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現在是追劇的好時期,忙於工作和家務的我就只想看一些溫馨浪漫的綜藝,用最快的方式獲得幸福感——於是《新相親大會》進入了我的視線。
不同於傳統的《非誠勿擾》《玫瑰之約》男女嘉賓之間相互選擇的節目,這檔節目的定位是"大型原創代際相親節目"。
這檔節目不僅因為有全民月老——孟非,也因為嚴格而有人情味的"雙滅雙爆燈"、"先盲後選"的相親模式,給與了父母更多的參與感,使節目從播出以來一直在同期同檔的節目中保持較高的收視率。
完整看完了第二、三季節目後,我不禁在想,2020年,單身小青年們該如何在電視上相親?
在這之前,先搞清楚1個概念:
代際相親:
代際通常泛指老年人與年輕人,如家庭中的父母輩或祖父母輩與兒女、孫子女輩的關係。
顧名思義,代際相親通俗來講,就是帶著長輩來相親。
節目中不單指自己的長輩,也衍生到了閨蜜、朋友等等。總之,就是有個來幫你長眼的人。
誰上電視?
- 問題A:年齡跨度。
節目中嘉賓的年齡跨度很大,小至20多,大至近40,不過被選擇的年齡段集中在25±3歲左右
- 問題B:戀愛經驗。
通過節目來看,不論男女,面對戀愛小白,多數嘉賓會覺得很有心理壓力,認為會需要付出的更多,需要磨合的也更多。被選擇分值(5分制):2分
- 問題C:上節目的門檻。
據之前接受媒體採訪的導演組稱,他們在選擇嘉賓的時候,不單單是對個人的考核,更是對一個家庭的選擇。嘉賓本人是否有交流能力,家庭面對鏡頭是否樂於分享,這些因素都成為子女是否能成為嘉賓的考量,不單單是顏值、學歷、身高,表達也非常重要。縱然有些標題上有富二代、賽車手、成熟御姐等等標籤,但是最後吸引觀眾的還是所有人在節目中的呈現和表達。所以,能夠有效輸出,能夠有吸引力才是關鍵
綜上:性別不限,22-28歲,自己和家人都是有趣的靈魂或足夠漂亮的皮囊,最有可能上節目。
電視相親的成功率
正如一名女嘉賓的媽媽說:"這個舞臺太夢幻、太不真實"
在如夢如幻的感受中,這位媽媽的女兒成功牽手這名讓媽媽和女兒都心動的男嘉賓,獲得全場祝福。
從這檔電視節目的規則來說:只要你來了,你就能牽手。
所有上臺的男女嘉賓會經過"雙爆燈"選擇——上臺者的家庭可以爆燈選擇心動男(女)生,在第二現場的男(女)嘉賓可以選擇是否為上臺者爆燈。
這就意味著,至少有一個人會被選擇。
縱觀每一期節目會發現,最終沒人選擇的時候非常的少!我看過的僅有2位。
因為有工作組提前精心的規劃和縝密的溝通,對嘉賓是否單身、條件是否真實、要求是否過高等等經過嚴密的篩選。
一般來說,能夠上臺的嘉賓和他們的家庭都非常的配合,很有積極性,都是奔著牽手去的。
家庭觀念更加開放、家庭氛圍更加和諧、嘉賓條件更加優秀、嘉賓外型更加好看,這些都是加分項,成功的機率會更高。所以,電視相親節目的成功率一般還是很高的。關鍵還是要能被選上。
上了節目後... ...
有許多吃瓜群眾非常入戲,不僅僅體現在彈幕中:“這個女生太心機了”“心疼XXX30秒”... ...還體現在他們對嘉賓牽手後生活的關心。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上過節目這件事或多或少都會對上節目的人產生影響,可能體現在工作中、可能體現在親密關係中、可能體現在生活中... ...
這就取決於你去的目的了,英語中有句諺語:任何硬幣都有兩面。
為了上電視而去上節目,你會收穫正面或負面的關注
為了談戀愛而上節目,你會收穫真正的幸福或不可期的打擊
為了自己的父母而上節目,你會從中成長或是從中失望
- 上節目,有人會為了父母去嗎?答案是:有。
有一位嘉賓為了自己離異的父母能夠復婚,選擇了去參加節目。在整個準備的過程中,父母時隔16年又重新坐在一起陪她吃飯、和她聊天。
她很享受這個過程,而她的父親也在節目上鼓起勇氣,重新向自己的前妻表白,最終被接受!但,這位女嘉賓在那一集沒有牽手成功... ...
- 上節目後,有人會因為牽手而結婚嗎?答案是:有。
關注牽手後嘉賓的後續發展也是節目組的重要任務之一,因為任何反饋都比不上“有情人終成眷屬”有說服力。
時不時播出嘉賓牽手後結婚、熱戀互動的視頻,增強觀眾對節目的信任感,對愛情的憧憬,我覺得這也是節目組負責任的表現。
- 上節目後,牽手了的嘉賓會分手嗎?答案是:當然。
畢竟只是綜藝節目,在強烈而絢爛的舞臺燈光照射下,在周圍此起彼伏讚美聲的誇耀中,在光芒閃爍切換自如的鏡頭裡,我們是否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去傾聽內心的聲音?是否能夠做出最真實的選擇而不僅是為了不虛此行?一切都有待考量... ...
成年人的世界多是理性的思考、收放自如的感性和對未來的憧憬。
電視相親,就像一個萬花筒,需要最有初心的人,才能找到快樂的自己。
閱讀更多 神奇的吖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