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在深山谷中的历史传奇


湮没在深山谷中的历史传奇

植根于晋南这片汉文化发祥的沃土上,绛县的山峪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外,还到处留下了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折射出厚重的历史积淀,谁能想象到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山谷,竟然深藏着十三座王侯陵墓。

湮没在深山谷中的历史传奇


磨里峪位于县城东侧15公里处,谷宽80到200米左右,长约20公里。从东往西顺着沟壑走过来,似乎就钻进了历史的时空隧道,每一步都有典故,每一脚都有传说,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像转动的车轮,载你快速地去做一番浏览。磨里峪的最东端连接着晋南著名风景区舜王坪,坪上高高的台塬,茂密的青草,让人脑海中依稀浮现出五千年前人文始祖舜帝,裹兽皮扙巨棒率领族人与猛虎恶兽争斗的画面。

湮没在深山谷中的历史传奇

由此向西进入山峪,爬登神忧鬼愁的五里坡,穿过一片松林,可见一道有几座高山连接起来的围墙式的峰峦,远看像数匹奔驰的骏马,攀上去站在顶巅向下俯瞰,又像是一条巨蟒,与云海中的神龟对视相依在巨龟背上,这里俗称“马儿崖”,又叫真武峰,民间相传是真武大帝飞升之地。真武大帝为2500年前春秋时期道教祖师太上老君第182个化身,敕封太玄,镇守北方,荡魔扫妖,是历朝历代都尊奉的一位大神。

湮没在深山谷中的历史传奇

马儿崖西南,有一座高耸挺拔、形貌奇特的山崖,酷似一个戴着僧帽的和尚侧斜着头颅,悠闲地斜睨着远方。这座山就是中条山第二高峰歪头山。山头有一座建于距今450年左右的明朝万历年间庙观遗迹,经岁月洗涤,虽然已经破败不堪,却仍然香火不绝。站在云雾缭绕的山顶,望着眼前塌落的巨石,所有人都会被数百年前工匠们建庙壮举而感叹。

湮没在深山谷中的历史传奇

歪头山西边数里就是迴马岭,上世纪30到40年代,绛县的革命火种从这里燃起,经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烧出了一片新世界。现在,当年县委、县政府的办公窑洞仍旧硬挺着腰杆,掩藏在半坡上的土崖下。出迴马岭沿西北方向20余里,就到了磨里峪的西峪口,那里有座座连片阔大厂房,这便是541一分指厂区,这些厂房建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主要用于组装架桥、吊装、扫雷等装甲车辆,见证了中苏反目时期我国人民勒紧腰带备战备荒的历史。

湮没在深山谷中的历史传奇


磨里峪谷深景幽,水源丰富,植被茂密,覆盖率高。专家学者在绛县磨里峪一个叫大晋堂的小山村,找到了绿草如茵、开阔平展的晋源坪,觅见到始建于明代早已坍塌的晋水庙,在距庙不足20米的地方,惊喜地看到了清澈甘冽,汩汩涌冒的一泓清泉。据考古专家最新考证,大晋堂、小晋堂的泉水即为春秋时期尧虚之南的“晋水”之源,在晋水源头的背后,是一座苍松覆盖颇像墓冢的山包。当地人说此地叫“十陵背”,传说有十位晋国王侯葬在这里。如今,大晋堂村居民已全部搬迁下山,山上人迹罕至,但每年总有疑似盗墓的陌生人频频光顾。

湮没在深山谷中的历史传奇


由晋水源生成的磨里峪河即为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晋水河”。河水潺潺西流,冲刷山石,滋养万物,伴着时光,打磨出了一串串珍珠般奇妙景观,三公墓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晋水自东向西流经的河畔两侧,依次在绛县磨里镇的南刘家村,南樊镇槐泉村和卫庄镇下村挺卧着晋灵公、晋献公和晋文公的三座墓冢,其堆土规整、气势雄浑。古人应该也习惯依水而栖、伴河长眠,三公墓是一部厚重的史书,也许,它以沉默向我们昭示晋国与晋水曾经的渊源。

湮没在深山谷中的历史传奇


晋文公墓在山西省曲沃与绛县交界的卫庄镇的下村侧,墓高40米,圆形,周长200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主晋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晋献公之子。被迫在外逃亡19年后归国即位,励精图治,使晋国成为实力强大的霸主。陵墓依地形而设,高达30余米,犹如山丘。据传,解放前墓地松柏如盖,绿草如茵,郁郁葱葱,庄严静穆。墓后岭顶建有祠庙,抗战期间被日寇拆毁,树木砍伐一空。现在所看到的景象是蔚然深秀的国槐遍布山丘,明代《晋文公墓》纪念碑矗立路旁,雄伟壮观。

湮没在深山谷中的历史传奇


晋献公墓位于绛县南樊槐泉村东岭。墓高百尺,无祠孤寝,墓形似无柄之木铎。他是春秋时晋国武公之子,名诡诸,始建都维(山西绛县)。现存墓冢高40余米,宛如山丘,孤寝无祠,墓形似无柄木铎,五花土堆成。

晋灵公墓晋灵公名夷皋,耽于酒色,荒于朝政,后被赵穿所杀。墓冢如馒头状,长50米,宽40米,高30余米,五花土堆成,未发掘。保存基本完整。

湮没在深山谷中的历史传奇


近几年,有人慧眼识珠,投入巨资,在这里建起了以漂流观光为主的绛北大峡谷景区,吸引了八方来客,为山区经济转型发展做出了示范表率。此外,马儿崖、歪头山等处,地势险要,形态奇特,物种齐全,生态保存良好,景观独具特色,如同藏身深山里的闺秀,尚在等待着有心人掀起盖头,展示真容。

湮没在深山谷中的历史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