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時代是無情的,它會輕易抹掉一群曾經熾熱的人。”或許這句話對於如今漸漸“消失”的馮小剛來說,再合適不過。

而最近,他又突然“出現”了。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近日,網上曝光馮小剛三十歲時的劇照。照片中,他身穿白色條紋衫,痞氣滿滿。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彼時,他是《便衣警察》中倒賣黃金的馬仔,是紛繁時代裡的邊緣人物,更是不起眼的小角色。

也就是這張照片,把我們的記憶拉回到幾十年前,拉回到那個屬於“大院子弟”的時代。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一點點“爬”進娛樂圈

馮小剛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教書匠,母親是醫生。

二人很早便離婚了。離婚後,馮小剛跟隨母親生活。讀高中時又陰差陽錯進入部隊文工團,算是和“文藝圈”勉強有了點關係。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馮小剛遺傳了父親的畫畫基因,對美術頗有研究,轉業後成了一名美術助理,進了劇組。

1984年,他在電影《生死樹》中擔任美術助理,也趁機認識了王朔、馬未都、葛優等大人物。

但可惜的是,那時他還是個“小角色”,連端茶遞水都沒機會。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終於,轉機來了。

1986年,在鄭曉龍的引薦下,他認識了當時因《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而名聲大噪的王朔。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為了和對方打好關係,馮小剛對著王朔便是一頓“猛誇”,頗有些“小弟”的意味。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多年後,好友葉京曾這樣評價他,“我認識的馮小剛,渴望成功,做夢都想出名。為了成功,什麼架子都能放下來,他很會做人。”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馮小剛在自傳書中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為了給片子爭取過審的機會,他曾這樣給人溜鬚拍馬,“您是誰啊?您是北京城裡看這邊燈有點晃眼,結果那邊燈就全給你滅了的人物。”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在此等人生觀的指引下,馮小剛很快便搭上了“朔爺”,藉機蹭到了上流圈。

後來憑藉《編輯部的故事》,馮小剛名聲大噪,和王朔、葛優等人“成就霸業”。

“賀歲片”讓他躋身一線導演行列

1995年,遠在香港的成龍拍攝了電影《紅番區》。彼時,“賀歲片”的概念被漸漸傳到了內地。

但內地電影市場並不好。為了救市,時任北影廠長的韓三平便提出了“賀歲片”的概念,希望找合適人選拍攝電影,藉機打開中國市場。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很快,這個百年難遇的“商機”便被馮小剛嗅到了。他立馬放下手頭工作,轉戰賀歲片。

拉投資,找劇本,在花費好幾年心血後,終於,他的第一部賀歲片誕生,名字就叫《甲方乙方》。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原以為自己終於苦盡甘來,但沒曾想,片子放映給影院看時,卻突然出現BUG。

“聲畫不同步”的問題讓馮小剛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我的命真苦啊,熬了這麼多年,好不容易把片子拍出來,結果卻被放成這樣。”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好在問題被解決了。看完成片後,所有觀影人都被震撼了。掌聲、讚譽聲,綿綿不休,也算是給了馮小剛一個安慰。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此後,他先後拍攝《一聲嘆息》、《沒完沒了》,最終躋身一線導演行列,腰板逐漸挺的“直”了。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從“馮褲子”到“小鋼炮”再到“老炮兒”

如今隨著影視行業的大翻天,新銳導演的晉升,似乎“馮氏喜劇”不那麼逗了。

不管是《我不是潘金蓮》、《只有芸知道》,還是糊了鍋的《一九四二》,人們對馮小剛的期許不那麼大了,而他對自己也越發失望了。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當他看見女兒為了追綜藝忙得吃不上一口飯時,他突然明白,原來自己的那套早已被觀眾忘記,而自己卻還在戲裡……

“到了我這年紀,我就別裝嫩了。挖空心思給年輕人獻媚,結果人家還不買你的賬!”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曾經,他為了一個電影夢,活成了眾人口中的“馮褲子”;後來,又因事業的節節生花,變成敢於怒懟的“小鋼炮”;如今,他又鑽到別人的鏡頭裡,演了一把象徵自己的“老炮兒”。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不少人都說,只有“老炮兒”,才最像馮小剛。

事實上,從沒有一個角色能真正概括他。年輕時,他痞裡痞氣、相貌不端,但骨子裡卻寫滿了“圓滑”。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我們這些市井家庭的孩子,跟那些文藝家庭有背景的孩子不同。我們心裡必須裝著別人,只有把別人哄高興了,自己才能高興。”

“消失”了的馮小剛,曾經也是痞氣滿滿

如今看破世事的他,逐漸選擇“歸隱”,電影“去馮小剛化”的勢頭也愈發強烈。

似乎他一直都在告訴我們:他的一生,就是在“痞氣”與“圓滑”中掙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