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是輪盤賭?倫敦飛北京最高價飆至58010 有人頭等艙回國

3月12日,在經過與內閣多位要相員、關專家數小時的討論後,英國首相鮑里斯在新聞發佈會上公佈了英國的防疫政策。鮑里斯表示,現階段英國防疫政策的核心是拖延,即政府不再檢測輕症患者,重點也不是防止所有人被感染,政府只會盡力減緩疫情達到頂峰的時間以防止發生醫療擠兌,床位主要留給重症患者,但不會取消公眾活動和關閉學校,只是讓有症狀患者居家隔離7天,禁止學校安排學生出國旅行,並建議老年人待在家裡。

  不過,到了3月14日,有媒體報道稱“首相正在和首席科學顧問、首席醫療官員會面,計劃從週末開始禁止各種形式的公共活動,包括大型集會”。

  而在英國的防疫策略公佈後,在英華人、留學生的情緒也發生了明顯變化,準備回國的人一下子多了起來,但機票卻早已一票難求,飆至高價。

  英群體免疫策略意味著40萬人死亡?

  英國政府預測的結果是,可能英國絕大部分人會感染新冠病毒,雖然有部分人會死亡,但絕大部分人將活下來並獲得抗體,最終獲得群體免疫力。“英國人要做好失去所愛之人的準備(lose your loved ones before their time)”。鮑里斯在發佈會上表示。

  所謂的群體免疫力(herd immunity),是指人或動物群體中的很大比例因為接種疫苗或者感染病毒後痊癒獲得免疫力,而當群體中有大量個體對某一傳染病免疫或易感個體很少時,那些在個體之間傳播的傳染病的感染鏈便會被中斷。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朗斯(Patrick Vallance)對媒體表示,大約60%的人需要感染才能使英國享受“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是輪盤賭?倫敦飛北京最高價飆至58010 有人頭等艙回國

  而以英國目前的人口來算,獲得群體免疫大約需要4000萬人被感染並獲得抗體,而即使只是按照帕特里克·瓦朗斯預測的1%的死亡率來算,在沒有疫苗或者特效藥的情況下,獲得群體免疫力可能需要死亡超過40萬人。

  12日,《柳葉刀》主編Richard Horton連續發了多條消息,抨擊英國政府的“拖延”策略,認為英國政府不停課以及不禁止公共活動的行為是完全錯誤的,英國政府在拿公眾健康玩輪盤賭,現在最急需的就是禁止聚集活動並讓人們保持距離。

  檢測遲緩與防疫物資缺乏

  “2月25日我發燒到39.8度,並伴有咳嗽症狀,打電話給111(英國緊急求助電話),想要檢測一下,但是被告知發燒咳嗽均超過四天才可以有資格檢測,後又被告知沒有中國接觸史不給檢測。不過幸運的是,過了六天我就不發燒。”目前居住在倫敦的Chuheng Liu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幾天我周邊有三位朋友陸續出現發燒症狀,其中一位朋友目前情況已經比較危險了,高燒39度,呼吸困難並臥床不起,但依然不能得到檢測。”

  除了難以等到的檢測和治療外,Liu對目前英國的防疫政策的疫情形勢也感到十分擔憂。

  “這種所謂的群體免疫力療法,成功的基礎一是傳播速度小於醫療可承受力,拖延可以使醫療不被擠兌;二是一次感染終身免疫。但是目前人類對新冠病毒認知不足,也有復陽情況,這個真的可以一次感染,終身免疫嗎?還是明年還得死亡幾十萬?”Liu說,“包括英國朋友在內,民眾對於鮑里斯政策的怨氣很大,政府感受到民眾壓力後,14日也改變了政策,宣佈從15日開始,禁止大型集會。”

  另一方面,目前首都倫敦的防疫物資相當缺乏。”倫敦的口罩、消毒液、酒精、洗手液全部售罄,目前我家的洗手液都是我自制的。”Liu說,“雖然絕大多數歐洲人依舊堅持不戴口罩,政府也宣傳口罩無用,但口罩還是買不到了。1月國內疫情嚴重的時候,我從亞馬遜上買了數千個口罩,二月到貨2000個,我全部寄回去捐給了國內,還有2000個沒到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到貨。”

群體免疫是輪盤賭?倫敦飛北京最高價飆至58010 有人頭等艙回國

(英國伍斯特地區超市)

  這是一場“輪盤賭博”

  “鮑里斯所說的這個策略太瘋狂了,讓新冠病毒慢慢的感染60%人,然後去獲得群體免疫力?這完全就是一個大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試驗,政府是在讓民眾用生命去玩輪盤賭博遊戲,即使輸的概率只有1%。”Sherry Wang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鮑里斯和首席科學家都解釋這個策略經過了嚴格的論證,但從個體的角度來說,這樣做實在太冒險了。”

  Sherry Wang目前在聖安德魯斯大學攻讀國際關係的博士學位,今年是她到英國的第二年。1月31日,她從中國返回聖安德魯斯,返回學校後即在宿舍自我隔離了14天。2月15日,她隔離結束後去了辦公室,但在和同事交流後,卻發現絕大多數外國人對新冠病毒還十分無知。

  “在鮑里斯演講之前,絕大多數歐洲人,包括意大利人,都認為新冠肺炎就是嚴重些的流感,年輕人不易感,感染了也能自愈,不需要戴口罩,只需要勤洗手就行。唯一重視的是一個德國人,他讓家人寄了一套防護服護目鏡和口罩,但也被人恥笑了。”Sherry Wang說,“我向他們解釋了中國發生的一切,但他們都不以為意。我覺得他們也是被洗腦了,因為這裡的政府和媒體就是這樣告訴所有人的:感染的多數是老年人和有基礎性疾病的人;年輕人不易感;戴口罩沒有作用,勤洗手就行。”

  “實際上,兩週前我就感覺形勢不對,因此從3月3日開始,自己囤積口罩、消毒液、食物,回到宿舍自我隔離。”Sherry Wang說,“不過在12日鮑里斯演講後,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全都被嚇呆了。英國政府這個感染幾千萬,死亡幾十萬去獲得群體免疫的想法,讓很多歐洲朋友也感到十分害怕,部分同學已經在囤積物資,還有一部分則準備回家。”

  “我無法評價英國人對群體免疫力策略的看法,但在全球化時代,這對其他嚴防嚴控疫情的國家來說,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因為只要在交流,那麼病毒就會從軟防控的國家散佈出去,最終導致硬防控國家的努力功虧一簣,最終把全人類拖到群體免疫力策略上。”Sherry Wang說,“如果群體免疫力策略失敗,一定是場人道主義災難,但假設群體免疫力成功,那沒有免疫力的我回來面對有病毒又有抵抗力的外國人,不就是羊入虎口麼?”

  是歧視,還是文化差異?

  在蘭卡特斯大學念管理學碩士預科的Jacky Wong也決定回國,因為擔心飛行途中的風險,最終他決定高價購買阿聯酋航空從曼徹斯特飛北京的頭等艙機票。

  “我研究了一下丁香醫生的文章,文章說飛機空調有良好的過濾功能,如果發生感染,最危險的是感染源的前後兩排和左右兩邊,但其他位置的人基本都是安全的。”Jacky說,“因此我才決定買頭等艙,因為有相對獨立的空間,如果飛機上有感染者,頭等艙風險會比經濟艙小很多。此外,我已經準備了口罩、護目鏡、帽子、一次性手套、消毒溼巾、鞋套。”

  從一月初到英國開始,在這三個月時間裡,Jacky說他充分感覺到了外國人對口罩的反感。Jacky說:“我經常被人罵是‘病毒’”。

  據Jacky介紹,教授Globalization(全球化)的老師告訴他們,外國人從小就被教育說,只有病人和犯罪分子才會戴口罩。因此,如果你戴口罩,周圍人會認為你生病了還出來亂跑,會有排斥心理,但這並非歧視,而是一種文化差異。

  不過,對於老師所說的文化差異,Jacky則有其他看法。

  “我一月底開始戴口罩,已經記不清被多少人罵過‘病毒’了,最開始我會罵回去,後來則選擇了無視,只要他們不動手就行。但就在前天,我回宿舍的時候被一個看起來像歐洲人的學生指著鼻子罵get out(滾出去),連罵了三句,我實在受不了就開始和他對罵,他差點要動手,但是被其他人攔下了。”Jacky說,“一些態度好一點的,則會教育我,告知我戴口罩是沒有用的,不能預防新冠病毒,而你的解釋他永遠無法相信。”

  未來,何去何從

  雖然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的在英留學生,都對民眾毫不在意的態度和政府的拖延行為感到擔憂,但決定卻各不相同。有人立即買機票回國,有人堅持留守,有人則還在猶豫。

群體免疫是輪盤賭?倫敦飛北京最高價飆至58010 有人頭等艙回國

(倫敦到北京的包機價格)

  據Sherry表示,最開始她是準備堅守的,顧慮一是回程路上有風險,擔心回去會給祖國和家人帶來麻煩;二是目前博士研究進入關鍵階段,如果回國完全無法確定的返回時間,可能大半年時間就被耽誤了。但是,5天前一位博士學姐發燒,連續打了30個小時NHS的電話,卻始終無法接通,這改變了她的想法。

  “在2月3日左右,學校有一位中國學生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我們馬上打電話給NHS,當時NHS反應非常快,很快帶走了這位同學並進行檢測,雖然結果是陰性的,但還是讓這位同學自我隔離了7天。”Sherry說,“但到了3月8日,在鮑里斯表示不會檢測輕症患者之前,同樣有一位學姐發燒,卻是連續打了一天半的電話,也聯繫不到NHS,永遠佔線中。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只能做最壞猜測,即已經出現了病人急速增加的現象,NHS壓力可能已經到了極限。”

  不過,據Sherry說,雖然買了19日回國的機票,但她目前還在猶豫,也在做兩手準備。“如果要留守,我已經囤積了物資,並同舍友一起制定了寢室約規,內容包括:不允許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觸摸公共物品;拿快遞必須和快遞員間隔兩米並且對快遞消毒;不帶陌生人到宿舍;衝馬桶必須蓋住蓋子;每天輪流負責宿舍消毒工作等。”Sherry說,“如果要回家,我也買了機票和路上的防護用品,也會持續觀察疫情趨勢。”

  對於Jacky來講,相比學業,生命重要千百倍。“學校春假是從3月13日到4月17日,此後還沒有通知,但很大可能是網課。不過在英國疫情完全控制之前,我是不準備回英國了。”Jacky說,“如果可以上網課最好,如果疫情控制不了學校又堅持復課,我會選擇休學一年,明年再申請。”

  而對於Liu來講,現在他每天都在堅持請願。“英國有個請願網站,只要簽名數量達到十萬,就有機會被拿到議會討論。我簽署了三次要求學校停課的請願,請願人數遠超十萬人,但還是沒被選中討論。目前我們選擇退而求其次,開始聯署希望家長有權利選擇是否送小孩去學校。“目前已經出現了學校感染的趨勢,但英國法律還規定家長必須送小孩上學,如果小孩不去上學,家長會被罰款。而政府解釋是如果學校關閉,那麼醫護人員不得不照顧小孩,造成醫療資源更加緊張。”Liu說,“我家老二有先天性疾病,已經請假在家了,此外我也以咳嗽的名義,為老大請了假。”

群體免疫是輪盤賭?倫敦飛北京最高價飆至58010 有人頭等艙回國

(網絡上關於關閉學校的投票)

  “關於回國的問題,我也考慮過,但目前不太現實。一是成本太高,倫敦直飛機票一個月內的都賣光了,轉機機票也在1萬以上;二是我較小的孩子有先天性疾病,無法長途飛行。”Liu說,“目前有組織包機回國的,但價格高昂,我也在觀察疫情變化,如果英國政府堅持‘躺平’療法,可能我會讓妻子帶老大回國,自己留在英國照顧老二。”

群體免疫是輪盤賭?倫敦飛北京最高價飆至58010 有人頭等艙回國

  從目前情況來看,英國這個策略已經遭受了廣泛批評。WHO(世界衛生組織)也公開喊話,表示任何國家不應自暴自棄。世衛組織發言人亞沙雷維奇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要忘了中國、韓國和新加坡等國所取得的防控成果。這些國家已經使用了非常基本,但也強有力的流行病學監測,找到被感染的人,對他們進行測試和治療,尋找他們的親密接觸者,通過這種努力減緩甚至徹底截斷傳播鏈。”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更是抨擊稱,英國可能會犯一個“致命的錯誤”。“如果你不知道病毒在哪裡,你就無法對抗它。發現、隔離、檢測和處理每一個病例,以打破傳播鏈條。因為我們發現和治療的每一個病例都限制了這種疾病的擴散”。譚德塞稱。

  目前,英國政府也對策略做出了調整。3月14日,英國政府正式宣佈取消大型活動,但在核心策略上,目前還沒有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