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用“高級感”修飾自我,這才是人生贏家

豐子愷先生曾說:“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無錢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18歲那年,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拉起皮箱,走進了另外一個城市,去實現錄取通知書上的那份追求,我想要不動聲色地成為一個大人,一個合格的大人。

然而,熱忱過後,留下的只有狼狽不堪的自己。

夜深了,黑暗中對自己說了句:“親愛的,今天,你辛苦了。”

不知從何時起,我變得有些“矯情與刻意”,喜歡上一種叫作“儀式感”的東西,讓我可以直接地,大膽地宣洩自己內心的情感。

明白了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真正含義。

//01//

儀式感讓每一天變得與眾不同


學會用“高級感”修飾自我,這才是人生贏家

張愛玲曾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的,更認真的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自從踏上離開故鄉的列車,我們全力奔跑,找尋著另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

時光的荏苒流逝愈發地告訴我們,獨自在外生活,是如此艱難。學業上的不順,生活中的糟心,人際間的交往不無例外地“侵蝕”著我們的內心,傷口上撒鹽的滋味並不好受。

但由於生活的特殊,我們仍選擇在焦灼中奮力前行。

第一次認識到“儀式感”的存在,是來源《小王子》裡的一段對話:

小王子問狐狸:“什麼是儀式?”

“這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狐狸說。

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你最好在每天相同的時間來,比如你在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感到越幸福。

到了四點鐘我就會坐立不安,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間準備我的心情,儀式能讓我覺得某一天某一刻與眾不同。”

看似日復一日的重蹈覆轍,實則是儀式感背後那份自我尊重。

//02//

儀式感讓生活變得全然享受


學會用“高級感”修飾自我,這才是人生贏家

有了儀式感,你會明顯地感受到自己不是在麻木僵直的活著,而是在享受所謂的生活。

被譽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松浦彌太郎曾說:“以什麼樣的方式享用怎樣的早餐,可以說是能影響人生的哲學。”

對於早上或多或少都有些賴床的我們來說,似乎習慣了晚上夜聲人靜的歡愉時光,卻不願付出些時間給神清氣爽的清晨;當我們在睡眼朦朧中敲擊了鬧鐘上的那個“稍後提醒”。

昏昏欲睡一小段時光後,便是匆忙緊湊的經歷嘴中叼著麵包片,電梯裡整頓衣裳的狀態。

與其這樣,我或許會選擇,一杯最愛的牛奶燕麥粥,一個被塑造成心形的煎蛋和一個親手烘培的小蛋糕,作為我一天的起點。

或許我並不會選擇,像鹿小葵那樣,出門前給自己加油,但我會在這舒適的氛圍中,不自覺地暗示自己,今天好像有些不同,今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不管接下來的一天中經歷交通的擁擠,上司的指責亦或是其他工作中的不順,我都會用一種新鮮感將其重新看待併合理處之。

儀式感讓我本無厘頭的生活,充滿著幸福感。

//03//

儀式感讓精神生活不再空虛


學會用“高級感”修飾自我,這才是人生贏家

根據國民健康大數據,我們不難發現疾病的年輕化,不同地區,不同職業,不同人群都有著自己的亞健康比例。

工作與生活的快速發展,讓我們如同蝜蝂一般負重前行。我們來不及拒絕,於是在速度中將自己捆綁,毫無一絲喘息的機會。

合同的談成,文件的簽訂,的的確確可以帶給我們物質上的富足,但精神的空虛,又怎樣來彌補?

你是否願意在週末抽出時間,與朋友看一場期待已久的電影,被人物逗的哈哈大笑,或是被情節感動的痛哭流涕,在電影散場後,感受一下放慢了的生活。

你是否願意在某個特定的日子與伴侶來一個簡單卻自由深意的燭光晚餐,透亮的高腳杯裡盛裝著半杯紅酒,搖曳的燭光中瀰漫著幸福的滋味。

你是否願意花費一個下午的時間,給自己現磨一杯咖啡,烘烤幾塊曲奇,陽光灑下,犒勞一下這些天有些辛苦的自己。

平淡無奇的生活,讓我們有時會感覺日復一日地經歷著種種的相似。

但“儀式感”背後卻是我們努力創造驚喜,製造簡單的幸福感。

或是眼簾的驚鴻一瞥,或是腦中的靈光一現。不經意間,我們總會驚喜地發現生活中很多的“小確幸”,繼續著屬於你自己的那份快樂。

正如《阿甘正傳》中說的那樣:“ 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嘿,朋友,我希望你可以在生活中,活成一個你喜歡的樣子,擁有自己的那份高級,卻又不乏生活中的小驚喜,畢竟,這個世界屬於有心人。


學會用“高級感”修飾自我,這才是人生贏家


學會用“高級感”修飾自我,這才是人生贏家

微信搜索青年空間站長期徵稿,稿酬150元起。每週粉絲日等你來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