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心機:暫時的付出是為了長遠的收穫


大家好,幾天我們要講的是付出與回報的關係,美國作家愛默生的《散文集》中說“凡事欲其成功,必須付出代價——奮鬥。” 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付出。

成功心機:暫時的付出是為了長遠的收穫


成功一定要先付出,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穫。想要收穫什麼,就要看你先付出什麼。這是永遠不變的做事定律。
戰國時,齊國的孟嘗君是一個以養士出名的相國。由於他待士十分真誠,感動了一個具有真才實學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馮諼。馮諼在受到孟嘗君的禮遇後,決心為他效力。
一次,孟嘗君叫人到其封地薛邑討債,問誰肯去?馮諼說我願意去,但不知用催討回來的錢,買些什麼東西? 孟嘗君說就買點我們家沒有的東西吧!馮諼領命而去。到了薛邑後,他見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的窮困,聽說孟嘗君的討債使者來了,均嘖嘖有怨言。於是,馮愛召集了邑中居民,對大家說:“孟嘗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難,這次特意派我來告訴大家,以前的欠債一律作廢,利息也不用償還了,孟嘗君叫我把債券也帶來了,今天當著大夥的面,我把它燒燬,從今以後,再不催還!”說著,馮諼果真點起一把火 ,把債券都燒燬。薛邑的百姓沒有料到盂嘗君是如此仁義,個個感激涕零。

成功心機:暫時的付出是為了長遠的收穫


馮諼回來後,孟嘗君問他討的利錢呢? 馮諼回答說:不但利錢沒討回,借債的債券也燒了。孟嘗君便大不高興,馮謾對他說:“您不是叫我買家中沒有的東西回來嗎?我已經給您買回來了,這就是‘義'。焚券市義,這對您收歸民心是大有好處的啊!”
果然,數年後,孟嘗君被人譖讒,齊相不保,只好回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聽說恩公孟嘗君回來了,全城出動,夾道歡迎,表示堅決擁護他,跟著他走。孟嘗君至為感動,這時才體會到馮諼的“市義”苦心。
這就叫“好與者,必多取" ,小的損失可以換取大的利益。

成功心機:暫時的付出是為了長遠的收穫


獲得長遠發展的秘訣在於付出。作為這個社會的一分子。如果我們的所想所說所行,不僅能豐富自己的人生,同時還可以幫助別人,那種心情是再令人興奮不過了。我們常常被那些為了追求人生最高價值之人的故事所感動,他們無條件地去關心別人,帶給人們極大的幸福。你也許看過根據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拍攝的音樂片,被電影裡的主人翁冉阿讓的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他為人們的幸福付出了很多時間、精力。每天我們都應該好好思考一下,到底能為人們做些什麼事。別隻想到自己的好處。
許多人一生下來什麼都不會,就只會提出要求。跟別人要求就像個無底洞,永遠是不滿足的。但是當你學會了付出,你的人生就開始活了起來。我們人生中許多問題的產生,就在於等待別人先表示。有對夫婦不和 ,先生指責太太不溫柔,太太指責先生不體貼。你知道他們之間問題的癥結何在?原來他們都在等待對方先表示對自己的感情。要想維繫良好的關係,你就得先付出,並且持續地付出,千萬別停下來光等待對方的付出。如果你只想等待,那麼這場戲就唱不下去了。

成功心機:暫時的付出是為了長遠的收穫


感情的維繫猶如種植果樹。如果你跟土壤說:“給我水果吧!”土壤一定會說:“抱歉,你不是昏了頭吧?要水果就是這種要法?”這時土壤可能會告訴你先撒下種子,然後澆水、施肥、除蟲細心照顧,遲早有一天會有水果的。就是這樣不斷地付出,不斷地施肥澆水,土壤最後必然結出果實來。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不管你有多少錢、多大的公司、多廣的土地,如果你只為自己著想,那根本就算不上成功,算不上能幹,也算不上富足。就算你攀上了“成功之巔”,那也只會使你高處不勝寒。

成功心機:暫時的付出是為了長遠的收穫

成功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你想美夢成真,那就得把成功看成是一個人生的過程、一種生活的方式 、一種心靈的嗜好 、一種生活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