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師談水利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

水利工程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工程類型,地基處理是其工程施工中的基礎和前提,地基處理效果對工程後期的建設和使用都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水利工程建設一定要做好地基處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地基處理中,存在諸多的地基處理技術,從而實現了對水利工程地基的有效處理,而在水利工程地基處理中具有哪些處理技術以及如何進行應用,就是文章主要研究的內容。本文基於此,以下對水利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地基作為整個市政路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地基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則市政路橋工程建設的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這不僅會影響市政路橋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度,而且還會影響我國的路橋建設工程發展。在市政路橋工程施工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複雜的地質條件,如果不能夠對軟土地基進行全面的處理,不僅會產生路面開裂、塌陷等問題,而且還會使車輛受損。在對軟土地基處理的過程中,應根據地基地質條件及施工的周邊環境進行分析,科學合理地選擇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提高市政路橋工程施工質量。

水利工程師談水利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


1水利工程地基條件分析

水利工程的地基條件具有顯著的特點,其地基的整體結構面抗滑強度是不足的,不能滿足對高壓力的支撐,其抗滑的能力和地質的穩定性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限制,一般都是不允許在地基上面直接進行建築物的建設。水利工程地基的土層是比較鬆軟的,不能夠滿足頂部的建築物構建標準,且其地基土層強度分佈也不均勻,薄弱部分比較明顯,在頂部建築物壓力下,很容易就會出現地基的下陷,這種下陷還呈現出不規則的特徵,這對其頂部的建築物也將產生不可估量的破壞。水利工程地基還存在於構造帶以及礫石層的情況,這些地基的防滲性一般是比較差的,往往會發生較嚴重的滲透或者透水等情況,造成基礎滲漏量或水力坡降情況超出了容許範圍,因此,在進行水利工程地基建設中,一定要對其地質結構的環境進行掌握和分析,避免地基滲透量與下降程度太大,從而影響工程質量和使用.

2軟土地基的特點與危害

2.1軟土地基特點

軟土地基整體的要求,需要具有含水量較高的土質,並且土質之間的空隙比較大,因此整體的承載能力就會降低,抗減性能也不會太好。通過對軟土地基進行整體的數據分析,發現土層的壓縮性比較好,軟土地基主要包括的土質類型比較多,需要針對特定的施工特點來選擇適合的軟土地基。在開展路橋施工的整體過程當中,要合理處理軟土地基,如果處理不當,會引發後面一系列的安全和質量問題。軟土地基主要出現的問題有,整體穩定性較差、施工路面出現塌陷、威脅到橋墩、損壞了橋臺等等一系列問題,如果不進行及時的解決,或者是設定預防方案,會嚴重阻礙後期路橋工程整體的施工任務。

水利工程師談水利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


2.2軟土地基危害

對軟土地基如果處理不當,會對整個施工項目造成一系列的傷害,比如說會引發降水問題,軟土地基整體的流塑性比較好,如果降水量過大,會進一步的增強軟土地基的流塑性,進而就會導致整體的承載能力大幅度下降,最終使得建築物出現一些開裂現象。對於路橋工程開展過程當中,地下的深層水如果不能進行及時的處理,就會造成建築物大面積的沉降,從而引發更加嚴重的坍塌事件。瀝青和混凝土是路橋施工整體當中最經常使用的材料,瀝青和混凝土本身的穩定性是有限的,如果不進行正確的使用,經常會出現路面開裂以及表面硬化問題。而軟土地基本身穩定性就不好,兩者融合在一起,就會加速造成路面的硬化問題。軟土地基如果不進行恰當的處理,還會造成對於路橋壓實度方面的影響,大塊泥炭、散沙、散土是軟土地基的主要成分,在施工過程當中,需要對這些材料進行壓實,如果壓實度達不到標準,就會使得路橋工程整體的穩定性下降,再恰逢雨季,很容易使得路橋工程被雨水侵蝕。

3軟土地基的主要處理措施

3.1強夯處理方法

如果軟土地基土質比較疏鬆,而且顆粒之間的縫隙非常大,可以直接採用強夯法的方式來進行處理。強夯法是通過重物由高空自由下落產生的巨大壓力,對軟土地基的土質進行擠壓,使得軟土地基的土層更加緊密,也能夠排出土壤中的空氣,減少顆粒縫隙。通過反覆強化處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軟土地基的承載能力,也可以減少橋樑和公路在建設過程中無法固定框架的情況,此外也能夠確保橋樑公路建設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市政路橋工程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採取強夯法的方式,還能夠降低設計成本。在使用強夯法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技術的管理,尤其是要確保施工現場無閒雜人員進入,避免產生人員傷亡事故。

3.2化學固結法

化學固結法常見的有合成材料加固增強和化學固結灌漿法。化學固結灌漿法主要利用土體強化材料聚氨酯、硅酸鹽等材料,基於電化學、空氣壓力等原理,對軟土地基進行灌漿處理,通過各種方法使液體冷凝,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使其成為粉質黏土,從而提高軟土地基的承載力。也可以採用水泥攪拌機等將水泥和軟土混合均勻,從而提高軟土地基的強度。合成材料加固增強法主要是為了提高軟土的耐心力和穩定性,大大減少軟土地基的觸變和變形現象,進而避免軟土地基、土壤顆粒發生位移。該方法是在軟土地基的頂部覆蓋一層沙,用人工合成材料進行覆蓋。人工合成材料具有高電阻,可以根據沙分佈情況進行調度,能控制地基在一個小面積上發生沉降,從而減少地基的沉降率,增加地基的穩定性,減少工程項目建設的潛在風險。

水利工程師談水利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


3.3深層水泥攪拌樁施工技術

該技術也是當前廣泛應用於軟土地基處理作業中的重要技術,尤其是在粉土、淤泥土的作業中展現了較高的應用價值。這一技術的核心在於固化劑的應用,而水泥則是固化劑的構成基礎,在施工過程中採用機械化的攪拌設備對於水泥及軟土進行攪拌操作,使得其實現有效混合,在這一過程中,軟土的硬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可以適應後續應用強度及荷載力的要求。在深層水泥攪拌作業前,應當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由於這一技術的應用核心在於材料的強化,為了有效避免雜質的混入,必須儘可能保證施工現場的清潔度,重點打掃乾淨現場的雜物,並根據實際狀況對於施工場地進行適當平整;同時,要對水泥的質量進行抽檢,確保其型號、種類均與施工要求相符,嚴格杜絕問題水泥進場;除此之外,還需要對於機械設備的性能進行檢驗,通過試樁確保機械設備符合作業要求,方可以開展正式施工。在施工階段,要嚴格依照標準化的施工要求,還需要切實保障管道的暢通程度,在正式開鑽之前組織專人對於管道進行疏通;要特別注意保證水泥攪拌樁體的垂直程度,並重點關注成型攪拌樁的質量檢查工作。

綜上,軟土地基的複雜特點決定了其作為工程地基的危害性,如果缺乏合理的處理技術,那麼在工程建設及後續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導致地基形變、主體結構破壞以及工程沉降的狀況。同時,如果不對軟土地基的不均勻狀況進行有效控制,那麼在荷載作用擴大的情形下,工程的沉降就不可避免,也會衍生出主體結構的開裂乃至倒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