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孩子吃飯看電視,公婆認同,海清提出質疑被“趕走”

昨晚《安家》裡隔代育兒衝突的劇情被無數網友評論:太接地氣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對公婆,同一款豬隊老公。

劇中海清飾演的宮蓓蓓,學歷是博士,職業是婦產科的醫生。

現在二胎已經出生,老大叫“歡歡”,老二叫“樂樂”。

對於劇中衝突,不少婆婆級的奶奶看到表示:對呀,大家都是給孩子餵飯,要不不吃。大了就好了。

不少媽媽表示:簡直是太一樣了,一個人提出不一樣的意見,全家人集體反對。

衝突1:孩子四五歲了,仍堅持餵飯,是大人有耐心嗎?

宮大夫下班跟老二親暱一番之後,看到爺爺在喂老大飯。

蓓蓓柔聲地說:“爸,爸,別再餵它吃飯了,都上中班了”。

爺爺一臉無所謂的表示:不喂孩子不吃呀,怎麼也不能餓著孩子呀。

《安家》孩子吃飯看電視,公婆認同,海清提出質疑被“趕走”

宮大夫認為孩子大了應該自己吃飯

奶奶一旁幫腔,表示:歡歡這點肉都是我們老兩口這麼一點一點喂出來。

並且表示年輕人沒耐心,認為老一輩花時間喂孩子吃飯是耐心的表現。

宮大夫老公看情況不對,趕緊和稀泥:蓓蓓說的對。

《安家》孩子吃飯看電視,公婆認同,海清提出質疑被“趕走”

宮大夫老公也只是和稀泥

然後開玩笑的說:兒子,以後上大學把爺爺奶奶帶著,要不沒人給你餵飯。

貼士:

其實孩子從1歲開始有抓握能力之後,可以給孩子準備專門的歪把勺練習吃飯喝粥了。

像劇中歡歡這種4歲5歲的孩子,是需要自己吃飯的。

確實,不少老輩認為,長大就自己會吃飯了。

自然,長大了飯確實是會吃了。

但是家長堅持餵飯對孩子不管是從消化,還是性格培養,對孩子協調和自理能力的影響還是一直從在的。

衝突2:為了讓孩子多吃一口飯允許孩子“邊吃邊看”可行嗎?

宮大夫在打算去喂老二奶,聽到小豬佩奇的聲音,這會兒才注意到歡歡正在一邊看IPAD,一邊餵飯。

《安家》孩子吃飯看電視,公婆認同,海清提出質疑被“趕走”

爺爺趁孩子抬一下頭,趕緊喂口飯

宮大夫堅持認為孩子吃飯不能看電視,否則對消化不好。

奶奶和爺爺對此意見不一:

奶奶為了讓孩子多消停會兒,爺爺為了讓孩子多吃口飯,認為看IPAD是對的。

並表示小區裡邊別的爺爺奶奶也是這麼喂孩子的。

《安家》孩子吃飯看電視,公婆認同,海清提出質疑被“趕走”

奶奶表示別人家也都是這樣的

宮大夫對歡歡好言相勸,表示可以吃完飯之後再看。

但是歡歡仗勢著爺爺奶奶對自己行為的肯定,堅持“邊吃邊看”。

因為宮大夫嚴厲的教育歡歡,歡歡哭起來。

《安家》孩子吃飯看電視,公婆認同,海清提出質疑被“趕走”

宮大夫教育孩子不能吃飯看電視

除了宮大夫之外的大人,一個勁兒的都在指責宮大夫的不是。

《安家》孩子吃飯看電視,公婆認同,海清提出質疑被“趕走”

老公指責宮大夫

作為兒媳婦也真是滿滿的委屈。


《安家》孩子吃飯看電視,公婆認同,海清提出質疑被“趕走”

爺爺因為孩子哭了,很是心疼

貼士:

第一點,宮大夫不讓看電視吃飯是對的。且宮大夫確實是很有涵養的,一直都是柔聲細語的溝通這件事情。

第二點,宮大夫和爺爺奶奶的育兒衝突,不該當著孩子的面呈現出來。

其實我更建議宮大夫跟爺爺先溝通,先別餵飯,可以先不當著孩子的面,跟爺爺奶奶溝通好這個事情之後。

再實在沒辦法,可以先順從爺爺奶奶的想法,但是私下一定想辦法溝通解決這個事情。

相信在現實生活中,隔代育兒的衝突不止這一個。

同時很多人都知道,不用老人幫忙帶娃,是解決育兒衝突的一個重要手段。

但是一些人迫於經濟壓力,請不起育兒嫂,或者小時工。

有些家庭迫於家庭倫理,因為兒子不好意思拒絕父母的幫忙。對於老人而言,如果兒子有孩子不幫兒子忙,會被老家的人笑話。

那現實生活中,面對產後育兒衝突,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鑑呢?

第一,夫妻關係。

1.夫妻二人不能因為孩子出生而分屋睡。

不少家庭因為孩子出生後,晚上哭鬧,丈夫搬去書房或者客廳去睡覺,這個是萬萬不被允許的。

作為妻子,你體諒丈夫是必須的,但是丈夫作為孩子的爸爸,有權利享受孩子帶來的歡樂和盡照顧孩子的義務。

作為老公,媳婦生兒育女本來就不容易,產後一定要對妻子從身體和心理方面多加照顧。

劇中宮大夫和老公就分開住了。這個是完全錯誤的。

2.夫妻二人育兒理念應統一

作為老公,作為兒子,一定要講道理,不能一味的偏袒哪一方。

老公千萬不能因為不好意思跟父母意見不一致而把責任都推給媳婦,睜眼說瞎話的認為父母的任何行為都是對的。(媽寶男太多了,劇中宮大夫老公就存在這個問題)

同時老公也不能因為媳婦辛苦,都一股腦的認為父母,應就事論事。

第二,小輩對老一輩育兒觀念衝突的解決辦法。

1.態度。

年輕子女一定要態度誠懇,尊重老人的付出,不要有責怪的語氣跟老人談話。

2.引導老人學習育兒知識。

年輕子女引導老人藉助網絡,微信等渠道多看些新型的育兒知識。

3.溝通解決。

遇到問題一定要進行有效的溝通,通過共同學習育兒知識,雙方達成統一的育兒理念。

第三,老一輩對待育兒衝突的態度:

1.建議轉變舊的育兒觀念,不好的觀念和方法確實要摒棄。

2.能夠虛心接受年輕人的意見,共同學習,遇事討論,不能倚老賣老。

3.堅持做“學習型父母”,成就新時代的好爺爺奶奶。

【貼士】

隔代育兒,還有一點,育兒方法要統一,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育兒分歧,更不能爭吵。這對樹立雙方的威信都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