印象主義畫家梵高的名畫——《星空》,充滿著想象力和視覺張力。


總的來說,從形式來看,《大護法》海報採用中國傳統的繡像本形式,運用了水墨繪畫方式;從內容來看,畫面中出現的竹子、荷葉、青松、高山等極具中國風的元素,與整個電影的水墨畫風相呼應,每一幀都是一張壁紙,實為難得。


《大護法》:藝術創新與立意深刻的背後,也蘊藏著社會價值的表達

②張弛有度的3D製作效果,與中國水墨風完美融合

影片大量場景都是通過中國水墨畫風來表現,而許多水墨渲染的畫面因無明顯線條界線來作為對象的邊緣界定,加之影片中出現許多原創的多元化角色,使得影片在3D的製作上增添了許多難度。因此製作團隊必須揣摩虛擬角色在實體呈現上的立體感,精巧計算出畫面中每一個相對對象的空間與相對位置,才使得影片的人物與水墨場景達到最完美的融合。


以主角大護法為例,造型憨態可掬,身著硃砂紅斗篷,矮矮胖胖,在整部影片中這一抹移動的紅糰子增色不少。圓潤的飯糰形態,團隊在製作時需自行設計角色在五官、衣著或動作上的立體程度,並在真實感與立體度中取得平衡,其中的專業技術,掌握了整部片在3D效果上的成敗關鍵。


依我看,專業的團隊和死磕到底的工匠精神,使得電影整體視覺效果俱佳,畫風清奇,相對簡單的水墨線條,在3D效果中看來變成一幅畫,兩者交疊時有種看動態漫畫的樂趣。


《大護法》:藝術創新與立意深刻的背後,也蘊藏著社會價值的表達

③糅合殘酷的暴力美學,讓觀眾在觀影過程的內心體驗大呼暢快

暴力美學對觀眾感官的獨特刺激與審美享受,以及在欣賞過程中產生的複雜的情感共鳴,使得暴力美學備受追捧。而在《大護法》中暴力美學也得到充分展現,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影片開始沒多久,大護法禮貌地向陌生的花生入問路,一開始耐心地跟對方講道理,最後只能暴力解決。這樣一言不合的打鬥場面在影片中隨處可見,血肉橫飛的場面也不在少數,這或許就是影片自動分級PG-13的原因吧。如果我國有分級制度,我想這部片子完全可以拍成R級。儘管場面暴力血腥,卻不令人反感,反而讓人心中暢快不已。


《大護法》以帶有著中國風特色的手繪山水的畫風凸顯濃郁的民族特色,故事情節的詭異與怪誕,血淋淋的殺戮場景,都不可避免的仍然帶有著日本動漫的些許特徵。

但就整體風格而言,溫潤的中國水墨風格巧妙糅合殘酷的暴力美學,這已經不再是用西方的視角看中國的後殖民文化的殘留物,而真正開啟了中國動漫的風格塑造。


《大護法》:藝術創新與立意深刻的背後,也蘊藏著社會價值的表達

02、影片立意:新奇的情節設計走向,成人題材和社會隱喻在當前形勢下尤其難得

影片完全架空虛設了“奕衛國”和“花生鎮”這兩個世界,的價值觀立意深刻,隱喻頗多。密不透風的社會風氣,怪誕迷離的人心百態,陰冷戲謔的氣氛基調。搞笑的人物設定,略顯誇張的人臉和情節設計,都是在略顯沉重的反諷意味上的一絲溫暖笑容。


①情節設計採用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彰顯了人物意識的覺醒

作為一部具有魔幻現實主義性質的動畫片,影片在情節設計上進行一次革新,雖然情節怪誕,卻以魔幻般的方式將人物以具象化展現,突顯真實,展露出影片的深刻主題。不得不說編劇的腦洞很大,題材新穎,挖坑到位,讓人眼前一亮。


花生人小姜被太子相救,並在太子相處中逐漸覺醒出了自我意識,開始對自己和所在的世界充滿的困惑,它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自己能夠說話卻不能說?自己會不會因為毒蘑菇死?他尋找隱婆,希望知道這個世界的真相。


故事臨近結尾,部分花生人終於覺醒,諷刺的是,他們卻開始殘暴屠殺不服從的同類:

  • 歐陽吉安被自己僱來的殺手殺死;
  • 庖卯為了“自己的理想”取出了自己的心臟;
  • 神秘殺手“羅單”帶著謎團敗在大護法手下;
  • 而小姜生性善良,最後因愛而死。

在我看來,小姜的犧牲也意味著安吉鎮壓鄉下花生鎮的瓦解,是花生人意識覺醒後對自由追求必然產生的結果。其實,我們稍微深思一下,利益的趨勢。慾望的支配,不止是在影片中,映射到現實生活中,也是處處可見的。

隨著個體意識的崛起,是否應該具有獨立思考的人格意識,是否兼容幷包地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才是影片想表達的部分深意。


《大護法》:藝術創新與立意深刻的背後,也蘊藏著社會價值的表達

②將人物的經歷上升到哲學命題,藉助隱喻表達對人性思考。

影片作為不思凡的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在更深的層次上體現人性:

“無論是善良與罪惡,真誠與虛偽,豁然或慾望…作者都需要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

片中出現的各色人物,均來自導演在生活中的碰撞與觀察,人物的思想和行動反映出導演對人從各個方向不同的理解。


  • 大護法以一種正經的態度說著不正經的打油詩,以平淡的態度說著人生的大道理,從初入花生國時空氣中味道的變化,進入村子冷寂的街道,花生人的冷漠無情,都能引起大護法的思考。
  • 太子親眼目睹了小姜的死亡,這大概是他第一次被奪走某件深愛的事物,而這場死亡,其實也恰恰是太子所必需的一場啟蒙。
  • 而小姜,是在隱婆的指引下,看見了花生鎮居民們命運的真相,雖然歐陽吉安把他們叫做豬玀、螻蟻,但小姜仍然活成了一個有血有肉、有自由意志的人。
  • 歐陽吉安大搞個人崇拜,但用大護法的臺詞來吐槽:我還是第一次見會被煙嗆到的神仙。歐陽吉安最大的失敗,恰在於連他的孫子歐陽鳴都不承認他的權威。

影片通過充滿責任感的大護法、茫然麻木的花生人、心狠手辣的反派映射出眾生相,隱喻深刻。導演不思凡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儘量客觀地展示真實的世界,嘗試用最簡單的形式,討論最複雜的人性。


在我看來,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一種殘酷,但正是因為這樣的真實和客觀,更能讓觀眾從影片去感受人世間複雜的人性,仔細品味,立意之深不禁令人唏噓。


《大護法》:藝術創新與立意深刻的背後,也蘊藏著社會價值的表達

03、社會價值:影片不僅代表導演突破自身束縛,更是代表國產成人動畫掙脫束縛的願景

《大護法》是一部繪畫江湖百態的影片,它照映出成人世界的弊端,也讓我們從中看到了自己,時常心中激起漣漪。因此,影片廣受熱議,不僅是導演突破自身束縛,更是成人動畫掙脫束縛的一次大膽嘗試。


①相比觀眾談的“集權隱喻”,導演想表達更多的其實是“束縛”

不思凡表示看到很多社會人的一種模式,看到了很多人陷於偽裝的痛苦,每天強顏歡笑而從不展現真正的樣子。於是,不思凡筆下的角色也都是這樣一種人,是顯現和未顯現的部分形成強烈反差的每一個人,現實的矛盾體。


雖然影片時間指向是模糊的,人物分不清是哪朝哪代,卻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各自對應的影子:

  • 貼著假眼假嘴時不時腦袋上能開滿花的花生人,
  • 會說話有情感的小姜,
  • 看破世間真相的隱婆,
  • 自命為神仙的吉安老頭,
  • 還有吉安老頭僱傭的隱臉殺手、剖屍的皰卯,他暗藏心機的孫子小鳴……

影片最後一場,安吉呵斥著讓黑衣人開槍射殺大護法,黑衣人靜靜地站著,下一秒開槍射殺了安吉,他似乎不知道自己開槍的初衷和動機,直到大護法激情高昂地講述了一大段臺詞後喊出:"你還能直面你的恐懼嗎?”黑衣人竟然流淚了,最後一命嗚呼。其實,大護法所說的話,也是向觀眾的發問,因為從社會層面來說,每一個觀眾也肯定會有自己的恐懼點。


整個影片一直在講述著關於「個體束縛」和「群體束縛」的故事,但束縛背後肯定有一個恐懼點,比如庖卯恐懼的是被別人輕視,歐陽吉安的恐懼是家道沒落,片中每一個角色都因為恐懼而束縛住了自己。反觀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倘若個體思維被束縛和控制,如何衝破這些束縛卻是經久不衰的話題。


《大護法》:藝術創新與立意深刻的背後,也蘊藏著社會價值的表達

②影片的另一個主題則是“自我救贖”

不思凡故意將花生人設計成人形,讓他們從恐懼開始,到最後提出“我是誰”,展現了從“無我”到“有我”的過程。“我們看到花生人,當他們說他們是人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對我們也可以有個思考。” 不思凡希望藉助花生人,讓觀眾對自己有所思考。


影片中最大的謎團,可能來自於最後反派角色羅丹的那句:

“媽媽,要下雨了。”

羅丹先天只有一隻眼睛,所有人都把他當作怪物,甚至親生父親也想殺死他。母親帶著他逃出了家,可有一天快要下雨,他喊著“媽媽,要下雨了”去找母親時,卻親眼目睹找上門的父親將母親推下山崖。羅丹從那個時候就變成了鬼,而大護法的怒吼擊中了他的內心,讓他覺得回到了那個瞬間,感覺他又找回了自己是誰。


而講完《大護法》的故事後,不思凡似乎也找回了自己創作的初心:他終於成功擺脫了束縛,回頭看到了“自己”。所以,在我看來,《大護法》既是不思凡直面自我回頭看的一次經歷,也是他對觀眾的期冀,希望觀眾能夠回頭看,看看“我是誰”,能夠回頭找回自己,不要被社會、被經驗,被沒有必要的一些體系給束縛住,自我救贖,這便是影片最大目的所在。


《大護法》:藝術創新與立意深刻的背後,也蘊藏著社會價值的表達

③原創動畫被關注,不僅是不思凡的轉折點,更燃起成人動畫崛起的希望

導演不思凡無論是在整體制作,還是從動畫理念到人設和輸出,都顛覆了大家以往對動畫的認識。“在最短的時間裡,用最純粹的狀態去做這部動漫”,這是不思凡創作原創成人動畫《大護法》的初衷。


創作於2014年的《大護法》是不思凡的第一部院線長片原創動畫,說起它的誕生之路可謂一波三折,異常艱辛。因其過於暴力的元素,幾乎被當時所有的主流發行方拒絕。


2015年6月,因其資金短缺,在國際網站Kickstarter開啟眾籌,最終獲得 2 萬美元的資金支持。之後,好傳動畫和優酷、土豆網達成合作協議,為《大護法》拿到500萬元投資,而光線彩條屋影業的介入則為《大護法》帶來了周星馳、徐克的御用剪輯師林安兒,同時她也擔任了粵語版大護法的配音,最終公映版本剪到了93分鐘。


可見,它的誕生過程就是當下網生代文化的產物,自言“出身寒門”的不思凡,逆襲的勵志精神就像大護法嘴裡開篇的臺詞一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最終《大護法》還是如願進入大院線,怪不得在影片發佈的正式海報上,印著九個字:感謝給我逆境的眾生!這不僅是不思凡的轉折,也是成人動畫慢慢被認知的希望。


《大護法》:藝術創新與立意深刻的背後,也蘊藏著社會價值的表達

總結一下:

儘管《大護法》有極大話題性,引發媒體高度關注,與票房的表現並不完全一致,國產動畫離真正的“崛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但《大護法》這部“全新”的原創動畫,對於中國電影而言,就像混沌之中的一抹亮光,它的驚豔亮相重新點燃了國產成人動漫的希望。不管怎樣,《大護法》等動畫人創作的匠心已然意味著國漫正在漸漸走上升之路,未來可期!謝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